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规模巨大,其材质、使用年限、施工等因素对自来水输配过程和最终用户端水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合理选择供水输配管材对供水水质保障有实际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输水管材的种类逐渐增多.对于目前在用的金属、非金属和复合管材3类供水管材,对比了管材特性和适用条件,着重汇总分析了金属管材腐蚀及铁释放、非金属管材有机物和添加剂溶出等安全问题的研究结果,并关注了复合管材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对多种管道材料的比较,为供水输配管网管材选择和管网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颖 《净水技术》2021,40(z1):208-210,220
上海市一直致力于实现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供水管网安全的有效运行是保障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可以提高供水管网效益,保障供水水质和安全,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文中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分析了嘉定区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2020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0%的目标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及其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管网安全供水是指在出厂水质合格并具有足够水量和压力的前提下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同时满足用户在水质、水量及水压三方面的要求。符合水质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输送给用户后,水质常常会发生恶化。该文主要从出厂水水质、管网管材、二次供水设施、管网水力运行情况及加氯消毒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管网水质的多项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邵茁  邵蓊  张婷 《辽宁化工》2010,39(1):93-95
通过选择独立计量区现场测试以及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应用,探求适合于小区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的研究方法,实现供水管网有效控制,减少管网漏损率。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管网动态管理,保障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韩冰  张明德  王艳 《净水技术》2011,30(3):78-82
为了保障世博园区(浦西)的供水安全,基于MIKE URBAN软件建立了浦西世博园区供水管网水力(质)模型,并且将模型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该模型评估了管网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工况,对消防事故预案进行分析,并且发现水质问题后,通过模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水领域科研工作是水行业发展的必要技术储备环节,也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前序环节。对科研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有助于梳理技术发展脉络,并为后续的产学研互动提出建议。本期栏目就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中子课题《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多级保障与漏损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回顾剖析,介绍多级加氯消毒、鱼骨式多级水平衡分析方法、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等研究成果,并提出希望借助智慧水务理念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实现管网信息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钟丹 《净水技术》2022,(1):1-3,30
供水管网中的耐氯菌存在广泛、适应性强.耐氯菌的控制是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供水管网中不同输送距离的耐氯菌生物种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基于实验室自制管道模拟装置,从管材、余氯浓度、菌落形态以及细菌种类等方面对分离出的耐氯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水管网始端与中途耐氯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相差不大,但末梢处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防治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将优质饮用水安全输送到终端用户,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环节,也是城镇供水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系统分析了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我国某海岛地区以淡化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时,城市管网的水质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淡化水与地表水的化学稳定性情况,考察了浊度、Cl-和总铁含量等主要参数在管网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淡化水其化学稳定性较差,但在优质管网中完全能够满足城市供水水质要求;联合供水地区城市管网水质与管道属性和停留时间存在较大关系,这与普通供水地区城市管网情况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0.
侯宝芹 《净水技术》2020,39(3):9-12,27
针对新冠病毒可能带来的供水安全风险,经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经验,认为通过多水源保障、严控水厂出厂水浑浊度、精确加氯保障消毒效果、加密关注管网末梢水质等措施,可有效保障供水安全,并为后续水质突发情况的处理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伟华 《净水技术》2012,31(5):79-83
城市供水调度平台总体构架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系统普遍进入到多系统集成的形式,以上海闵行自来水公司作为例,论述了调度中心平台采用调度主PLC兼容不同类型自控系统以及不同形式通信网络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多系统接入的开放性综合调度平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Analysis of supply networks has been receiving abundant attention and enormous progres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Most of the works focused on the detailed functionality of individuals in a small scale supply system while the network topology is often overlooked. Recently, network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 in supply networks.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nectivity pattern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in large scale system is still limited. In our work, we propose a framework to model the supply network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dynamical logistic processes. In this framework, Configuration Models are used to build supply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connectivity structures. Then by applying the logistic model on the networks, we could simulate the dynamical processes and evaluate the logist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gistic dynamics of supply networks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Using two measurements, we show that the supply networks with clustering structure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han those without by performing shorter Order lead-time and higher Deliver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受配水管网系统运行工况的复杂程度、建模方法的经验性及模型初始参数的不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采取控制模型初始参数、延时模拟校核或多工况校验、进行模型脆弱性评价等措施可以建立水质预测风险"防火墙",为帮助供水企业更广泛地应用模型预测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供水增压泵站改造的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供水布局中,中途增压泵站对保证乡镇供水管网的水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供水增压泵站采用传统水池增压方式,上游进水管网余压难以充分利用,运行成本较高。基于水池增压改造的余压利用系统为水池和管道联合增压方式,在下游用水量低时,可使水流不经水池,直接由管道泵输水;在用水高峰期,可以通过切换到水池泵运行,以满足用户的高用水量和水压需求。借助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和遗传算法,以供水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得到管道泵和水池泵的最佳运行方案。该方案根据不同的用水流量和市政管网压力值,合理切换管道泵和水池泵,计算及工程实践结果显示优化增压方式后能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熊远南 《化工进展》2020,39(z2):393-400
以某燃煤电厂水务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机组运行参数和水量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和关联性分析,根据前期水平衡测试结果,结合响应面分析验证,发现机组负荷、蒸发损失系数、浓缩倍率和循环水温升这四个因素能够对全厂供水量产生关键性影响。基于灰色理论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各因素的灰色预测模型GM(1, 1),再将灰色模型预测值作为自变量输入到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得到了改进灰色-多元非线性回归组合的供水量预测模型,其模型拟合度R2为0.913且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9%左右,实现了灰色模型和回归模型优势互补,有效地预测该电厂供水量未来变化;而供水量预测是智慧水务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水务管理和智能调度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供水管网漏损和仪表故障报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供水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以往上海的供水行业规划和建设中,比较注重技术方案的论证,对管理体制机制的互适性研究较少,以致目前部分重大规划供水工程设施建设推进相当困难。供水工程由水源、水厂和管网等组成,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特征,但是受城乡二元供水管理体制的束缚,在现实情况下引发本市供水系统诸多建设和管理矛盾。该文分析了上海城乡供水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上海供水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个管理体制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将工厂供水系统由压力供水改为重力自流供水,极大地方便了操作和管理,节水节能30余万元/a,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shale gas production is water management. Millions of gallons of water are injected to fracture each well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returns to the surface as flowback. Operators are increasingly reusing flowback to reduce freshwater consumption and impaired water disposal. Because of this, networks of water pipelines in U.S. shales are growing fast. This work is aimed at addressing the optimal planning of shale gas operations in multiple wellpads together with the design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WDN). We propose a multiperiod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stay-or-mobilize trade-off. The proposed model permits to schedule operations at a detailed level, accounting for the WDN required to maximize the reuse of impaired water. We present illustrative examples involving up to 20 pads, 4 frac-crews, and 100 wells developed over 1 year, showing that the design of the WDN can be effectively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已建煤制烯烃项目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给水系统设计基本符合"分级供水、分质供水"的原则,排水系统设计基本符合"清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原则。同时针对存在的"少量高压生产水用户提高了整个生产给水系统压力"及"工艺装置内部分高浓度污水混入低浓度污水和污染雨水系统,对污水处理场运行产生冲击"等问题,提出了"少量高压生产水单独设置加压泵"和"装置内部分高浓度污水进一步分流和预处理"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供水管网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供水管网集成化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水力模型和优化调度3个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水管网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编制了供水调度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由数据模块、决策模块、输出模块组成,实现了供水管网的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该软件已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南京等地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