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峰市红庙子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结合赤峰市红庙子污水处理工程待处理水质特点,对原厂一期出水数据、运行情况的系统分析,二期扩建中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为“百乐克污水处理工艺”,为使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对污水厂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选择:混凝沉淀+纤维转盘滤池。本工程扩建规模为2.5万m3/d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
净水厂污泥中多环芳烃解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园  孙敏 《当代化工》2014,(5):672-674
以南京市某净水厂的沉淀池、滤池污泥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吸附16种较低浓度PAHs(1 000 ng/L)后的解吸规律。沉淀池、滤池污泥对高环PAHs(4~6环)各单体的解吸量较少,在15 ng/g以下,对低环PAHs(2~3环)各单体的解吸量在32.18~88.15 ng/g之间,占其吸附量的16%~45%。低环PAHs的解吸主要发生在0~12 h,12 h解吸量占最大解吸量的40%~90%以上;12~60 h之间解吸速率降低;大于60 h后,PAHs在泥水之间达到解吸平衡,浓度保持稳定。低环PAHs的解吸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单体在15℃时的解吸量是5℃时的0.95~2.15倍,在20℃时的解吸量比15℃时增加7%~41%。  相似文献   

3.
某城区供水采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根据该城区现状,以及进水水质条件和出水水质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预氧化-常规处理-预留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净水厂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要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铁西水厂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详细介绍了臭氧系统中臭氧气源制备、臭氧发生系统、接触反应、尾气破环系统等的设计方法及建设经验。实际运行中,该水厂臭氧系统运行稳定、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用水需求不断增大.为解决供水区域严重的供需矛盾,实施了设计规模为3.0万m3/d的扩建工程,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为解决地下水铁锰超标问题,采用地下水和水库水掺混.设置超越管线,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选择是否需要进入后臭氧接触池.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V型滤池的设施处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的污染物对原水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新的饮用水水质的要求。根据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研究现状,综述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介绍了某微污染水源水厂的预处理单元工程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第二水源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城市污水是城市可靠的第二水源.因此,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已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但由于化学、微生物和生态安全性是影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和最大障碍,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作者从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度处理技术及其经济可行性、安全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讨论.  相似文献   

8.
周文晋  江苇  邓春  冯霄 《化工学报》2018,69(6):2560-2566
传统的工业供水网络设计往往仅考虑单个水源或多个水源的单水质参数的优化问题,没有考虑多水质参数和多水源以及相应的原水预处理系统。提出了工业多水源供水网络的超结构模型,并对原水预处理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考虑了不同水源的水质特点,相应的预处理设备产水率和水质的移除率,将工业水阱进行了分类并考虑了多种水质参数的约束。以沿海某炼油企业的多水源供水网络为例,利用商业软件GAMS进行建模求解。优化结果表明,该炼油企业最佳的供水方案是综合使用地表水,市政中水和地下水作为水源,不使用市政供水和海水。该案例优化的供水网络年度化费用为638.42万元。  相似文献   

9.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与讨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几种适宜的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分析评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华成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05,24(1):30-32,39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等,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朱嘉祺  朱宇峰  徐文征 《净水技术》2021,40(z1):164-169
奎河污水处理厂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姚庄地区,现状处理规模为16.5万m3/d,出水水质为一级A标准.为满足周边地块发展需求及河道水质要求,需对现状污水厂进行提标扩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16.5万m3/d提高至20万m3/d,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工程拟通过采用分阶段、全地下集约式建设形式,实现实施过程中原厂不停水保...  相似文献   

12.
Starting in the early 1970s, the application of ozone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began to evolve from primarily single-purpose, single-stage use for disinfection, taste and odor control or iron and manganese oxidation, to multipurpose uses of ozone. As a result, most of the newe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have installed two- and even three-stages of ozon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technological benefits of ozone and to minimize the cost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某污水厂二期工程扩建规模4.0万m3/d,对一期工程整合利用后总规模达到5.0万m3/d,二期工程污水处理采用A/A/O+高效沉淀池+转盘滤池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调理+高压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运行模式灵活多样,可供同类城市污水厂改造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贵化改扩建工程造气废水经沉淀捞渣,去除悬浮物后进入塔式生物滤池,利用细菌氧化分解氰化物、硫化物及挥发性酚;锅炉冲灰冲渣水采用沉淀、过滤方法处理悬浮物及部分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5.
龙佳妮 《广东化工》2022,49(10):133-134+126
广东省某县城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3万m3/d,分两期建设,一期处理量为1.5万m3/d(已建成),二期处理量达到3万m3/d。本次设计为污水厂一期提标工程及二期扩容工程,出水执行“准三类”标准。一期提标工程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粉末活性炭-磁混凝澄清池+转盘滤池”工艺,扩容工程采用“预处理+AAO微曝氧化沟+曝气生物滤池+磁混凝澄清池+转盘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设计施工的局限性、长期超负荷运行、原水水质的日趋恶化以及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升,泰达自来水公司净水厂一、二期工程的原有净水构筑物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针对水厂的基本特点,对原常规处理工艺的预处理部分、加药、混合设备、孔室隔板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等工艺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工程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提高水质、高效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王勤 《净水技术》2011,30(5):155-159
通过对乌鲁木齐红雁池水厂原水水质和工艺现状分析,确定水厂扩建工程的目标。通过对处理单体和总体工艺的多方案比较,确定采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和超滤膜工艺的推荐处理工艺,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期常规处理工艺存在的处理效率低、处理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且无法适应原水水质季节性变化等问题,二期工程有针对性地对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气水冲洗过滤技术用于水厂设施建设,使扩建后的水厂水质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王纵 《净水技术》2011,(4):66-69
为确保连云港城市供水安全,连云港市第三水厂进行了改造,计划在2012年供水高峰前建成通水。连云港市第三水厂二期及深度处理工程设计规模分别为10万m^3/d和20万m^3/d。该文对项目的净水工艺进行了比选,并对主要净水工艺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