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开发出处理高氮豆制品废水的新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当曝气阶段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5 mg8226;L-1左右时,曝气过程中NO-2-N/NO-x-N的比率始终维持在93%以上,并且曝气结束时,有大约87.6%的氨氮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途径去除的.因此,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在0.5 mg8226;L-1左右时,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实现了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经过理论计算和机理分析,在此溶解氧下,亚硝酸菌的比增殖速率近似为硝酸菌的2.22~2.43倍,并且低溶解氧容易在活性污泥颗粒内形成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缺氧区.因此,在常温下,只要采用溶解氧传感器控制SBR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在0.5 mg8226;L-1左右,就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5.
在好氧条件下,向反应器中装填悬浮填料进行脱氮试验,考察生物膜法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DO为3.0 mg.L-1时,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89.52%、总氮平均去除率达到29.46%.在好氧条件下,生物膜脱氮效果明显,硝酸盐氮的积累使反硝化过程成为脱氮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8.
9.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完全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优缺点以及要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所需要的条件,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研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参数控制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将硝化反应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不进行亚硝酸盐至硝酸盐的转化,直接进行反硝化反应。文章阐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理论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与控制分析,并探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需深入研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三个关键因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的影响,并为影响SND的研究提出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研究废弃农作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处理的新型碳源和生物膜载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将玉米芯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的载体伽置在河道中,采集同步脱氮过程中的玉米芯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细菌通用引物对(GC341F和518R)从总DNA中成功扩增出目标16Sr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16SrDNA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测定,对凝胶染色并进行条带统计分析和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载体的生物膜优势菌变化规律与生存环境的变化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当水体中溶解氧提高后,生物膜上的优势种群以好氧/兼氧的异养杆状细菌Bacillus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好氧段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对豆制品废水脱氮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C/N和温度对出水NH4+-N和TN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10 mg/L,C/N=3.81时,温度为27℃时,NH4+-N和TN的去除率最好,分别为99.14%和65.57%,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A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污水,调整DO、HRT、内回流、进水污染物的浓度等影响因素,考察了该工艺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TN、TP的能力。结果表明,当好氧区DO控制在0.6mg/L左右,HRT控制在10h,内回流比控制在1:1时,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TN、TP的能力最强,单位活性污泥TN去除速率达到14×10^-3mg/(L·mg MLVSS·h),单位活性污泥TP去除速率达到0.14×10^-3mg/(L·mg MLVSS·h),AO系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炼化行业废水排放标准也在逐步升级,《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首次对石化行业总氮排放限值提出了要求,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炼油催化剂废水,由于其低C/N比,低成本总氮(TN)脱除是其难题。本文以催化剂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废水高含盐、低C/N比的特点,在SBR反应器内采用实时控制的方式,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对模拟催化剂废水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时控制条件下,低C/N比的含盐催化剂废水稳定运行时NH4+-N和TNN(TNN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之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6.9%和99.8%,硝化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平均为98.1%,同时反硝化阶段对碳源需求:醋酸钠(Na Ac)/TNN为3.1∶1,节省了大量碳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