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杜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法、隧道内掌子面地质编录法和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即在分析研究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隧道掌子面地质编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适合掌子面空间狭小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综合预报拟掘进隧道段围岩工程地质条件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2.
在富水岩溶区进行隧道施工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TSP、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钻孔法的预报组合模式在中坝隧道中的应用,较准确地探测预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西成客专福仁山隧道的施工中,应用TSP法对隧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有效地揭示了隧道围岩的不良地质情况,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西成客专褔仁山隧道的施工中,应用 TSP法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褔仁山隧道1号斜井里程斜01+35~斜02+35开挖后,对开挖后的围岩情况与超前地质预报 TSP 给出的推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预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达到90%以上,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岩溶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施工中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在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中,引进了地质雷达等仪器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同时,针对地质雷达探测中因物理探测本身具有的多解性等弱点,在施工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以"中、长物探和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的综合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采用该技术,成功预报并穿越了金子山隧道F2岩溶富水带。金子山隧道安全、顺利贯通证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深埋特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深埋特长隧道的施工安全,在施工阶段必须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建立一套适合于该隧道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报体系.依托锦屏水电站辅助洞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研究、对比,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深埋特长隧道的超前预报体系,即以地质分析为主线,物探方法为手段,多种方法相互印证和补充,宏观预报、中长距离预报、短距离预报、特殊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地质预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中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中,引进了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红外线测水仪等先进仪器进行多途径超前地质预报。针对当前物理探测存在的多解性的特点,在施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中长超前物探和超前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辅以短距离地质素描超前分析和施工前超长炮孔加密确认的“多阶段、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式超前预报技术”。以此技术为依托对强岩溶区富水隧道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功地穿越了金子山隧道进口工区岩溶富水带。  相似文献   

8.
结合大同至西安铁路客用专线2标段隧道工程,提出并实践基于隧道内地质编录、TRT6000弹性波反射法和地质雷达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在对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依托超前预报系统TRT6000开展隧道内长距离预报,当接近不良地质地段时,应用地质雷达进行更精确的短距离预报,将隧道地质编录结果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不断提高隧道超前预报的准确性。该综合超前预报方法在大西客用专线2标段隧道工程穿越破碎带、土石过渡带、断层等区域的施工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风险隧道由于其穿越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施工中容易遭遇断层、褶皱、高地应力、岩溶含水层等不良地质体的破坏,造成围岩失稳、突涌水、岩爆等地质灾害,因此在隧道施工前查明隧道前方的不良地质体,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对保障隧道安全施工十分重要。西成客运专线大秦岭险隧道由于穿越的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层、褶皱、富水带等不良地质体发育,为全线设计、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区域,被划为高风险隧道。为了保障隧道施工能顺利通过不良地质体区域,大秦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编录与物探法(TSP、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技术,成功地预测了前方的不良地质体,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属于工程物探的方法。本文结合大西客专2标工程施工介绍了在隧洞工程中超前地质预报、工程检测的情况。地质雷达作为隧道施工中的超前预报的方法之一,预报的距离一般可以达到30m左右。由于地质雷达的高效、准确、无损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滇中引水工程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香炉山隧洞全长62.60 km,最大埋深1 450 m,穿越滇西北横断山脉及金沙江与澜沧江两大流域分水岭,跨越多条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滇中引水工程中单洞最长、埋深最大隧洞,也是目前国内在建水利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大深埋超长隧洞。结合香炉山隧洞复杂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风险,系统地总结了香炉山隧洞勘察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基于3S技术的地质遥感解译、大地电磁测深、千米级深孔勘探测试、复杂岩溶区大埋深超长隧洞选线、地下水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等勘察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创新性地研发了千米级深孔地应力测试技术、深部岩体水文地质参数测试技术以及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埋深隧洞的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的大埋深超长隧洞勘察关键技术研究方法,为类似工程勘察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或减小隧洞穿越富水破碎岩体发生突涌水、塌方等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基于地质分析、隧道地震预报(TSP)法与超前钻探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体系。