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重庆移通学院通过树立培养“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理念,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人工智能多元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构架,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体系。重庆移通学院对“人工智能+X”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现状,提出“一主线三阶段四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人工智能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以机器学习课程为例,介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说明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统一标准、对国产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面向信创人才的“人工智能+X”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信创课程,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实验生态。介绍近3年在本专业的建设实践,说明所提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顾瑾  滕飞  李天瑞 《计算机教育》2024,(3):69-73+79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提出本硕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方案,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学科交叉意识培养和加强创新实践教育为核心理念,提出人工智能专业本硕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以及教学理念革新,探讨基于本硕贯通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该培养方式的执行与实施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智能+财经”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人工智能+财经”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思路和“课程+认证+竞赛+导师制”4项措施,介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体过程,最后说明教学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以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的构建为契机,紧抓制造业发展“新需求”和人才培养“新质量”,从多方位、多元化、多角度构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本文立足于《数控技术》课程面临的综合素质要求和潜在问题,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期培养达到“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卓越工程人才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飞行技术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应用型专业,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质量”,这是培养未来飞行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飞行技术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结果驱动、持续改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与飞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飞行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途径和培养范式,有利于飞行技术专业教育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多侧重学生培养的现状,探讨师生协同发展问题,分析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途径,提出开发者型教师、“经验+应用”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实践阐述师生协同发展,构建一种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关键在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嵌入式人工智能就是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典型应用。针对计算机专业嵌入式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资源建设、项目案例开发、竞赛引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人工智能理论应用到嵌入式终端上,打通了“基本理论-算法分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轻量化裁剪-模型部署-应用测试”的全周期项目资源链条,以达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为更好地培养优质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如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重构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以科研训练为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以专业前沿为导向并以国际研修为依托拓展创新视野,培养能够提出并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国家发展及教育改革所引发的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然后从培养学生的角度阐述创新人才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最后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探讨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教育倡导培养具有高阶思维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文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目的,探索了基于高阶思维的“编程无人机”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信息科技教师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师范类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契合新工科交叉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内涵的问题,对于产教融合的思维素养标准重定义、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建立、实践质量评估4个方面的建设提出路径,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新工科实践项目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例,介绍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最后说明取得的实践探索成效。  相似文献   

14.
《软件》2019,(10):209-213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实践教学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蕴涵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赋予高校人才培养以新的武器。研究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内涵,分析创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STEAM教育着眼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注重培养学习者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与人工智能课程交叉学科的性质非常贴切,是解决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学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人工智能与Python编程基础”课程为例,探究在高校中如何运用STEAM教育理念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为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课程创新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对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出新的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论文探讨基于卓越计划的黑龙江省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从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高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四新”人才培养,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23年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为基础,立足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需求回看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建设,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生能力、创新培养等教学实际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分析研究,提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BOPPPS有效教学法,介绍基于百度人工智能平台开展的教学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师》2018,(2):53-55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现状及不足,本文构建了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平台,将学生岗位训练分步嵌入到多元化实践平台对应环节中,实现企业应用能力实践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实践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凸显卓越软件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主机银行业务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王敏  高珍 《计算机教育》2008,(23):34-37
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界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以工程型大型主机技术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行业需求→培养模式→案例教学→持续改进”的思想,初步建立起适合本院学生特点的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