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度生成模型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脸深度伪造技术的进步,以Deepfake为代表的深度伪造模型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对人脸图像或视频进行有目的的操纵,一方面,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特效、娱乐场景中,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促进了互联网多媒体的传播;另一方面,深度伪造也应用于一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场景,给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造成了危害,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深度伪造防御技术的研究日益迫切。现有的防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检测和主动防御,而被动检测的方式无法消除伪造人脸在广泛传播中造成的影响,难以做到“事前防御”,因此主动防御的思想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学术界有关深度伪造防御的综述主要关注基于检测的被动式防御方法,几乎没有以深度伪造主动防御技术为重点的综述。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学术界提出的人脸深度伪造主动防御技术进行梳理、总结和讨论。首先阐述了深度伪造主动防御的提出背景和主要思想,并对现有的人脸深度伪造主动防御算法进行汇总和归类,然后对各类主动防御算法的技术原理、性能、优缺点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同时介绍了研究常用的数据集和评估方法,最后对深度...  相似文献   

2.
人脸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不仅损害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而且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针对伪造人脸图像和视频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总结人脸伪造和伪造人脸检测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伪造和检测技术的局限。在人脸伪造方面,主要包括利用生成对抗技术的全新人脸生成技术和基于现有人脸的人脸编辑技术,介绍生成对抗网络在人脸图像生成的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人脸编辑技术中的人脸交换技术和人脸重现技术,从网络结构、通用性和生成效果真实性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阐述。在伪造人脸检测方面,根据媒体载体的差异,分为伪造人脸图像检测和伪造人脸视频检测,首先介绍利用统计分布差异、拼接残留痕迹和局部瑕疵等特征的伪造人脸图像检测技术,然后根据提取伪造特征的差异,将伪造人脸视频检测技术分为基于帧间信息、帧内信息和生理信号的伪造视频检测技术,并从特征提取方式、网络结构设计特点和使用场景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分析了当前人脸伪造技术和伪造人脸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年龄信息作为人类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脸年龄合成技术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生成的人脸年龄图像仍存在图像质量较差、真实感较低、年龄转换效果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因为当前人脸年龄合成研究仍存在以下困难: 1)现有人脸年龄合成数据集的限制; 2)引入人脸年龄合成的先验知识不足; 3)人脸年龄图像的细粒度性被忽视; 4)高分辨率下的人脸年龄合成问题;5)目前人脸年龄合成方法的评价标准不规范。本文对目前人脸年龄合成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人脸年龄合成方法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研究现状。通过调研文献,对人脸年龄合成方法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方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常用的人脸年龄合成数据集及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种人脸年龄合成方法的基本思想、特点及其局限性,对比了部分代表方法的性能,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者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刑侦工作中,若犯罪嫌疑人的人脸图像存在遮挡,人脸特征点遭到破坏,精确去除遮挡区域成为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一步.因此,人脸去遮挡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人脸去遮挡技术最新进展进行阐述,并基于2016年首次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图像修复算法,介绍从2017年至今学者们提出的各类人脸去遮挡融合算法.首先根据遮挡方式的不同将现有算...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有素描人脸合成方法中素描人脸图像细节缺失、清晰度低及可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网络对抗学习的模型.由面部特征提取网络、生成网络及判别网络组成,引入面部细节损失与对抗损失相结合的复合损失函数,提高合成素描人脸图像的质量.在公共素描人脸数据集中与现有方法的定量与定性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生成更加逼真、清晰的素描人脸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人脸年龄合成旨在合成指定年龄人脸图像的同时保持高可信度的人脸,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目前主流人脸年龄合成模型过于关注纹理信息,忽视了与人脸相关的多尺度特征,此外网络存在对身份信息筛选不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通道位置注意力机制和并行空洞卷积的人脸年龄合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composed of the parallel dilated convolution and channel-coordinate attention mechanism,PDA-GAN)。方法 PDA-GAN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了并行三通道空洞卷积残差块和通道—位置注意力机制。并行三通道空洞卷积残差块将3种膨胀系数空洞卷积提取的不同尺度人脸特征融合,提升了特征尺度上的多样性和总量上的丰富度;通道—位置注意力机制通过对人脸特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显著性计算,定位图像中与年龄高度相关的通道和空间位置区域,增强了网络对通道和空间位置上敏感特征的表达能力,解决了特征冗余问题。结果 实验在Flickr高清人脸数据集(Flickr-faces-high-quality,FFHQ)上训练,在名人人脸属性高清数据集(large-scale celebfaces attributes dataset-high quality,Celeba-HQ)上测试,将本文提出的PDA-GAN与最新的3种人脸年龄图像合成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PDA-GAN显著提升了人脸年龄合成的身份置信度和年龄估计准确度,具有良好的身份信息保留和年龄操控能力。结论 本文方法能够合成具有较高真实度和准确性的目标年龄人脸图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素描人脸合成方法中素描人脸图像细节模糊和清晰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层生成对抗网络的素描人脸合成方法。该方法学习面部照片与素描人脸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双层网络将映射关系限制为一对一映射;利用重建损失函数约束生成网络,提高合成能力;通过生成网络与判别网络的对抗训练,优化网络参数,合成最终素描人脸图像。通过在CUHK素描人脸库上的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合成的素描人脸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素描人脸合成方法,其合成的素描人脸图像面部细节更完整,清晰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人脸表情合成技术旨在保留人脸身份信息的情况下,对人脸表情进行重建,从而生成具有新表情的源人脸图像。深度学习的发展为表情合成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从特征提取、生成对抗网络的表情合成和实验评估方面综述了人脸表情合成技术的发展。首先,介绍了人脸特征的提取,这是表情合成任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人脸特征可客观全面地描述人脸表情状态。其次,分析了表情合成领域中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主要针对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表情合成方法。通过对人脸数据集及实验评估方法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广泛使用的人脸表情合成数据集以及多种客观评价方法。最后根据现有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任意形状遮挡下人脸修复,现有方法容易产生边缘模糊和恢复结果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信息和门卷积的人脸修复算法。首先,通过先验人脸知识产生遮挡区域的边缘图,以约束人脸修复过程。