首先通过地质分析对不良地质进行评估,之后利用TSP法对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定位,确认有不良地质构造存在,最后利用超前钻探进行预报。滇中引水工程富水破碎洞段的两个工程实例表明,此预报技术可准确地预测不良地质段以及涌水段位置和规模大小,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地制定相对应的预警措施和处理对策,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突泥、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保证隧洞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托北疆供水二期工程某标段工程,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物探法和激发极化探水法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超特长隧洞地质多变地段进行了综合性、连续性超前预报,得到了较好的预报结果,其中对围岩性状的探测准确率可达80%以上,对地下水的探测准确率可达70%以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超前预报及支护作业的掘进施工体系。另外,还将超前预报技术与施工工序紧密结合,纳入常规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有效避免了不良地质引发的坍塌、卡机等灾害损失,大大提升了TBM掘进施工效率,对TBM在类似工程中安全快速掘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作为应用最广泛的隧道弹性地震波反射方法之一,在现场使用上经常存在不规范操作,导致预报精度无法满足安全施工要求。基于TSP预报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反射地震波接收质量与触发地震波强度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提高预报精度,主要包括:确定最佳搜索角、传感器孔与炮孔的高质量耦合、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选择延时误差小的瞬发电雷管、确定合适的炮孔装药量等,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实践中,旨在积累经验,为隧道地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利水电洞室具有规模大、尺寸大的特点,如果开挖隧洞发育大型不良地质(断层破碎带、溶腔、突水突泥等),则更容易引发大型的安全生产事故,而水电隧洞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相对薄弱,因此开展水电洞室超前地质工作是一种新的应用和研究。首先介绍了TSP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TSP数据采集的几点关键因素;之后,将TSP方法应用到乌东德水电站的泄洪洞和导流洞中,获得了大尺寸工作面水工洞室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并绘制出不良地质体3D空间分布成果。该结果与随后施工开挖揭露出的溶洞以及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导流洞水体分布基本一致,验证了TSP技术在水电水利地下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岭隧洞横穿秦岭底部,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多变,具有大埋深、高应力、高水压、大流量的突出特点,修建过程将会遇到大塌方、岩爆、突涌水、大埋深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大变形等多种特殊地质问题,准确预报施工前方的不良地质体,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TBM因其空间狭窄、设备仪器耐用性差、电磁干扰等因素限制,常规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无法适用于其施工段的地质预报工作,在引汉济渭工程隧洞工程中引入三维地震波法进行了两次探索与尝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波法对隧洞前方不良地质体预报预测有较好的正相关响应,是适用于TBM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的高效手段之一。该技术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道TBM岭北施工段掘进中预报了前方地质信息、动态评价围岩质量,尤其为K51+597.6位置TBM卡机脱困方案的制定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前方地质情况,对TBM施工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隧道工程超前预报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钟宏伟  赵凌 《人民长江》2004,35(9):15-17
隧道施工期的地质超前预报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准确无误地查明其工程岩体的状态、特征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特别是在复杂的岩溶地区该工作尤为重要.超前预报的方法目前分为两大类,即直接预报方法和间接预报方法两类.直接预报方法主要有掌子面的超前钻探、超前平导法等;间接预报方法主要是多种类型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回顾了我国隧道工程超前预报技术的历史,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现状,指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设想.对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研制的相控阵探地雷达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大伙房输水隧洞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依据、测试方法、测线布置、断面选择和实施方案要求等.目的在于保证隧洞施工设计、施工方法和措施能顺应地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修改,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避免地质灾害发生.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隧道工程中准确应用探地雷达进行超前预报,针对可能遇到的常见干扰和典型不良地质体,探讨了常见干扰的成因及其对资料解译的影响,确定常见的干扰剖面图,并分别对天线耦合干扰和金属物干扰进行举例分析,提出探地雷达在采集数据过程中避开干扰的注意事项。列举3个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探地雷达对溶洞、断层裂隙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预报研究,通过分析其典型雷达剖面图的波形、频率、振幅等特征,依此推断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潜在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以及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示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验证了探地雷达在预报隧道常见不良地质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总结分析常见雷达干扰图像和典型不良地质体剖面图,有助于物探工作者对复杂地质体进行更精确地解释,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岩爆作为深埋长大隧洞开挖的常见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本文在分析岩爆易发条件争易发时间的基础上。结合锦屏4#引水隧洞工程实例,对深埋特长引水隧洞岩爆预测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阐述。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