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井ICD控水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D控水技术是通过抑制高渗段、增加低渗段流量实现水平井流动剖面均衡开采的新型控水完井工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渗带比例、渗透率极差、控制段长度、控制段流量对ICD在底水油藏中控水增油效果的影响,并确定ICD最佳安装位置、限流量和控制段长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非均质油藏中,高渗带与水平井长度比例越小、高渗带与低渗带渗透率极差越大,ICD的控水增油效果越明显;ICD的安装位置、长度和限流量对ICD的控水增油效果有重要影响。为了使控水增油效果最大化,应将ICD安装于水平井段的高渗带,ICD控制段长度要等于或略高于高渗带长度,限流后高渗段的限流量需尽量靠近水平井各井段的平均流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发的进行,礁灰岩储层部分井出现水淹的问题,为提高控水质量,提出了微粒充填ICD均衡控水技术。介绍了该控水管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限流阀孔径和安装密度、充填微粒粒径、充填施工参数(泵入压力、泵入流量、加砂比)进行了计算和设计,给出了X5井的清水注入试验和现场应用实例。现场应用表明,两口新井较邻井含水降低62%,累增油量超过2.5×104 m3。通过综合考虑限流阀尺寸和安装密度、充填颗粒粒径与地层砂粒径、充填压力与破裂压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保证油井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均衡控水,该技术适合非均质性强或裂缝发育储层的水平井控水,并推荐在水平段均匀安装限流阀。该研究可为非均质性强或裂缝发育的储层进行控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控水完井是延缓生产井含水率上升过快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约20 a的发展,形成了机械控水、化学堵水、连续封隔体控水、井下油水分离、示踪剂找水等多项控堵水、找水技术,基本满足了常规控堵水需求。但是,存在找水难、控水有效期短、堵水成功率低、难以进入地层深部控水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控水条件越来越严苛,控水成本越来越高,促使控堵水技术朝着有效期长、适应性强、控水效果更好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油井控堵水难题,应开展针对性的新技术研究:优化C-AICD技术,实现单井全寿命控水;研究化学堵水材料和工艺,更好地适应海上作业和地层条件;研发疏水颗粒材料及配套的充填技术,探索进入地层内部的控水和防砂技术;创新综合资料解释技术,以解决找水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以南海东部M油田的A10H水平井为研究目标,综合测井技术、油藏工程及采油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及技术,开展了水平井控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威 《石化技术》2021,(10):59-60
自动控水装置(AICD)控水工艺是目前新兴的控水高效的控水工艺,其选井门槛相比机械控堵水低,成功率高,且能实现对全井段的细分调流控水,具有高效可靠的特性.AICD控水工艺使用伯努利方程的流体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机械方式,能在井下自动调节,控水自适应性强.某海上油田A12Sa井在多年生产之后,含水较高油层水淹严重,且经过...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油田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含水快速上升问题,渤海油田进行了多井次的水平井调剖作业,通过对历年来水平井调剖实施现状,从油水井两方面进行了水平井调剖效果分析,发现水平井调剖在注入过程中容易出现注入压力升高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又深入进行了水平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水平注水井储层特征、井型结构及完井方式、调剖体系等方面是造成水平井调剖注入压力高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未来水平井调剖重点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8.
9.
《海洋石油》2012,(2):86
<正>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历经一年多的技术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具备水平井精确控水稳油作业能力,文昌8-3油田的第一口实验井控水作业已成功完成,作业后该井的含水比例大幅降低,日产油量由70立方米增加到170立方米,日增油143%。这标志着中海油首次在海上油田成功应用水平井管外分段、管内分采技术,  相似文献   

