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露天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我国矿山资源种类繁多,规模不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露天矿山。随着我国矿山企业兼并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日益增多,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治理难度逐渐增大,目前废弃露天矿山大都由于资源开采引起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严重。由于我国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导致了露天采矿资源闲置,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露天金属矿山环境保护修复技术内涵和特征,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矿山的开采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在露天采矿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地表植被被剥离,在地下采矿所产生的工矿地貌不仅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对生物栖息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采矿结束后,露天采场中会形成一个深凹的采坑,而在地下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地面塌陷和采空区,这些都是矿山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的视角进行切入,进而探讨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意义、问题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露天采矿设备更新对采矿技术提高的促进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当前露天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随后结合露天设备的发展趋势对采矿技术的提高与促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采矿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开采露天矿山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采矿场边坡,这不仅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还对采区的植被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将分析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以为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露天剥离开采使得矿区大部分地表植被破坏,基岩裸露,造成土地损毁、压占土地、植被景观破坏,并诱发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二是采矿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土石料堆场等多位于山间冲沟内,矿渣顺沟堆放,遗留的废渣易形成泥石流。在矿山生态修复勘查工作基础上,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对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结合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程度、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文章以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现状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矿山修复,又称之为“矿山生态修复”,指的是针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的一项工作。而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有利于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保证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因此,本文以实景三维技术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监测中的应用意义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研究实景三维技术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要点,期望以此全面提高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工作的质量成效。  相似文献   

7.
露天矿山开采具有较高的开采效率,但由于开采面比较大,因此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破坏也较严重,必须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对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文章总结了废弃露天矿山的治理工作的难点和问题,分析露天矿山的常见污染类型,针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修复过程中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帮助技术人员更有效利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解决露天矿山生态问题,强化对矿山的生态建设,解决露天矿山开采后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态修复消除废弃露天矿山采挖区边坡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采挖区环境破坏对周边区域性生态安全影响,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本文以吉安市青原区河东玉华采石场废弃露天矿山为例,简述废弃露天矿山的一些生态修复措施及产生的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是建设绿色矿山的基础,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基础。本文以某金属矿山为例,分析了采矿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的重要性及原则,最后从2个方面介绍了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方法,为推动矿山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分析了决策露天采矿工艺选择各因素的主次关系,通过模糊决策优化了露天采矿工艺。为露天采矿工艺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必然要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而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以及建立在生态自我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将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核心.文章着重分析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与生态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它们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消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科幻影片<阿凡达>构造了一个由终极智慧(爱娃)维持和掌控的和谐发展的潘多拉星,地球人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危机,来到潘多拉企图掠夺那里的特殊矿石,从而对那里居住的纳美人展开了侵略战争.影片以科幻的形式给我们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启示我们对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同时也告诫我们,仅仅诉诸于道德层面的伦理思考其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也许,人类要摆脱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困境,有必要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与管理体制、伦理与道德观念、法律与法规约束、生活与交往方式等诸多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冶金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高消耗与高污染,生态冶金工业技术是解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对推广该领域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秦岭北麓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双石铺村为例,对该县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分析了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户均人数等人口素质与人均收入的定量关系,对生态私有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说明.另外,具体分析了凤县的经济发展前景,对于秦岭的综合治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不同层次生态安全定义的基础上,采用逆向思维定义了湖泊生态安全,即湖泊在各种生态威胁冲击下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其表现形式为湖泊各项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范围内的动态波动;提出了湖泊生态威胁理论与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把湖泊生态威胁特征分为富营养化、湖泊萎缩和水污染,基于此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评价湖泊生态安全的35个指标,从而构建了湖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bacterial vaginosis with a Lactobacillus (yoghurt) was studied,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A total of 11 women aged 20 to 60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aginal application of 5 ml of commercial yoghurt (pH 4.3 +/- 0.2).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3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by monitoring the vaginal discharge and bacteriological assessment. 2.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evaluated and the decreases of vaginal discharge and vaginal redness were significant and vaginal pH was lowered significantly also (P < 0.05). In the vaginal discharge 29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detected, but 3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all 14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disappeared. As for the overall bacteriological effects, 6/11 cases (54.5%) were eradicated. 3 cases were partly eradicated, 2 cases were replac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Lactobacillus therapy was effective in both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综述了化感物质的种类和释放途径,分析了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化感物质作用的因素,总结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农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20.
推广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含义的详细阐述,从设计入手,通过分析建筑的环境因素,从建筑场地选址,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实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