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志铮 《净水技术》2015,(1):68-69,102
总氰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该文旨在研究AA3流动分析检测总氰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采用AA3流动分析测定了总氰标准物质、地表水样、加标水样,结果表明,AA3流动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稳定性高、准确性好。同时,将AA3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当样品浓度大于仪器检出限(0.000 5 mg/L)时,AA3法和国标法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AA3流动分析仪对总氰的测定具有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以及更低检出限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总氰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该文旨在研究AA3流动分析检测总氰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采用AA3流动分析测定了总氰标准物质、地表水样、加标水样,结果表明,AA3流动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稳定性高、准确性好。同时,将AA3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当样品浓度大于仪器检出限(0.000 5 mg/L)时,AA3法和国标法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AA3流动分析仪对总氰的测定具有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以及更低检出限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田雨  于晓青 《广州化工》2022,50(7):127-129
针对高氯废水低化学需氧量(COD)水样测定,在国标重铬酸钾盐方法(HJ828-2017)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使用与被测水样等氯离子浓度的蒸馏水为空白的方法.通过对标准溶液和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可以达到6 mg/L,六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保持在5%以内,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精密度高的特点,具有良...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碳点基固相微萃取涂层,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SPME-GC)测定水体中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优化了方法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2.5~200μg/L内线性良好(R2=0.9903~0.9981),检出限为0.83~1.81μg/L(远低于国标0.09~2.70mg/L),相对标准偏差1.4%~9.8%。在5和10g/L加标浓度水平下,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2.2%~121.3%,相对标准偏差2.6%~9.7%。建立的方法满足实际水样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COD_(cr)。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实验室质控样品与不同浓度的实际水样,得出国标HJ 828—2017在本实验室可行,计算并判定实验室方法检出限有效。  相似文献   

6.
蓝海明  郭航向  邓怡 《现代化工》2011,31(12):93-95
为进一步提高碘量法测定溶解氧(DO)对亚硝酸盐存在的上限,提出在滴定前调节溶液pH在4~5,以抑制亚硝酸盐的干扰。实验表明此法适用于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在5~300 mg/L的水样溶解氧测定,在较高浓度亚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此法对DO质量浓度在2~10 mg/L的水样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大多数供水监测实验室采用国标滴定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操作步骤繁琐,易产生手工误差,而仪器检测方法的开发及应用研究仍不系统、不全面。文中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测定仪的加热时间、加热功率、温度补偿、滴定区域温度等条件参数进行试验筛选,建立一种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海水淡化水及水源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仪器检测方法,并探明其受海拔条件影响规律和原因。研究运用该仪器方法测定低、中、高3个浓度的纯水和实际水样质控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55%,回收率为87.9%~104.6%,均优于国标滴定法。此外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其与国标滴定法的相对偏差为0.60%~3.39%,同时开展两批次50个实际水样连续测定试验,标准偏差分别为3.37%和3.77%。其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能满足对生活饮用水、海水淡化水、水源水等多类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连续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含盐废水COD测定中Cl~-的影响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氯离子质量浓度,低COD 值的水样,用国标法测定COD 值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着Cl-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实验探讨了高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水样COD 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采取不掩蔽Cl- 测定水样的COD 总量,减去氯离子自身产生的COD 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水样的COD 值且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黑臭水体已成为最亟需解决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有机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因素,但有机碳源对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文中以淀粉为有机碳源、实际黑臭水样为菌液,在封闭静态微生态系统中模拟水样黑臭现象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水样黑臭现象形成受微生物驱动,适宜的菌液比为1∶250,在该菌液比下有机碳源[淀粉,以总有机碳(TOC)计]质量浓度≥100 mg/L时,水样出现黑臭现象。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样黑臭程度(色度和臭阈值)与有机碳源浓度显著正相关,而溶解氧(DO)与有机碳源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r2=0.98),说明有机碳源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样中DO、Fe2+、S2-和FeS浓度变化,表明试验条件下有机碳源对水样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碳源消耗水中大量DO,导致水样在缺氧还原状态下易产生FeS和H2S等致黑、致臭物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Pb(II)对鲁米诺(luminol)-羧甲基壳聚糖(CMCS)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操作简便、快速的测定微量Pb(II)的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Pb(II)在浓度范围0.048~24.1 nmol·mL-1内的对数值与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变化值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1 pmol·mL-1(3σ)。本法成功用于测定水样中的Pb(I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