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监测只是零散的探索,缺少系统性研究,尤其对于基于下垫面监测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的研究更少。本文以文献调研为基础,在兼顾数据精度与操作方便性的总体原则下,对基于下垫面的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包括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项目选取,监测频次确定,地表径流量获取方法,总量测算方法等内容,为该方法在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监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在试点地区开展的4次降雨监测结果,验证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老镇区典型河道水体面源污染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韩颖 《安徽化工》2018,44(3):83-85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引发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常州市新北区老镇区水域面积71000m~2的某典型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不同的面源污染物负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拟可计算出面源污染中地表径流及干湿沉降带来的污染负荷,老镇区典型河流污染物中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高于干湿沉降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柯杭  陈嫣  王盼  王卫刚 《净水技术》2020,39(7):59-64
地表径流污染是目前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以苏州市新建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功能用地的不同下垫面开展径流水质调查,结合系统出流水质的监测,计算分析了各用地类型总污染负荷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对于新建城区,下垫面径流冲刷污染负荷(以COD为例)在居住区、商业区、公建区总污染负荷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9%、82%、40%,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檀雅琴  陈江海  曹卉 《净水技术》2021,40(z2):61-66
随着九江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九江中心城区城市水环境状况的空间特征与城市人口和产业分布基本一致,区域水环境治理需求强烈.文中通过摸清九江市中心城区地表水环境状况,分析各区块主要污染源及污染负荷.结果 显示:九江中心城区各区块中八里湖、赛城湖的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农业面源和底泥内源都占有相当比例;琵琶湖、白水湖、两湖和两河主要以生活污染为主;城西港区、赤湖工业园和芳兰主要以城市面源污染为主.通过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城市面源、工业污染和河湖底泥内源等污染源全面治理工程,控制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染源进入区域内水体,同时,通过多种面源污染控制及强化净化措施,形成污染物削减体系,对改善九江中心城区河湖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南方某高度城市化区域L水库各类氮磷入库污染源进行采样监测,对L水库氮磷污染负荷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由于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已经截排,当前L水库氮磷主要入库来源为外来引水工程,其NH3-N、TN和TP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98.66%、98.52%和96.53%,其余来自本地散流面源入库。基于L水库氮磷污染负荷核算结果,提出当前水库主要污染来源和入库污染消减控制措施——重点提高外源引水水质、截断不同类型散流面源入库途径、完善流域内污水管网、提高入库前置库面源污染收集净化能力,最终为L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3)
针对金汤水库水质现状,对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来源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了污染物入库量以及达到目标水质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金汤水库的COD、NH3-N、TN和TP的入库总量分别为63.65 t/a、5.47 t/a、14.97 t/a和1.04 t/a;从入库污染负荷的结构组成来看,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基于地表水Ⅲ类水质目标、90%保证率下水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需削减的污染负荷量为4.69 t/a和0.53 t/a;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利用河道两侧现有水塘、沟渠构建旁路湿地对入库河流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7.
