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1956~2010年历史实测水位资料及原凤凰颈泵站的历年实际运行情况,结合引江济淮工程规划设计条件,分别计算了三种不同工况下凤凰颈引江枢纽工程引江工况平均扬程;利用自1991年建站以来,泵站主汛期开机情况计算了泵站排水工况平均扬程。计算结果为泵站更新改造、机组选型优化提供了依据,也为工程建成后的调度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泵站枢纽的建筑物性质及其分布情况,本文对枢纽内的防护对象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确定防火设计方案及灭火措施,设计了一套包括泵站消火栓灭火系统、船闸消火栓灭火系统、泵站变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等互相联动的建筑灭火系统和机电设备的灭火系统,保证了整个泵站枢纽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梁后兵 《治淮》2023,(1):31-33
通过对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分析了派河口泵站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为泵站枢纽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根据前期调研,利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程序进行结构应力计算,防洪标准为设计100年一遇,该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赵盼  闫帅  范亚昆 《山东水利》2021,(6):44-45,48
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段泵站工程建设,是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施工内容,其中,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高温汛期特点,采取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温控措施,最终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文章对引江济淮工程泵站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进行了探讨,阐述这些成功的施工经验,为后续泵站工程的施...  相似文献   

5.
正1工程概况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补偿性工程之一,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左岸荆州市龙洲垸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潜江市高石碑、补济汉江下游流量的一项大型输水工程。干渠横贯湖北省的荆州市、沙洋县和潜江市等三个市县,全长67.23 km,底宽60 m,交叉建筑物74座。工程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区长江与汉江之间,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孔隙中,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主  相似文献   

6.
某泵站在基坑开挖至136.6m设计高程中粗砂岩及局部粉细砂岩时出现了涌水流砂情况,致使基坑底部开挖无法进行,经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透水流砂原因,即在原基坑开挖方案基础上增加降水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现将施工过程浅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以湖北省仙桃市东部沙湖镇大垸子泵站工程为例,进行了其基坑深井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探讨.结果表明,为保证深井降水技术施工效果,必须在设计阶段加强对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降水施工技术实施后对周围环境可能影响的预测,并加强对井点数量、抽水设备、井径、井深等参数取值合理性的控制,保证降水一次成功.深井降水技术对于降低泵站...  相似文献   

9.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主要风险源及作用关系进行识别,以归纳的风险要素类别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依次确定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风险率等级赋分标准,建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收集的泵站系统工程特性、防洪设计参数等资料,运用构建的评估方法对袁桥、赵楼、试量、后陈楼和七里桥泵站长期服役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级泵站长期服役风险率均在(1,2]级,总体风险较低。然而,由于泵站多为串联关系且上游泵站的设计规模往往大于下游泵站,一旦上游泵站失效,下游泵站均受影响,泵站设计规模的空间差异和结构关系将显著增加系统运行风险,在后续的风险控制及运行管理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杨兴  陈盛 《治淮》2023,(3):25-26+29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项目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勘测资料表明该段渠道重粉质壤土,粉质壤土具有弱~中等膨胀特性,粉沙岩具有膨胀性、崩解性,边坡坡度大、开放时间长,防护要求非同常规,开挖施工深度大、难度高,施工过程中的崩解岩处治、降排水、基坑监测等技术的落实和控制犹为关键,相关技术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基坑深井降水设计、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井点的运行维护及拆除这几方面,对深井降水技术在引江济汉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中整理出防洪闸基坑降水工程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引江济汉工程干渠地基涌水涌沙问题是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为保证工程施工期的安全,根据其地层特点选择了合适的降排水方案。本文主要介绍干渠及交叉建筑物施工期深井降水与盲沟排水处理方案。该方案已成功地在15.124 km长的干渠及15座交叉建筑物等工程施工中应用,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引江济汉渠道工程进口段泵站深基坑为例,通过一系列的降水试验,结合初步设计阶段的试验成果,综合分析了基坑含水层渗透系数。降水试验成果分析中既采用了抽水试验规程推荐的计算公式,也采用数学模型对降水试验进行模拟,最终提出了不同含水层渗透系数,为后期基坑降水方案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设计单位依据降水试验结果对基坑降水方案作出了重大设计变更。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彭东方 《人民长江》2020,51(1):154-159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引江济淮工程是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依托江淮水运将重塑并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大背景条件下,对引江济淮工程总体情况和航运工程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阐述了引江济淮工程在保障供水、发展航运、改善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以及对发展航运事业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航运发展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工程航运功能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编制航运专项规划、研究交汇水域通航问题、建立健全航运管理体制机制、综合考虑区域航运长远发展和重视水运绿色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的初步认识和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宁 《中国水利》2004,(2):36-3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太湖流域实施由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由水量调度向水资源综合调度的有益尝试.通过对引江济太作用和效果的分析,阐述了在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强工程和非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洪涝相机调度,探索和实践流域管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由1998年长江洪水对淮河行蓄洪区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在防洪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人与水争地的矛盾,协调处理好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提出关于淮河行蓄洪区的具体建议:要吸取长江大水的教训,重新研究和修订沿淮河行蓄洪区规划,适当提高行蓄洪标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行蓄洪区安全建设速度;依法管理蓄滞洪区,尽快制定蓄滞洪后的补偿政策和救助办法;团结抗洪,顾全大局,实施科学调度,合理运用行蓄洪区  相似文献   

17.
依据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和SL 377—2007《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对引江济淮试验工程膨胀土边坡、软岩边坡加固锚杆进行拉拔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锚杆端部位移和检测方法相关,GB法检测的杆体端部位移大于SL法,位移转换系数为0.9~0.95;软岩边坡中锚杆的端部位移量小于弱膨胀土边坡;两种方法用于软岩及弱膨胀土边坡加固锚杆质量检测时,会产生弹性伸长值过大现象,采用杆端位移时间过程评价锚杆质量更具有合理性;SL法、GB法检测到的锚杆轴力线性相关,转换系数为0.9~1.05;采用SL法检测非预应力锚杆具有可行性,通过换算可得到GB法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长江不同流量遭遇淮河不同流量时长江沿程水位和局部流场的变化。多组水文条件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淮河入流造成长江水域局部水位壅高较多,对长江行洪不利;入流口以上流速减小会加剧洪水期泥沙的落淤,特别会影响三益桥航道的畅通;入流口以下流速增大,近岸流速的增大对长江护岸工程不利。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扬中河段进口段的河床演变分析以及三益桥航道浅滩成因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振强  张玫 《人民黄河》1998,20(10):20-2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是关系到调水工程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调水地区水资源和影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各主要因素的分析,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3条河代表性引水坝址的可调水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西线工程有可靠清洁的水源保证,设计年调水量190亿m^3。  相似文献   

20.
王海周  赵辰 《人民黄河》2012,34(5):136-138
南水北调中线贾鲁河倒虹吸工程进口渐变段、管身段、出口渐变段地下水位高于基底,存在基坑涌水问题。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方案。通过单孔降水试验得到管身段基础的渗透系数为33.16 m/d,据此确定贾鲁河倒虹吸管身段降水方案:贾鲁河左、右岸各布置9眼降水井,上下游围堰各布置2眼降水井,共布置22眼降水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