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2.
位置隐私保护与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的查询服务质量是一对矛盾,在连续查询(continuous query)和实际路网环境下,位置隐私保护问题需考虑更多限制因素.如何在路网连续查询过程中有效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同时获取精确的兴趣点(place of interest, POI)查询结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假位置的思想,提出了路网环境下以交叉路口作为锚点的连续查询算法,在保护位置隐私的同时获取精确的K邻近查询(K nearest neighbor, KNN)结果;基于注入假查询和构造查询匿名组的方法,提出了抗查询内容关联攻击和抗运动模式推断攻击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并在分析中给出了位置隐私保护和查询服务质量平衡方法的讨论.性能分析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连续查询中提供较强的位置隐私保护,并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和均衡的数据通信量. 相似文献
3.
位置隐私和查询内容隐私是LBS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简称POI)查询服务中需要保护的两个重要内容,同时,在路网连续查询过程中,位置频繁变化会给LBS服务器带来巨大的查询处理负担,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高效地获取精确查询结果,是目前研究的难题.以私有信息检索中除用户自身外其他实体均不可信的思想为基本假设,基于Paillier密码系统的同态特性,提出了无需用户提供真实位置及查询内容的K近邻兴趣点查询方法,实现了对用户位置、查询内容隐私的保护及兴趣点的精确检索;同时,以路网顶点为生成元组织兴趣点分布信息,进一步解决了高强度密码方案在路网连续查询中因用户位置变化频繁导致的实用效率低的问题,减少了用户的查询次数,并能确保查询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从准确性、安全性及查询效率方面对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位置服务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基于假轨迹的隐私保护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但是现有的大多数假轨迹方法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隐私保护模型,并按照这个模型设计了一个假轨迹生成算法。该模型包含5个参数,分别命名为短期位置暴露概率、长期轨迹暴露概率、轨迹偏移距离、轨迹局部相似度和服务请求概率,用户可以通过自身需求自定义这些度量,并通过假轨迹生成算法来生成假轨迹,从而避免隐私的泄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满足相同隐私的条件下生成较少的假轨迹,尤其是考虑了服务请求概率这一背景信息,该模型在保护移动对象轨迹隐私方面比之前的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中连续查询情况下,用户自身属性信息很容易被攻击者获取,并通过关联获得用户位置隐私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粒子群聚类加速相似属性用户寻找,并由相似属性匿名实现用户位置泛化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位置隐私保护中常用的可信中心服务器,通过对发送到中心服务器中的查询信息进行粒子群属性聚类,在聚类的过程中加速相似属性用户的寻找过程,由相似属性用户完成位置泛化,以此实现位置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证明,这种基于粒子群属性聚类的隐私保护方法具有高于同类算法的隐私保护能力,以及更快的计算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较少考虑到查询概率、map数据、信息点(POI)语义等边信息,攻击者可以将边信息与位置数据相结合推断出用户的隐私信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ARB来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方法首先把空间划分为网格,根据历史查询数据计算出处于不同网格区域的用户提交查询的概率;然后结合相应单元格的查询概率来生成用户匿名区域,从而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最后采用位置信息熵作为隐私保护性能的度量指标。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隐私保护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具体有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8.