10.
龚宁  李进  陈娜  张启龙  徐涛 《特种油气藏》2019,26(5):147-152
针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特征认识不清和控水效果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基于单井含水率曲线法,运用统计学、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等,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建立了以等效增油量和平均增油速率为指标的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规律主要归纳为S型、凹型、凸型、直线型等4种类型,以凸型为主,S型和凹型具有相对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影响水平井出水的主要因素包括避水高度、渗透率级差、采液强度、油水黏度比和水平段长度,其中,避水高度和水平段长度是影响凸型、S型水平井的主要因素,采液强度是影响凹型、直线型水平井的主要因素。实例应用表明,水平井出水规律主控因素分析可为控水方案优化提供方向,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可有效评价水平井控水效果,对解决渤海油田高含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南海西部W油田水平井中心管控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水平井普遍存在见水后含水快速上升这一生产特征,控水措施为水平井高含水治理主要手段,选择水平井开发油田有必要尽早考虑高含水期控水治理方案。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水平井完井方式,水淹模式及中心管控水原理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南海西部W油田两次水平井中心管控水成功经验,认为对于选择筛管简易防砂完井水平井,通过完井阶段预置管外封隔器,高含水期下入中心管配合钢丝井下作业控水方式可操作性强、过程可逆、对储层无伤害,可降低海上油田开发成本。同时基于具体实例总结提出了水平井控水方案分析编制思路。这一贯穿水平井"完井+开发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控水思路及W油田控水实践对海上油田水平井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调流控水筛管在冀东油田水平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增加泄油面积来提高油井产量的开发手段,水平段轴向产液不均匀会造成水平井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影响油井的有效开发。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调流控水筛管,可通过设置不同直径的喷嘴使水平井各段均衡产液,局部见水后限制产水段的产液量,并对调流控水筛管的控水效果进行了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冀东油田水平井分段控水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是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一项重要开发技术,冀东油田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疏松砂岩油藏完钻了272口水平井,对油田的快速上产和提高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油田的开发,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较快,目前达到95.7%。为了降低或控制水平井含水率上升,延长水平井生产寿命,近年来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水平井分段调流控水完井技术,主要用于新井完井或管内二次完井,控制各段均匀产液,避免某段突进,延长水平井的生产寿命;水平井分段遥控分采技术,主要应用于射孔井,通过地面施加不同压力和稳压时间信号控制每个分采开关器的开/关状态,进行逐段试采,然后根据试采情况开采低含水段,封堵高含水段,起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水平井管外分段管内分采技术,主要用于筛管完井水平井,通过分段挤注ACP将筛管外分隔为若干段,在筛管内开关阀分段试采,然后根据试采情况开采低含水段,封堵高含水段。因此,水平井分段控水技术经过2 a多的研究、试验、改进和完善,在现场应用中均达到了初步的控水稳油效果。文中主要介绍这几种配套技术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秦皇岛32-6油田单砂体的油藏描述成果建立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对秦皇岛32-6油田开采方式选择、开发层系划分以及井网、井距和水平井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提出了采用水平井与定向井相结合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7.
油井过早见水/气是制约水平井技术发展的一大难点。水平井控水装置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途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控水装置主要有4种:①流入控制装置(ICD); ②自动流入控制装置(AICD); ③流入控制阀(ICV); ④自动流入控制阀(AICV)。各种控水装置都是通过摩擦、节流原理在油层与井筒之间产生一个附加压降,从而形成均匀入流剖面,延长底水锥进时间和油井寿命。介绍了4种装置的特点、类型以及优缺点。通过比较得出各种控水装置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其智能化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产量公式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对水平井的产能公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尤其对Joshi的产能公式进行了重点分析。根据Giger和Joshi的假设,用保角变换方法重新推导了水平井的产量公式,发现Joshi公式中分母第二项少了一个“π”。进一步用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出在椭圆边界和直线供油边界条件下水平井产能公式。  相似文献   

19.
渤海A1h井为优质筛管砾石充填完井,2019年因高含水问题关停,通过生产动态分析判断其出水类型为点状水淹,水脊剖面图显示水突进的位置位于跟部和中部.以数值方式模拟不同中心管布孔方案下的控水效果,最终优选出相控阀短节分布方案,在跟端、中部、趾部分别下入15只、9只、36只相控阀,配合开关短节和控水隔离器,实现筛管段内分层...  相似文献   

20.
段荣杰 《国外油田工程》2003,19(8):21-21,25
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是提高油层采收率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一种水平井堵水新工艺 ,可封堵水平井管外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