其次,利用门卷积在部分像素缺失下的精确局部特征描述能力,设计面向图像修复的门卷积深度生成对抗网络(GAN)。该模型由边缘连接生成对抗网络和图像修复生成对抗网络两部分组成。边缘连接网络利用二值遮挡图和待修复图像及其边缘图的多源信息进行训练,实现对缺失边缘图像的自动补全和连接。图像修复网络以补全的边缘图为引导信息,联合遮挡图像进行缺失区域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算法,该算法修复效果更好,其评价指标比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人脸图像易被未授权的自动识别系统推断出敏感信息,这为用户隐私带来了威胁。为保护用户隐私,一些方法通过在人脸上添加具有可迁移性的扰动来去除可识别信息。然而,它们生成的结果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扰动使得视觉感知效果较差,因此并不适合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美颜的对抗性人脸生成方案Adv-beauty。Adv-beauty利用人脸匹配器和美颜鉴别器来协同监督生成器的训练过程,促使生成器在原始人脸上产生类似美颜的扰动来混淆人脸匹配器,换句话说美颜带来的像素变化遮盖了扰动产生的不良视觉效果。此外,在身份损失上设置对抗性阈值,用来防止身份特征的过分偏离而导致的人脸区域扭曲。充分的实验表明,Adv-beauty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防御多种未知人脸识别分类器和商业APIs。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人脸识别的概念和发展,分析和比较了各种人脸识别方法的差异,探讨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活体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金融服务、文体娱乐、智慧城市、传媒社交等领域,通常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部署到真实场景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电子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身份授权步骤的人脸识别的前置环节,活体检测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提出的人脸反欺诈活体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及归纳,通过介绍、分析这些活体检测算法来进一步拓展活体检测的研究思路,最后给出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全面综述了低分辨(Low-Resolution,LR)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对LR人脸识别系统的概念、待解决问题、系统结构、已有不同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根据高、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空间特征维度的不匹配问题,分别对基于重构超分辨(Super-Resolution,SR)图像和基于公共特征子空间两类LR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每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实现过程,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介绍,并对每类方法模型的主要思想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简单介绍了九种标准人脸数据库,从识别性能、平均运行时间和多人脸库实验结果比较等方面对每类代表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对LR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脸识别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人脸识别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地对目前主流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针对人脸识别面临的挑战,着重对近几年来在光照和姿态变化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身份鉴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出了人脸识别发展历程中的技术特点;根据人脸检测定位、面部特征提取和人脸确认识别三个关键的人脸识别过程,阐述了目前已成熟的核心技术和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人脸识别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袁燕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9):1414-1414,1421
本文简单介绍了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人脸识别研究方法的分类以及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并且提出人脸识别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人脸识别研究方法的分类以及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并且提出人脸识别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东风  凌捷 《微机发展》2003,13(12):75-78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图像分析和理解中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文中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常用方法如:肤色模型方法、基于特征脸(Eiganface)的PCA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以及基于局部Haar特征的方法等,进行了分类总结。在分析了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光照影响和姿态影响后,指出利用先验知识,综合多种分类方法是人脸识别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图像分析和理解中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文中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常用方法如:肤色模型方法、基于特征脸(Eigenface)的PCA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以及基于局部Haar特征的方法等,进行了分类总结.在分析了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光照影响和姿态影响后,指出利用先验知识,综合多种分类方法是人脸识别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Face Detection: A Surve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and critical survey of face detection algorithms. Face detection is a necessary first-step in face recognition systems, with the purpose of localizing and extracting the face region from the background. It also has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areas such as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video coding, video conferencing, crowd surveillance, and intelligent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recently that the face detection problem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mong researchers. The human face is a dynamic object 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variability in its apperance, which makes face detection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omputer vision. A wide variety of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ranging from simple edge-based algorithms to composite high-level approaches utilizing advanced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The algorithm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classified as either feature-based or image-based and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technical approach and performance. Due to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tests, we do no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evaluation, but in cases where results are reported on common datasets, comparisons are presented. We also give a presentation of some proposed applications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