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烯裂解结焦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乙烯工业在石油化工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炉管结焦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危害;综述了乙烯裂解结焦抑制技术的进展;探讨了结焦机理;介绍了抑制结焦的技术、结焦抑制剂的种类与发展趋势;对我国结焦抑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0<'#>,0<'#>柴油微乳液的组成,确定了柴油、水、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制备了微乳化柴油;并将-1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与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作了对比;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密度、黏度、粒径、凝点、热值、胶质质量浓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比;同时...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是内燃机用石化柴油的替代燃料之一。本文从4个方面梳理了生物柴油对车用柴油机NOX排放影响研究的现状,探讨了NOX排放增加、减少的原因,从改进生物柴油和柴油发动机两大方面细致分析了降低NOX排放的措施,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NOX排放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215;&#215;公司脱硫塔内防腐工程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发现大量质量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净化吸收保险粉装置尾气,再经分子筛转轮吸附处理,对200 kt/a保险粉装置原CH3OH吸收SO2尾气流程进行了技术改进,使尾气中SO2和CH3OH的体积分数控制在10×10-6、150×10-6以下,原料SO2、CH3OH的单耗分别下降26、30 kg/t,保险粉的生产成本下降约150 元/t,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达标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45万t/a合成氨装置变换系统工艺流程;简述了变换系统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分析了催化剂硫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增硫化管线的技改方案;总结了技改效果。  相似文献   

7.
氯气泄漏应急预案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气系统现状;分析了氯气泄漏的原因;评价了氯气泄漏事故的危害,提出了预防措施;制定了泄氯应急抢险预案;并对氯气系统产能扩大后新的安全生产监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布管法连续扩胀装置加工了聚氯乙烯(PVC)环向扩胀管和双向自增强管。实验结果表明,直径从40 mm扩胀到50 mm的环向扩胀管的环向拉伸强度提高了23 %~25 %,环向弹性模量提高了12 %。双向自增强PVC管的环向拉伸强度提高了26 %~33 %,弹性模量提高了30 %~33 %。通过对不同轴向拉伸比的双向自增强管的拉伸强度比较发现,随着轴向拉伸比的增加,环向拉伸强度逐渐提高。,环向弹性模量提高12%。双向自增强PVC管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6%-33%,弹性模量提高了30%-33%。通过对不同轴向拉伸比双向自增强管的拉伸强度比较发现,随着轴向拉伸比的增加,环向拉伸强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了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介绍了网络使用的主要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加强网络和系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见光将CO2转化为CO和CH4有望同时解决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Z型光催化体系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光催化效率。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g-C3N4/WO3·H2O (CNW-1)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镜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探究了298 K、0.1 MPa条件下其对CO2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调控三氧化钨结晶水含量可以实现CO和CH4的产量调节,在反应10 h后,CNW-1具有最高的CH4产率(0.33 μmolg-1),而CNW具有最高的CO产率(0.67 μmolg-1)。这项研究为CO2选择性还原为C1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同时也突出了以g-C3N4作为半导体构建Z型光催化体系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翁建斌 《大氮肥》2007,30(1):46-48
阐述中石化九江分公司2台煤锅炉制粉系统若干改造,介绍原煤仓、磨煤机系统、木块分离器、粗粉分离器、制粉管道及锁气器、制粉冷却水系统等改造的成功经验,并对此改造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孙永才 《化肥工业》2010,37(6):57-58
介绍了HT—L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中磨煤及干燥单元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优化改造实施后,不仅有效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孙一  弥勇  李文杰 《化肥设计》2012,(1):24-25,28
探讨了用二氧化碳替代氮气作为煤粉气力输送介质的可行性;利用AspenPlus模拟程序建立了煤干燥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煤干燥系统的相关工艺参数,并对关键性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输送煤粉不仅可以满足工艺要求,而且模拟分析可针对关键组分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氮肥设计》2013,(6):44-47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壳牌煤气化装置。介绍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磨煤干燥系统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磨煤机、称重给料机、循环风机、助燃空气风机、煤粉收集器、碎煤仓的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技改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煤粉气化装置中磨煤干燥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针对磨煤干燥的特点与电厂燃煤锅炉制粉和冶金行业的高炉煤粉喷吹制粉系统进行了比较,并对磨煤干燥采用的设备选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典型低变质程度神木柠条塔(NTT)煤,进行球磨式连续型粒度级配提高水煤浆浓度(一定量的水煤浆试样在105℃~110℃干燥至恒重,干燥后试样质量占原样质量的百分数)和成浆性的研究。在不同球磨条件下,考察球磨时间、球磨速度对成浆浓度、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粒度级配前后浆体表面润湿性、表面电负性、微观形貌的性能变化对NTT煤成浆性的影响,利用分形维数的计算,进一步探究了粒度级配对提高NTT煤制浆浓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级配M煤样(D50=79.02μm)与M6煤样(D50=8.727μm)的质量比为8∶2时,成浆浓度与未级配煤样相比提高了约4%;不同球磨条件下的煤样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制浆时,初始添加细颗粒使浆体表面的润湿性增强,降低了浆体的性能,当粗细颗粒的质量比大于6∶4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较小;级配样的成浆浓度与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级配煤样之间粒径相差逐渐变大,小颗粒填充到大颗粒孔隙中,增加了空间堆积率,提高了制浆浓度,但随着细颗粒的质量分数增大,大颗粒孔隙被撑开,煤粒空间堆积率下降,制浆浓度降低;M煤样与M6煤样在质量比为8∶2时,相比于其他级配浆体,分形维数达到最大(2.460),成浆浓度达到最高(63.03%)。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的实验,对行星球磨干法制备煤煤超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对影响粉煤出料粒径的主要工艺,确定最佳粉碎条件,并在数理分析与计算基础上总结出粉煤粒径与球煤比、粉碎时间、进料粒度的线性关系,为超细粉制备技术及粒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钛合金化学铣切的工艺方法,以TC4钛合金板材为例,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中钛离子含量对化学铣切的表面平整度、铣切速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化铣可剥涂料在化学铣切加工中的涂覆成膜、涂膜硫化、刻型及碱腐蚀加工应用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适于水基化铣可剥涂料的应用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及化铣液配比。  相似文献   

20.
Power, torque, and rotation speed of the impeller of an attritor mill were measured during preparation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 powders. Compositions of Al·MgO and Al·B4C were selected to include ductile (Al) and brittle components. Brittle components, MgO, and B4C, were respectively softer and harder than the milling media (hardened steel). Yield strength of pressed powder compacts and x‐ray diffraction peak width were treated as indicators of the achieved structural refinement. Both peak width and yield strength increased for both materials at longer milling times. Torque and power increased for Al·MgO but decreased for Al·B4C at longer milling times.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considering differences in hardness of MgO and B4C. Amplitudes of rapid oscillations of the milling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also monitored and were observed to correlate with the material refinement. Utility of real‐time milling progress indicator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s is demonstrated. © 2012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59: 1088–1095, 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