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预测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预测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量非常重要。在无参照项目、无土壤侵蚀监测资料情况下,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常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文章应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预测土壤侵蚀量,探讨更科学的水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在介绍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项因子概念及计算方法基础上,以福山流域不同地形组合区的降雨径流和泥沙等试验资料,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了应用论证。 相似文献
5.
运用水土流失方程原理,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江门市水土流失信息进行准确提取,并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地形坡度和降水条件下区域水土流失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江门市水土流失以微度为主,占区域面积的72.23%,其他强度水土流失分布均不足10%;该市年均侵蚀模数为208.46 t·km~(-2)·a~(-1),流失量为200.65万t;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特别是40%~50%植被覆盖的乔木林下,水土流失严峻;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正向相关,并且坡度在15°~25°的地带水土流失量最大;区域降水量与输沙量具有高度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6.
类比法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比法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文章通过对类比工程选择中几个基本因素的总结和行分析,提出了类比工程选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原理,建立了采用类比法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8.
9.
10.
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汕尾市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显示:汕尾市土壤侵蚀以自然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 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侵蚀程度轻度.侵蚀面积最大的为陆丰市,其次为海丰县,再次为城区,陆河县土壤侵蚀面积最小.自然侵蚀主要分布在有林地,其他林地、 果园、 裸地等... 相似文献
11.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分布式土壤侵蚀学坡长是地形因子的重要参数。坡长与侵蚀过程相关,且受地形影响较大,在提取过程中,遇到沟道截断,坡长不再累计。由于沟头位置较难确定,通常沟道提取采用设置一定的汇水面积阈值来实现。然而,沟道对坡长提取结果的影响、不同阈值对坡长提取结果的影响、在无法确定沟头位置情况下如何更加合理地设置截断阈值等问题,亟待研究。本文以黄土高原县南沟和韭园沟流域DEM为数据源,对沟道引起的坡长截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沟道截断对坡长提取的平均值影响小于对坡长最大值的影响;不同区域对坡长的影响小于阈值设置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沟道截断阈值可参考平均坡长降低的变化率为4%来设定。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该找准定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工作核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1993-2009年松华坝水源区及昆明市的气象资料、2009年土地利用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水源区牧羊河小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为基础,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了牧羊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牧羊河小流域输沙在年际上表现为与年降水量和输沙量峰谷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年内表现出,输沙主要集中在6-9月;空间上牧羊河土壤侵蚀模数多年平均值介于21.4~4 586.5 t/(km2·a),且以中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土壤侵蚀模数与降水在年际变化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研究可为水源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掌握和估算,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37)Cs方法测算土壤侵蚀量的基本原理。研制了适合复杂岩性侵蚀区使用的~(137)Cs侵蚀模型。并以鄂东花岗片麻岩侵蚀区的某荒坡小流域为例,计算了其坡面土壤侵蚀量和侵蚀模数,计算结果与径流场实测结果十分接近。此外,还对该流域坡面土壤侵蚀的分选性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太湖下游,属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通过阐述该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主要危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的目标、基本措施和具体手段.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为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根治水旱灾害服务.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平凉市纸坊沟流域为例,应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界定了流域1981-1997年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环境下土壤侵蚀变化出现差异特征的时间段.研究结果表明:1981-997年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变化剧烈的分水岭年份为1985-1986年.1985年以后,随着治理面积的逐年增加,综合治理程度的提高,明显改善了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的关系.同时分析得出流域降水、径流、治理程度与土壤侵蚀流失具有一定的线性回归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