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荧光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其中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也称为三维荧光(3D-EEM)或荧光指纹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三维荧光已经被开发并用于表征饮用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该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三维荧光分析方法,并总结了三维荧光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运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对保证水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天然有机物的性质和危害 ,并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N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DBPs)的数量,影响后续工艺处理,还会和水中的其他物质结合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有机金属络合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NOM的去除对水质安全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NOM的种类及其危害,根据国内外去除NOM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混凝、吸附、高级氧化、膜处理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NOM的效果及机理,重点阐述了以混凝为核心单元的耦合工艺对NOM去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耦合工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今后混凝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外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有混凝澄清、活性炭吸附、膜分离以及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离子交换法可有效地去除饮用水常规处理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低分子有机物.进而从离子交换树脂的本身特征、水质特征和有机化合物特征3方面详细讨论了离子交换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潘春玲 《广州化工》2013,(11):45-46,58
天然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和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中,并对水质安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水中的天然有机物的(特别是溶解性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和性质分析。本文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组分以及表征手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几种典型表征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邵涛 《江西化工》2005,(3):55-56
饮用水有机物污染日益加重,其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许多更新更好水处理方法不断开发,确保了人们的饮水健康.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中有机物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有机物在饮用水源中存在所造成的危害及处理过程中向其它“三致”物质的转化情况做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去除有机物的多种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范琅  雷大宽 《化肥工业》1998,25(1):51-54
与腐值酸系HAS水稳剂相比,在相同条件与处理费用下,与天然有机物为原料经改性、加工、复合的SE-92用于氮肥厂含氨循环水处理中具有增强对铜、铝及20^#碳钢的缓蚀性能、减少水渣及改善水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物过滤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最近20多年来国内外对饮用水生物过滤的研究历史,运用Lawrence-McCarty公式和微生物增殖基本方程式,推导了最小基质浓度Smin的计算公式,阐明了第二级利用机理是生物过滤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的合成有机物的主要机理,自然有机物是降解微量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和能源。探讨了过滤介质、空床接触时间、反冲洗方式、水温、水源水质和预氧化等因素对生物过滤效果的影响,展望了饮用水生物过滤的发展方向及在我国微污染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然有机物提取及表征技术近期发展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瑾  马军 《现代化工》2007,27(2):12-16
在阐述天然有机物(NOM)来源和危害的基础上,对NOM的提取、分离和表征技术的近期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NOM的各种提取和分离方法,对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产率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以反渗透、大孔树脂和膜分离为核心的工艺为目前最主要的提取分离手段。此外,详细列举了包括光谱、色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成像等在内的NOM表征方法,对各分析结果所对应的NOM的结构特征和物化性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天然有机物(NOM)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对纳滤处理过程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在介绍NOM的组成和物化性质的基础上,讨论了NOM对截留率和膜通量的影响,阐述了纳滤过程中NOM的亲、疏水性,浓差极化效应,静电排斥作用,氢键作用,二价离子络合等对纳滤过程的影响机理,对提高纳滤膜过滤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3):339-345
The charge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mbrane fouling and NOM removal mechanism with charged membrane.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technology to make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NOM charge.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a novel concept of measuring an apparent charge of the NOM using selectivity coefficient. The apparent charges of three different NOM containing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evaluated to validate this proposed method. The apparent charge of the NOM exhibite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specific UV absorbance of the NOM. This apparent charge is therefore a useful indicator for predicting the membrane fouling and NOM removal in membrane filtr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文  吴一蘩 《净水技术》2010,29(6):66-71
以p-25型纳米TiO2为催化剂对富里酸(fulvic acid,FA)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光催化剂投加量,FA的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FA光催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后可使得FA的去除率由单使用紫外光照射的35%提高至92%~100%。本试验条件下,FA的光催化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K值随着FA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分别在TiO2投加量为0.3 g/L和pH=7时有最大值,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分析发现FA在光催化过程中没有转化成新的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14.
镇江市饮用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镇江市原水、净水工艺和管网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水质较好,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维持在1.4~2.8mg/L之间,小分子有机物占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部分;与常规处理相比,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能有效提高D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各个处理流程对大于1000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氯和臭氧氧化能使有机物由高分子量区间向低分子量区间推移.  相似文献   

15.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3):3224-3238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MWCO) of a dialysis membrane for the isolation of colloidal organic matter (COM) from surface water. Various dialysis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MWCO were used for the isolation of COM from Cebron reservoir natural organic matter (CRNOM). The COM included mainly amino sugars (30 ~ 40%) and polysaccharides (30 ~ 40%), with 2 ~ 3 of fatty acids over aromatic acids (F/A ratio), indicating that the COM were derived from microbial substances. As all the COM constituents were found to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e MWCO of the dialysis membrane was not found to influence the COM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厂各工艺出水中AOC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并对国内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水源的污染程度对饮用水中AOC浓度有重要影响。原水AOC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常规处理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3)活性炭处理对AOC去除率较高,活性炭对AOC的去除包括物理吸附和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两部分。4)水厂工艺出水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加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影响的研究,寻求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以控制细菌的生长。5)目前国内大多数饮用水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应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或膜处理来提高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试验考查了水中次溴酸的自分解及与天然有机物反应的消耗速率。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次溴酸分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disp为14.8-62.7 mol-1.L.h-1。富里酸和腐植酸对次溴酸的消耗均可用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富里酸的消耗速度更快,慢反应阶段二级速率反应常数约为2.47×103 mol-1.L.h-1。黄浦江原水中次溴酸与次氯酸的初期耗量和后期分解速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次溴酸分解速率常数估算原水有机物含量相当于4.57 mg/L CODMn,和原水测定值相近。铜氧化物和铜离子比铁氧化物和铁离子更能够促进次溴酸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