在位置隐私保护中,现有的方法很多都是针对用户单个位置的隐私保护,而现实情况是,用户始终处在一个连续运动的状态中,在每一个地点都有可能发出位置查询服务,由此可以产生一个用户运动的轨迹。因此如何保证这条轨迹不被攻击者识别出来就是连续查询条件下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轨迹隐私保护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假轨迹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在用户连续查询形成运行轨迹的同时,算法根据用户自身设定的隐私度参数要求,生成符合要求的假位置和假轨迹,通过降低攻击者的识别概率来提高轨迹隐私保护度。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与随机生成假轨迹的方法相比,在隐私保护度较高的情形下,文章方法在时间消耗和假轨迹的生成数目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定位技术和无线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位置信息,也可能泄露位置信息,甚至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用户协作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P2PSpaceTwist,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带新鲜性的主动式协商机制,通过该机制用户主动与邻居协商,收集邻居信息并广播自身信息;当满足用户的匿名需求后,使用匿名区域内的随机位置代替用户的真实位置并发送给随机选定的代理,通过代理向位置服务器提供商发送增量式的近邻查询,从而获得精确的结果集。实验结果表明,P2PSpaceTwist能够较快地实现匿名查询并获得较精确的结果集,与其他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相比,P2PSpaceTwist的通信开销较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聚类杂交的隐私保护轨迹数据发布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关于轨迹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大多采用聚类技术,其相关算法只关注每条轨迹的隐私保护,忽视对轨迹聚类组特征的保护.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对采用聚类发布技术产生的轨迹数据进行二次聚类,可得到原始轨迹数据在发布之前的聚类组特征,从而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为了有效预防二次聚类攻击,提出一种(k,δ,Δ)-匿名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聚类杂交隐私保护轨迹数据发布算法CH-TDP,算法CH-TDP对采用(k,δ)-匿名模型及相关算法处理得到的聚类分组先进行组间杂交,而后再进行组内扰乱,其目标在防止出现二次聚类攻击的前提下,保证发布轨迹数据的质量不低于阈值Δ.实验对算法CH-TD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与同类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算法CH-TDP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当前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群组最近邻查询中出现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的LBS群组最近邻查询方法,该方法满足了差分隐私性质并引入了“区域不可区分”这一新的理念。基于分类及聚类给出了LBS群组构建方法并提供了群组隐私预算分配机制。提出了LBS群组用户位置扰乱算法(GPOL),将群组最近邻查询转换为群组质心的最近邻查询,并将其应用到整个隐私保护框架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抵御现有的交叉攻击和组合攻击。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连续查询位置服务中构造匿名区域未考虑语义位置信息导致敏感隐私泄露问题,通过设计[(K,θ)]-隐私模型,提出一种路网环境下面向连续查询的敏感语义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Voronoi图将城市路网预先划分为独立的Voronoi单元,依据用户的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K-1]个用户,构建匿名用户集;利用匿名用户集用户设定的敏感语义位置类型和语义安全阈值,以及用户所处语义位置的Voronoi单元,构建满足[(K,θ)]-隐私模型的语义安全匿名区域,可以同时防止连续查询追踪攻击和语义推断攻击。实验结果表明,与SCPA算法相比,该方案在隐私保护程度上提升约15%,系统开销上降低约20%。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置服务中的连续查询隐私保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限设备的蓬勃发展,位置服务中的隐私保护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很多匿名算法以保护移动用户的隐私信息.但是现有方法均针对snapshot查询,不能适用于连续查询.如果将现有的静态匿名算法直接应用于连续查询,将会产生隐私泄露、匿名服务器工作代价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δp-隐私模型和δq-质量模型来均衡隐私保护与服务质量的矛盾,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贪心匿名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snapshot查询,也适用于连续查询.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位置的服务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用户的位置隐私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从LBS位置隐私保护的实际应用出发,根据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模型,分析了在用户协作构建匿名域的方式下,用户非完全可信时,位置隐私面临的威胁,提出了User-Cooperation Security(UCA)匿名算法,在P2P空间匿名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数字签名技术,实现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并且在通信过程中,用接收方的私钥加密位置信息,避免了攻击者窃取他们的位置信息。算法中还加入了用户可以容忍的最大等待时间这一参数,通过等待一段时间重新进行节点发现,有效地提高了匿名成功率。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位置服务发展迅速。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LBS系统.对人机界面与GIS服务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空间信息服务的构建与发布机制.利用智能终端配备的传感装置,在Android平台手持设备下扩展增强现实功能.融合真实场景和虚拟信息,搭建远程Web服务器完成数据交互,得到整体基于Web服务的LBS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前世界LBS(基于位置服务)的长足发展和Android手机用户的日益增加,为使手机的定位功能更加全面,LBS作为手机用户的一项增值业务,需要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A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该文通过分析当前GPS技术和AGPS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所造成的对整个定位系统的影响。在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去实现一个全新的Android智能手机定位系统,在这个系统下,既保留着GPS定位系统的优势,又通过与AGPS技术的结合,解决了GPS技术的缺陷。该文提出的GPS技术和AGPS技术相结合对整个定位系统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