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平安 《中国调味品》2001,(8):23-24,27
本文提出了在酱油酿造时的制曲过程中常发生的杂菌污染原因,污染杂菌的种类以及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对中小酱油生产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添加竹笋对酱油制曲过程的影响,选取制曲时间、制曲温度、曲精接种量和竹笋添加量为响应指标,以蛋白酶活力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法进行分析优化;同时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竹笋酱油,研究竹笋酱油中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酱油的最佳制曲条件为制曲时间62.5h,制曲温度31.5℃,曲精接种量0.23%和竹笋添加量6.50%,此时蛋白酶活力658.35U/g干基。与传统酱油相比,添加竹笋不仅可以改善酱油成曲中蛋白酶活力,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氮、氨基酸态氮、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其中竹笋酱油成品中总氮、氨基酸态氮、总酚、总黄酮增加百分比分别为9.24%、15.96%、4.55%和3.83%;体外抗氧化指标还原力和ABTS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百分比分别为10.08%和11.63%。因此,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竹笋可部分替代黄豆,作为功能性较强的新型酱油,该研究为新产品酱油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传统酱油曲料中添加鱿鱼骨粉,研究了鱿鱼骨粉对酱油曲料发酵过程中酵母和孢子数量、酶系及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GC-MS)对酱油成曲进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鱿鱼骨粉对微生物生长及酶系分泌有一定促进效应,实验组中酵母数量、孢子数量、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及固形物含量等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鱿鱼骨粉添加量为1.3%的实验组在36 h时曲料外观、色泽、香气较好;GC-MS结果显示,添加量为1.3%实验组,成曲中挥发性成分达到36.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73%,但鱿鱼骨粉添加量与挥发性成分含量间并无正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4.
高晓峰等同志:你们在信中谈到了“制曲过程中感染杂菌”的问题。现就信中所涉及的问题,答复如下:(一)如何解决 U_(V-11)和 U_(V-48)原菌退化的问题用察氏培养基培养 U_(V-11)和 U_(V-48),在前几代培养时,长势很好,色泽也正,糖化力也能保持在5000~(?)000单位;可是继续传代之后,就相继产生菌膜增厚、皱纹增大、孢子稀疏、色泽淡、糖化力下降等现象。虽经复壮和筛选,也是无济于事,给传代和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冰醋酸抑制细菌繁殖和作用的机理,采用固体法制醋后的醋渣制曲酿制酱油。结果表明细菌数的减少量与添加醋渣量成反比,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酱油制曲过程探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制曲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常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就设备的改进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酱油发酵中制曲条件对制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米曲霉和黑曲霉在不同作用条件下混合制曲的曲料蛋白酶活力和曲酶孢子数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制曲温度、制曲时间和曲霉的不同配比对米、黑曲霉混合制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曲温度为30℃,制曲时间为35h,米曲霉和黑曲霉配比为3∶1时作用效果最佳,此时,曲料的曲酶孢子数为8.66×109个/g,蛋白酶活力可达2588μ/g。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对酱油曲料中酪氨酸酶活的检测方法,通过加标回收率的验证,确定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酱油制曲过程中的酪氨酸酶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曲时间、加热调节方式、松曲时间以及制曲温度对酪氨酸酶活及中性蛋白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酪氨酸酶活在制曲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2 h达到最高峰,为了有效地控制酪氨酸酶的活力,需要控制曲料的水分和松曲次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并维持制曲后期温度不能太低.  相似文献   

9.
酱油生产如何制好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酱油制曲过程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酱油制曲过程的几个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酱油生产中应用双菌种制曲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双菌种制曲技术生产酱油是对传统制曲模式的一种变革。该文就影响发酵质量的因素———不同接种比例、温度、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系统比较和试验,确定了最适生产工艺条件为豆粕700kg,麸皮450kg,炒麦100kg,接种双菌种(AS3.951:AS3.350=3:1)通风制曲培养36h,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以及成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比单菌种制曲鲜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2.
酱油制曲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酱油制曲过程中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可溶性多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培养48h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5.89%和12.43%,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氮溶指数分别达到26.37%和34.45%;氨基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2.11%和16.00%,大曲的氨基酸转化率与氮溶指数呈明显正相关。不同培养时段的豆粕曲和大豆曲的肽分子量均以1000~5000u为主,制曲结束后,分别占肽总量的63.55%和67.62%。  相似文献   

13.
酱油制曲过程中的分段控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酱油制曲过程中,曲霉菌在曲料上不同时段上的生长变化特点,将其分为孢子发芽、菌丝生长、菌丝繁殖、孢子着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曲霉菌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条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分段控制,创造优良的曲霉生长环境,制得优质大曲。  相似文献   

14.
水分在酱油制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酱油制曲过程中,随着蛋白分解酶等的形成,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也发生分解,形成肽、氨基酸、还原糖等低分子的物质。以肽为主的低分子物质,反过来又促进曲霉菌的生长和蛋白分解酶的形成,这二者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曲料中的水分,则是完成上述作用的重要媒介。认识这一点,从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对于提高制曲的蛋白分解酶活  相似文献   

15.
16.
在酱油制曲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制曲过程中预处理条件和制曲条件对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比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曲过程中对酶比活力影响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和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影响蛋白酶比活力的重要性次序为:接种量>制曲时间>制曲温度;酶比活力最高的制曲工艺参数组合为:接种量0.8%、制曲温度32℃、制曲时间36h;影响谷氨酰胺酶比活力的重要性次序为:制曲温度>制曲时间>接种量;酶比活力最高的制曲工艺参数组合为:接种量0.5%,制曲时间60h,制曲温度28℃。  相似文献   

17.
圆盘通风制曲是一种自动化、精准化的酱油制曲设备,目前国内多数的大型酱油厂都在使用该设备。通过对圆盘制曲过程中曲料水分、pH和蛋白酶活力的跟踪监测,寻找圆盘制曲过程中蛋白酶活力值的最高点,并结合观察曲料外观表现来确定制曲时间,从而能够正确有效地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酵母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当酱醪中的酵母添加量为10%时,酵母数量为106个/m L,酱油的甜味和厚度较佳。  相似文献   

19.
制酱曲所用原料是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此有机物是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和碳源,又因不是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的(液体曲除外),所以极易感染杂菌,尤其是种曲质量欠佳,孢子数量少或孢子发芽力弱时,从空气中落入的杂菌就会在曲料上迅速生长起来,抑制了未曲霉孢子的发芽及...  相似文献   

20.
对制醋酒渣替代酱油酿造中主要原料豆粕的制曲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制醋酒渣为曲料培养基对制曲菌株进行了筛选,其中米曲霉A801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产酶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米曲霉A801为主要菌种,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米曲霉A801与黑曲霉N205双菌种制曲,菌种配比10∶2,原料配比制醋酒渣∶麸皮∶面粉为6∶3∶1,制曲温度32℃,初始水含量45%,制曲时间3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