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貌特征,结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分析该地区现有土壤源热泵工程应用实例,总结喀斯特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壤源热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经济性.同时,根据喀斯特地区的适用特征,提出符合该地区土壤源热泵技术发展的适应性思路,为在该地区推广土壤源热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土壤源热泵的类型和应用。分析了土壤源热泵在长三角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技术和政策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该省地源热泵系统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当地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浅层土壤热能源等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这一地区较适宜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不适宜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提出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分区,可供该地区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源热泵技术,被称之为21世纪的绿色空调技术,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环保、节能。但地(水)源热泵系统又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那就是在建筑物冷热符合基本平衡的地区,或者说在冬季的需热量和夏季的总排热量基本相等的地区,是最合适的。我国的华东、华北及平行于这一纬度跨度区域,最有利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青岛地质以花岗岩为主,储水性能差,不适合推广地下水源空调项目;受地质结构影响,土壤钻孔造价昂贵,也不适合普及推广土壤源(浅层地热)空调项目。但青岛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温度适宜,为推广海水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源热泵在西安地区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地区的地质情况,对地源热泵的几种系统形式(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在西安的应用作了适用性分析,并结合本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土壤源热泵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提出了土壤源热泵在西安应用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朱晓姣 《建筑技术》2014,(4):304-306
以河北某住宅小区为例,对土壤源热泵与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进行测试,对系统性能、能耗及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分析采取该技术室内温度,地源热泵机组运行效率、节能性、环保减排与经济性,并对系统运行可行性、适宜地区、适宜建筑类型、系统形式、系统运行管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地下水源热泵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郑州地区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优势,提出郑州地区不同区域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适宜程度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胜兴  宋旭  王林 《矿产勘查》2023,14(11):2173-2181
本文针对贵州碳酸盐地区开展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究,介绍了贵州地质环境条件、浅层地热能资源状况、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发展历程与前景以及研究应用成果。重点对贵州碳酸盐地区开展地源热泵技术的热响应试验中和地埋管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分析总结了贵州实施地源热泵技术的优势和经验。同时,根据贵州地源热泵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客观建议,为贵州做大做强地热能产业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双碳”国际承诺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并根据上海的地质结构条件,重点阐述了地源热泵与顶棚辐射相结合的设计及地源热泵土壤型换热器系统的设计。并得出结论。认为上海的地质结构条件非常适合应用土壤型热交换器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住宅为例,通过分析全年动态负荷、土壤取放热量、土壤温度变化等,探究土壤源热泵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中的适用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夏季的累计负荷差异较大,全年累计冷负荷约为热负荷的2.79倍,夏季向土壤累计放热量约为冬季累计取热量的3.74倍。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中不适宜直接单独应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必须采取辅助供冷、散热措施,保证全年取放热量平衡,扩大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接地的有关概念,对各种接地的类型特点及其易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防雷接地、交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等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指出建筑电气接地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较为经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群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洋  谢康和  许国平  何丽波 《建筑结构》2006,36(2):80-82,90
在编制并验证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对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变形及应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单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进行了比较分析。强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差别不大;但弱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固结度曲线的差异非常明显,群桩复合地基固结速度始终快于单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打穿地基的情况下,强排水和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度都较天然地基固结速度快;但和单桩相比,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3.
湿热地区农村住宅存在室内潮湿问题,地面发生凝结泛潮现象,影响室内居住品质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控制地面凝结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地面温度,这就需要确定农村住宅地面防潮的热工性能。以重庆农村住宅为例,对室内热湿参数和地面温度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建立农村住宅模型,对普遍使用的架空地面和保温地面的防潮功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架空地面防潮效果显著,可减少地面凝结时数90%以上,基于架空地面的防潮效果被广泛接受。提出农村住宅保温地面防潮的低限热阻为0.5m~2·K/W。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长周期地震动的缺乏,国内外对于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及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超高层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尚不成熟。该文选取长周期地震动Tom波、地表反应波LS-R波、普通地震动El Centro波作为输入,对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的超高层结构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条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以时频分析的角度分析了超高层结构地震反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及超高层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差异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向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鉴定方法,从NGA(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数据库及汶川地震动记录中选取196条速度脉冲地震动;基于Newmark非耦合滑动模型,考虑土体动力非线性,通过对比近断层脉冲及非脉冲地震动引起的不同参数边坡的滑移特征,分析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及边坡本身参数对滑动位移值的影响;同时对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参数与边坡滑移量的相关性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动位移值远大于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对长周期边坡影响尤为明显;(2) 相比非脉冲地震动,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动时间较短,且主要发生在地震动起始阶段的较短时间内(速度脉冲段),滑移的坡体具有更大的滑移速度,携带更高的能量,从而对周边环境产生更强的破坏作用;(3)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移特征与其速度脉冲特性(持时短、周期长、速度峰值大)密切相关,且峰值地震动速度PGV与边坡滑移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最后,通过比较原始速度脉冲地震动及相应的等效脉冲作用下不同参数边坡的滑动位移值,对提取出的等效脉冲预测原始地震动引起的滑动位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建立脉冲参数–滑动位移曲面。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层损失率下的地表沉降及地中位移分布,揭示了砂卵石地层圆形隧道施工地层损失引起的土体移动特性及传播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层损失下地表沉降槽同样具有高斯分布函数形态特征,距隧道中心线1D范围为地层沉降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沉降受地层损失的影响最大;水平位移量值较大,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隧道左侧拱肩斜向上至地表的区域;地层颗粒的移动方向总体指向地层损失产生区域,同时受地层损失的大小、形态及分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及地中沉降槽宽度系数随地层损失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研究表明,不同地层损失下土体的松动、塌落及重新固结是砂卵石地层位移的主要原因,由于地层损失导致砂卵石地层物性参数的改变和颗粒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和填充作用,使得地表及地中沉降槽宽度系数随地层损失率的增大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单掺石灰石粉以及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具有一定的减水效果,增大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单掺10%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随着石灰石粉细度的增加而增大,石灰石粉细度过大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其细度大小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影响不大;双掺10%粉煤灰和10%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其抗冻融性能接近普通混凝土,表现出石灰石粉的早期增强和粉煤灰的后期活性互补效应,增加粉煤灰掺量劣化了混凝土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吴昌胜  朱志铎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2):2257-2265
地层损失率是引起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收集了国内盾构隧道地面最大沉降实测数据,利用Peck公式反推得到地层损失率的取值,研究大直径(D10m)与中小直径盾构隧道地层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小直径、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分别有93.19%在0%~2.0%、近70%在0%~0.5%之间,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数值更小,分布更集中;(2)中小直径、大直径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分别随着地层条件变好、地层渗透性的变小而减小;(3)两种直径盾构隧道的地面最大沉降与地层损失率均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4)隧道覆土深度比与地层损失率的相关性较弱;(5)中小直径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损失率随着地层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关地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诱发的地面沉降预测和施工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春来  张映根 《山西建筑》2012,38(10):223-225
通过对上海地铁软土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派克公式对地层变形进行计算,引出地层损失率作为沉降控制标准,并提出了软土地层盾构施工地层损失控制技术要点,以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正刚 《重庆建筑》2007,(11):35-37
地基的好坏往往决定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地基基础设计包括基础的设计和对地基的处理,基础以地基为支撑,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讨论。基础的选型必须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地基的构成和施工条件等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