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焚烧厂废水CODCr和NH3-N浓度高的特点,采用UBF-MBR-NF工艺对渗沥液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UBF对CODCr去除效果在65%以上,MBR对CODCr去除效果在96%以上,NF对CODCr去除效果在85%以上;UBF对NH3-N去除效果不明显,MBR对NH3-N的去除率在99%以上;出水稳定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表2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以其水质特征和大量余热可以利用,使得高温厌氧处理工艺具有很大的优势。实验证明,高温厌氧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是可行有效的,并能产生一定的沼气能源,结合对焚烧厂余热的利用,完全可以实现减污和节能的双重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当容积负荷为6 kg.m-3.d-1,pH值为7.2~7.3,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温度为55℃时可达到最佳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乐俊超 《净水技术》2013,32(3):46-51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特点是渗沥液内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渗沥液的变化性大。在众多渗沥液的处理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厌氧生化处理技术和MBR及其组合工艺。MBR组合工艺是现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沥液处理工程采用MBR组合工艺处理渗沥液,其效果显著,各项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证明了MBR系统能适应焚烧厂渗沥液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并且MBR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该技术非常适应上海地区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处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特点,提出渗沥液处理设施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技术重点,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常用渗沥液处理技术路线,结合笔者自身工程设计经验,探讨和分析了一种浓缩液处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低硬度型循环冷却水缓蚀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某地区的低硬度型水质,复配了一种阻垢缓蚀剂LXZH-1008,通过单组分缺失试验以及组分浓度梯度试验,确定了控制腐蚀的主要组分的最佳配比,由此得到阻垢缓蚀剂LXZH-1009。通过腐蚀率测定试验发现,LXZH-1009在较低的添加浓度下即可满足该低硬度型水质的腐蚀控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8%。  相似文献   

6.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混凝处理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和氯化铁等混凝剂处理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及其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中CODCr、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比硫酸铝和氯化铁要好,且投加量相对也较少.在投加量500 mg/L、中性条件下,CODCr、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8.9%、91.6%和77.6%.在不同投药量、pH和搅拌速度下,PAC保持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对硫酸铝和氯化铁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各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与起始CODCr浓度之间的关系可采用指数关系式表达.通过对PAC在各条件下混凝效果的统计分析,采用Matlab优化工具软件,建立了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PAC混凝处理的处理效果数学模式方程,其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82,表明建立的模型与混凝处理效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是未来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处理方式,垃圾焚烧产生的渗滤液如何处理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pH值较低、挥发酸(VFAs)含量较高等特点。某厂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组合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本文阐述了该工艺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其垃圾渗滤液产量的变化、COD和NH4+-N的去除效率变化及各工艺段的性能,并探讨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高炉煤气洗涤废水混凝工艺与缓蚀阻垢剂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为混凝的处理药剂。针对高炉浊循环水存在的缓蚀阻垢成分,实验研究了上述三种药剂与缓蚀阻垢剂的相互作用。结论表明:在相同的处理成本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表现出卓越的除浊性能,与以锌和聚合磷酸盐为主要组分的缓蚀阻垢剂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微电解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成垢离子,降低水质硬度,是处理循环冷却水的一种主动防垢方法。采用单程处理方式处理用自来水与CaCO_3、NaHCO_3配制的模拟循环冷却水,研究了微电解法处理循环冷却水时去除硬度的特性以及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及停留时间3种影响因素对微电解装置去除硬度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进水硬度保持不变,且运行条件(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及停留时间)一定时,微电解装置连续运行300 h,硬度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即其降低硬度的性能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当电流密度为28 A/m~2、极板间距为5 cm、水力停留时间为30 min时,微电解装置能较好地降低循环冷却水的硬度,去除率可达42%左右,且极板腐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垃圾焚烧厂附近的大气样品和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MS)联用技术分析典型的二噁英类物质2,3,7,8-四氯代二苯并呋喃(2,3,7,8-TCDF)。结果表明,大气样品方法回收率为62%~134%,大气采样点中2,3,7,8-TCDF的毒性当量浓度为2. 02×10~(-6)~8. 57×10~(-6)ng I-TEQ/Nm~3,其中颗粒相浓度占比大于气相浓度。土壤样品方法回收率为82%~145%,土壤样品中2,3,7,8-TCDF的毒性当量浓度为0. 11~0. 42 ng I-TEQ/kgdm,可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桂红  金盛 《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18(2):11-12,50,7
针对我国南方低硬度、易腐蚀型水质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对管道和换热器造成的腐蚀问题,复配出一种无重金属、不含无机磷的新型阻垢缓蚀剂WND-408,用碳酸钙沉积法和旋转挂片法检测该阻垢缓蚀剂性能,通过现场使用,观察该药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WND-408阻垢缓蚀剂使用量在60~80 mg/L时,碳钢腐蚀率<0.075 mm...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浊度、高硬度的焦化厂鼓风冷凝循环水水质特点、以及原水水质稳定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循环水补充水进行预处理和增设旁滤设备、改进循环水水质稳定配方和加强现场运行管理,有效地减轻了系统的结垢和腐蚀状况,确保了生产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开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通过对全厂臭气产生及处理量是否平衡,分析焚烧炉不同工况下的臭气治理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同时针对恶臭防治方案中所忽略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进行了论述,对渗滤液处理选用预处理+UBF+MBR+RO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为SS:5.2mg/L;CODCr:75mg/L;BOD5:17mg/L;NH_3-N:8.3mg/L。出水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处理效果良好且运行稳定。同时对该工艺进水水量、水质,投资成本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二氧化氯的杀菌特性和在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实际应用. 为热电厂改善循环水杀生效果, 保证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建权  刘丽娜  王炜  魏志朝 《广州化工》2011,39(16):149-151
分析了中水作为炼油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的特点及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缓蚀和阻垢实验结果表明,中水回用水处理剂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腐蚀和结垢。经过8个月的不断优化和工业运行,系统在浓缩倍数为5以上的情况下,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沉积物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然  陈颖敏 《广州化工》2009,37(1):142-144
对循环水系统中沉积物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热力设备的结垢、积盐和腐蚀,应根据各电厂水质的不同,综合采用文中所阐述的方法,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高溪  刘磊  郭猛 《广东化工》2012,39(11):55-56
天津某化工厂由于补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造成循环水腐蚀率超标。针对这种现状,对比了三种去除水中铁氧化物的方法,筛选出聚合氯化铝絮凝沉淀法,并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率。  相似文献   

19.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前言沙特的利雅得水泥厂(RCC)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于2007年10月13日正式产出合格熟料,并于2007年12月17日取得PAC证书。该项目的循环冷却水设施也投入运行,保证RCC项目的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声强  缪飞  黄奇然 《广东化工》2013,(22):101-102,96
分析了滨海电厂主要污损海生物的特性及危害,简述了循环冷却水系统海生物污损的控制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杀生剂处理方法.对比了各类杀生剂的作用机理、使用策略、药剂用量、环境毒性和环保处理等,提出氧化性杀生剂和非氧化性杀生剂交替使用控制海生物污损,并对杀生剂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