晏萍  罗建中 《广东化工》2011,38(6):130-131
珠江三角洲面源污染依然严重,掌握其污染的特征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珠江三角洲面源污染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文章分析了两大类面源污染的排放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研究力度,还应着重加强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徐凤伟  万铁庄  吴文强 《清洗世界》2023,(2):106-109+112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178个区县(市)农业污染源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应用“GIS”技术对该污染负荷进行空间分布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年排放总负荷为COD 947.37万t、NH3-N 2 3.0 6万t、T N 7 3.5 4万t、T P 11.1 4万t;C O D、N H3-N、T N、T P每平方公里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5 6.7 4 t、1.1 4 t、3.8 6 t、0.6 4 t。其中海河平原区河南省COD、NH3-N、T N、T P排放强度均为最大,北京市各项指标排放强度最小。同时,各类面源污染物中来源于畜禽养殖业的COD、NH3-N、T N、T P排放量分别占整个海河流域平原区的8 3.6%、1 7.5%、5 5.0%、8 1.0%,因此,今后畜禽养殖业将会是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水域面积310.235km2,总容量达到15.8亿m3,年整个滇池流域面积2920km2. 7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入湖污染负荷逐步增加,滇池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升级,2007年以前滇池的水质曾达到劣五类.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大以滇池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把滇池治理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到2015年,要使滇池水质明显好转,稳定达到V类水,力争达到Ⅳ类水.治理滇池污染成为昆明市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湖泊水环境质量状况,以武汉城区某湖泊为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体水质状态和底泥污染等情况进行评价,结合点源、面源、内源污染负荷,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程度开展分析,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域水环境状况。结果表明,该湖泊整体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71.48~87.35,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控制因子为叶绿素a、TN、TP;底泥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90%以上底泥处于较严重污染状态,平均污染指数达3.370,其中TP对水体污染贡献最显著;湖泊水体主要污染源为雨水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和底泥释放的内源污染,CODMn为主要面源污染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滇池流域和水源区农村的很多地里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农田里用树枝挑着一些黄色的纸片、矿泉水瓶样的装置,这些就是代替农药的清洁农业生产技术。物理灭虫灯、黄板粘虫纸、性诱剂、生物有机肥料这些代替农药、化肥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试点已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迄今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它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控制还非常薄弱.本文综述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状况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彭丽红  代洪亮 《净水技术》2023,(9):148-159+202
针对长沙市龙王港流域水环境问题,基于流域特性及水环境数据,采用MIKE模型对管网、河网搭建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流域污染源分析、污染负荷计算及环境容量核算,动态评估不同情境下流域污染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提出了流域分区分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评价了方案实施后污染削减和水质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流域现状条件下CODCr、氨氮、TP的年污染负荷分别为6 055.1、677.3、81.1 t/a,晴天溢流和雨季径流污染贡献量最高;流量在90%保证率下远期CODCr、氨氮、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 578.2、73.6、14.7 t/a。综合方案实施后,CODCr、氨氮、TP污染负荷分别削减了82.0%、92.0%、86.2%,其Ⅲ类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0.8%、64.1%、84.1%,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流域及农村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等水环境问题,基于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并结合人工湿地、快速渗滤以及曝气等原理,设计出生态拦污坝模型。以期为改进透水坝系统提出建议和解决微流域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问题,达到治理河道,促进水体自我修复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嫒媛  罗彬  吴艳娟 《广州化工》2012,40(23):107-111,161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加大了对地区环境的压力,产生的污染大大超出当地农田可承载的最大负荷,其流失造成了面源污染。本文研究了规模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污染的产生、削减以及农业利用后的面源体现等问题,归纳总结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面源污染特征,并从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工艺、养殖时间、污染治理方式、资源化利用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了规模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21年对华南某市较典型的一个河湖流域排污口调查水质采样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限值进行比较,确定流域主要污染指标。结合流域特点,通过排污口溯源,调查流域周边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污染成因;并明确流域整治目标,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强化水域岸线监管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加快生活源和农业面源等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湖泊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综合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某地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例,从工程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工艺设计理念、相关工艺计算、几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总结了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套设计思路和方法,也为今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色板诱杀害虫技术、臭氧除虫、生物剂熏蒸、太阳能诱杀灯及精准施药等20个减少农药用量新技术的实施,北运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正在逐渐还清。近日从北京市农业局召开的北运河流域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现场观摩会上获悉,这些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用技术四年内将在北运河流域得到广泛推广,可惠及百万农户。  相似文献   

19.
彭清涛  张光友 《广东化工》2012,39(2):137-138,122
城市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正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介绍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点、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着重论述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跨行政区的小流域水污染特征复杂,且因行政主体不同而导致水环境治理困难。以合肥市二十埠河小流域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流域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点源为流域内最重要的污染源,由点源产生的各主要污染物入河负荷贡献率达47.3%~65.4%。各行政区域对河流的污染贡献率存在差异,上游的新站区对二十埠河的污染贡献率最高(COD占比47.88%, TP占比45.67%),下游的肥东县内存在大片农田和散户畜禽养殖,造成NH3-N入河负荷较高(37.96%)。新站区(汛期)和肥东县(非汛期)的NH3-N环境容量为负值,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分别需要削减NH3-N入河负荷21.60和81.18 t/a。为改善二十埠河水环境质量,建议将点源污染控制作为流域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并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解决NH3-N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