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隧道接收井端头加固是盾构隧道建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温州市域铁路S2线瓯江北口隧道江北接收井端头加固为背景,考虑端头加固范围内地层复杂且分布有障碍物,在原有端头加固方案基础上对三轴搅拌桩弱加固+旋喷强加固+接缝旋喷及冻结方案和高压旋喷桩+接缝旋喷桩方案进行对比优选。结果表明:在有障碍物复杂地层条件下,三轴搅拌桩+旋喷桩+冻结的加固方案技术上不满足施工需求。提出的两种端头加固方案适用于有障碍物复杂地层条件,方案二比方案一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加固效果良好,可作为江北接收井端头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重点。本文介绍盾构始发技术的组成、关键工序、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对始发时的难点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富水粉细砂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接收是地铁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盾构法施工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全面的技术措施作为保障。以郑州市地铁4号线安顺路站—长兴路站区间盾构在富水粉砂层地质条件下三层换乘站接收施工技术为例,对接收端地层加固、地层降水、盾构接收姿态控制、封闭环施作、洞门密封等施工工艺进行阐述,为今后类似地层盾构接收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隧道开挖对临近桩基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南通地铁1号线隧道为研究对象,选取通扬运河处典型复杂断面,采用小应变硬化土本构模型和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结合实测数据,模拟富水粉砂的运河地层中隧道开挖对桥梁桩基结构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小应变硬化土本构模型的变形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更接近.基于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分析结果,后行隧道施工会使先行隧道具有偏向开挖隧道移动的整体牵引趋势,且先行隧道竖向整体位移较横向整体位移变化更显著.在渗流作用下,先行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范围及沉降量比后行上部隧道更大,验证了富水地层中渗流作用对土体变形影响程度远大于开挖应力.桩基沿着隧道开挖方向的位移最大,位于中间顶部两边区域,最大变形垂直于隧道方向约35 mm,桩基沉降位移最小. 相似文献
6.
7.
以合肥地铁8号线耀远路站—灵璧路站区间隧道上下重叠下穿铁路轨道群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重难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了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掘进参数控制以及监测控制,以确保轨道群的运营安全及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南浦站~洛溪站区间盾构到达端头地质情况差,存在盾构到达端头加固范围管线拆改困难、加固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施工中,首次制造并使用了盾构到达密闭接收装置技术,该装置主要基于平衡到达理念,制造一个直径和长度比盾构略大的密闭钢筒状结构与硐门密闭连接,通过在结构内灌入填充物2台达到与土层平衡的压力,模拟盾构在土体中的掘进,使盾构直接通过硐门,安全进入接收装置.该技术保证了2台盾构成功接收,具有适用性广、加固简单、工期短、安全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盾构施工是国内近年引进和发展的一种隧道施工新技术,由于运用不甚成熟,时有事故发生。以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安庆长江江底盾构穿越接收井的设计和施工实践为例,对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水土压力平衡原理模拟掘进成功接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类似地层中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桥梁与盾构隧道共线重叠施工,建议在桥梁工程桩基、承台、现浇支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深基坑、现浇支架施工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认最终方案。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须加强监控量测,强化同步注浆,有效控制地层沉降,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穿越高架桥的工程案例,介绍了穿越桩基的凿除施工中竖井施工、横通道施工、被托换桩凿除施工、回填施工等具体方法。其经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重叠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中,后掘进隧道施工会对先掘进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先掘进隧道结构发生变形,甚者影响结构安全,有必要对砂卵石地层重叠隧道掘进进行研究。以成都地铁6号线某区间重叠隧道为工程背景,首先对砂卵石地层重叠盾构隧道不同掘进模式进行分析,从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选择先下后上为最优开挖方式,分析重叠隧道施工后导致地表沉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为保证砂卵石地层重叠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的安全稳定,对隧道重叠区域注浆加固,增强隧道间土体的抗压、抗剪能力,最后通过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比,误差均在5%以内;先掘进隧道地表沉降横向变化近似U形,后施工隧道掘进时地表沉降变化整体增加但趋于平缓,有着明显的“滞后性”,注浆加固后土体变形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砂卵石地层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开展盾构隧道施工的难度较大,必须对其进行预加固处理,进而优化隧道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实例阐述盾构隧道施工工艺及应用技术,并对预加固地层的技术和开展效果进行探究,旨在为盾构隧道施工的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6号线通新岭站—科学馆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矿山法施工,需在隧道内进行盾构接收.由于盾构近接地铁隧道渡线段,采取后退式注浆、设置砂浆回填区和临时十字撑等措施,进行围岩与支护结构加固.工程实践表明,后退式注浆工艺可有效降低钻孔阶段地表失水固结沉降,有利于控制注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密注浆孔、降低单孔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杭州地铁13号线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4线交叉重叠盾构隧道的设计情况。分析了工程的重难点及设计应对措施,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工程的设计创新,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段进标 《建筑·建材·装饰》2015,(10)
盾构法隧道施工时,端头加固是盾构机始发、到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盾构机始发、到达事故多发地带,存在较大的风险。旋喷桩作为实践中常用的加固方法,施工简便、有较好的耐久性、噪声小无污染等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从加固机理、施工参数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旋喷桩在盾构法隧道端头土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钢套筒接收成功在富水岩溶地层实现了盾构安全接收,避免了涌水等安全事故。本文根据钢套筒接收施工情况,对钢套筒的设计制作、组装密封、填料及接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了钢套筒接收施工的重点注意环节:钢套筒接收施工时要保证套筒与洞门衔接时中线重合度,钢套筒密封性和材料填充的均匀度对提高接收的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暗挖隧道内盾构砂浆体接收,主要是通过端头加固和回填灌注密实的砂浆体保证开挖面稳定,并设定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及时进行二次注浆,封堵地下水,保证同步注浆的效果,防止发生涌水涌砂现象,抑制地表沉降及结构变形,确保地表及建(构)筑物及管线安全,使盾构机顺利接收,盾构机掘进至接收导台盾构拆解吊出,可保证盾构安全出洞。该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施工风险小,安全可靠,适用于富水软弱地层和接收区域临近重要建(构)筑物情况下盾构接收和地面条件限制无法实施接收端加固或降水的盾构接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