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河流治理不仅要满足防洪、景观建设等的需要,而且要注重河流生态需求。以河南省许昌市清潩河为例,论述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构成的城市河流水陆生态系统建设模式构建及运用,清潩河"中水河道—生态护岸—滨水带"三大生态廊道一体化的城市河流水陆生态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对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河流生态治理理念的发展,总结出河流传统治理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东部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时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河流进行生态治理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措施,并基于指标体系法建立辽宁省东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目标评价模型,对河流生态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和其他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济南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现状及问题,阐述了济南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水生态系统中,中小河流占据着主体地位,近年来频繁出现中小河流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现象,逐渐缩小了中小河流的过流断面和流域面积,严重破坏了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难以发挥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对水利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必须要做好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探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明确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关键性技术,以期促进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小河流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态治理主要对河道特性和形态演变规律以及河流的生态机理进行研究,针对平原地区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平原地区河流生态治理的主要内容,目的和主要研究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河流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河流生态系统日益退化,在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同时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经济、实用、可持续利用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受污河流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该文简要阐述了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从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念出发,对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实践工程运用较为成熟的各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治理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实现人水和谐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河流生态治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实现人水和谐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现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流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河流的资源及其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健康。国际上已将河流治理的重心转到以河流生态价值功能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上.我国的河流生态补偿研究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结合河流系统自身特点及国际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河流生态补偿机制从系统耦合角度进行了探索研究,揭示出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河流有效补偿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河流生态多目标管理协调可持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对河道斜堤重新设计,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聚集地;采用先治理后修复的原则,对水质以及底泥治理实现河道修复,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栖息环境;使用水生植物吸附作用以及生态群落净化作用,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完成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为保证设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模拟环境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中河流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载体,由于城镇面积的日益加大以及人为干预的日益严重,大面积的城市河流已经出现水污染,生态失衡,河流过流能力降低以及河流不畅等情况。目前一个有效处理城市生态河流的措施就是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该方法可以使生态城市河流管理办法真正得到实施,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结合实例对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在生态城市河流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晴 《吉林水利》2012,(9):22-24
清原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大部分村庄、良田、厂矿分部在中小河流两岸,河道污染源复杂多样,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今河道整治工程不仅仅关注其传统功能如防洪、航运等的功能,还要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与周边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协调。为了恢复与重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河道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清原中小河流生态破坏现状及其成因,在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上,结合清原县实际,分析说明山区中小河流防治污染及生态修复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硕辅 《中国水利》2007,(12):56-58
湖南省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两小”)点多面广,治理任务重,治理难度大,抗灾标准低,致灾频率高,每年造成较大的灾害损失。近年来,湖南各地采取多种办法,加大“两小”治理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要从七个方面加强工作,即进一步完善治理规划、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加强水库治理、进一步严格河道管理、进一步强化山洪防御、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城市河流治理备受关注,除了要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保护河道的自然风貌,美化环境,也要符合生态的科学性原则[1],该文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对城市河道修建挡水建筑物后在3种不同流量下水流特性变化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开口坝更有利于河道的流动水不给,且产生多级流速带,故可适应不同水生生物的生存,开口坝更利于坝体的稳...  相似文献   

15.
概述目前江西省县乡河道存在防洪未完全达标、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周边生态与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规划、污染防治、综合整治、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县乡河道的防洪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河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山区小型河流引水式水电站开发时,需考虑到下泄生态流量的问题。以四川省九龙县二台子水电站为实例,采用Tennant法和R2-CROSS法计算其生态流量并对比分析,针对二台子水电站坝首已完工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措施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日益增多,生物载体在河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取了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河湖用生物载体进行调研,并就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试验,最后综合调研结果和试验结果得出:生物帘和绳状人工水草2对河湖水生态修复效果较好。此外,分析发现生物载体结构、材质的亲水性、生物亲和性对其挂膜效果和污染物去除效果有直接显著影响。通过调研和试验,该研究可帮助水生态修复工程选择效价比更高的生物载体,对于指导水生态工程生物载体选型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尾门自动控制系统,运用水位仪实时采集尾门水位数据,反馈调节电机转速驱动翻板门,实现水位控制。采用PID模型作为电机转速控制器,测试了固定PID参数条件下,系统在平原河流和山区河流河工模型中水位控制效果,山区河流水位最大控制偏差达到1.3 mm,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该问题运用产生式学习法总结了尾门控制中PID参数调节规则,构建了以水位跟踪偏差、水位涨落速度、涨落预期及跟踪相位为关键要素的知识库,确立了12条控制策略。尾门控制时根据实测数据与知识库规则自主选择对应控制策略,实现PID参数的自整定。工程实践表明,基于PID参数自整定的尾门控制系统水位控制最大偏差为0.5 mm。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重防护轻生态的现象,提出了防护与生态相结合的治理理念,阐述了生态理念在河道岸线治理、清淤疏浚、岸坡防护、水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为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Nutrient availability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gulating production of benthic algae in oligotrophic rivers; yet,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do not have as wide an application as similar models derived for lentic system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rive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benthic algal abundance and to identify commonalities with other studie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straints on algae in oligotrophic rivers. Survey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oligotrophic mountain rivers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for 2 years confirmed that small amounts of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0.1–5.6 µg/L total phosphorus (TP)) resulted in 4‐ to 30‐fold increases in abundance of benthic algae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BMIs). Algal accrual along a gradient in nutrient availability was not masked by grazing pressure bu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bundance of scrapers. Epilithic abundance was highest downstream of anthropogenic nutrient sources in autumn. We concluded that benthic algal abundance in these mountain rivers wa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f light was not limiting but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 river discharge. Therefore, we recommend more direct measure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be us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ecological integrit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esource gradient.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