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莫北地区小断裂的正演模拟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莫北地区实际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层断层模型,模拟不同勘探阶段地震资料上小断距断裂的地震响应特征,指出在地震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小断裂识别的因素主要为道间距,地震子波主频和随机噪声。提出了利用区块断裂正演模拟结果为模板和常规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小断裂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因为纵波受断裂的影响不很明显,因此常规的 P 波地震方法对勘探地下断裂不是很适用的。不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则表明,地下断裂的存在对横波的影响比较明显。地下的断裂体系通常由近似垂直、成线性排列的断裂系组成。它们在近于水平面的对称轴上形成明显的各向异性区域。横波一旦进入上述区域就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速度和极性的几个相位。大量的研究表明,可通过采集三个方向的波动分量来记录和解释这种横波的分相和偏振特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说,Colorado 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在已知的裂隙储集层上采集了五英里的三分量 P 波、SH 波地面地震可控震源资料。此外,在钻井附近还采集了三分量 P 波。SH 波的VSP 资料。这项研究的费用是由一个13家企业组成的赞助团体提供的,1985年11月完成了资料的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3.
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宽方位采集方法在海上的成功应用和实施,宽方位采集观测系统在识别裂隙的能力、成像分辨率、空间连续性、衰减相干噪声和多次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陆上岩性、振幅变化、各向异性和小断裂油气藏地震勘探首选的采集观测系统.通过对当前宽方位地震采集方法的文献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当前沙特阿美公司野外地震陆上、过渡带宽方位采集所采用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当前宽方位采集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对其所采用的观测系统参数和属性进行了分析.沙特MK地区采用宽方位采集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地震采集资料,局部构造成像更清晰,断裂分界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断裂解释尤其是小断裂解释是开发地震解释的重中之重,传统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对小断层精细刻画的需求,对此,从模型正演出发,分析了应用地震单频体进行断裂识别的可行性,依托轮南油田2008年采集的二次开发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单频体开展断裂识别、解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单频体有效提高了对小断层识别能力,为轮南油田二次开发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泌阳凹陷核三下段的地震地质条件,从基于地质模型和叠前偏移处理的需要,结合地震波动方程模拟、照明分析等,对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充分论证与研究.应用结果表明,重新采集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 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剖面效果明显,达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处理对采集过程中检波器布设参数的一致性有严格要求,采集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到后续资料处理的效果。基于喇嘛甸工区100km2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本文从炮/检点位置偏离、水平分量极性、三分量检波器与地面的倾角、水平分量的方位角一致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三分量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并基于数据本身研究出针对各种因素的检查与校正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项研究弥补了喇嘛甸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野外采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迫切需要提高小断裂地震识别能力。本文针对该区储层埋藏深度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等因素,组合应用了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五个关键技术模块,梯次提升了地震识别小断裂的能力。一是采用带通滤波串接构造导向滤波的方式实现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得到了可用于研究小断裂的新数据体;二是基于新数据体,采用了目的层段振幅曲率属性和边缘检测结果的融合,实现了小断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三是基于融合结果,采用边缘保护滤波技术增强了断裂中心的聚焦能力,提高了小断裂的横向分辨率。新识别出的小断裂,丰富了油藏认识,对进一步研究东河砂岩油藏内部的流体运移规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三维开发地震采集技术在太190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结合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的特点,对大庆探区太190三维开发研究区的施工参数进行了论证和选取;探讨了井深和仪器因素的选取原则及方法;从检波器及其与地面的耦合关系出发研究了接收条件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分析了高频噪声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并指出提高高频信噪比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关键,而小基距的检波器组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气地球物理》2020,(1):16-21
针对火山岩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基于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照明分析、聚焦分辨率分析等技术,重新设计了某火山岩凹陷地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在当前采集成本要求下,大幅度改善地震资料品质。与以往地震采集资料相比,新采集地震资料剖面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明显提升,达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康振军  张辉  王宏伟  项旭东  张信 《物探装备》2021,(2):101-103,107
428XL采集链是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关键的地面设备,操作使用的条件差,环境恶劣,采集链漏电是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进度和野外资料采集质量.我们针对采集链漏电故障,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和采集地震资料的品质.本文结合西南项目的 实际情况,总...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地震导向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和随钻实时地质评价等多种资料,为钻井工程提供靶体预估、趋势预判及风险预警等信息,即包括入靶导向(目标地层埋深预测)和水平钻进导向(地层倾角、小断层和微幅构造预测等)。然而,由于非常规储层地质特征不同,其水平井地震导向的难点或侧重点也不同。以滇黔川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和松辽盆地泉四段致密油水平井地震导向为例,由于页岩分布广、箱体薄、成层性好,其地层埋深、地层倾角及小断层和微幅构造精细预测是难点,也是导向的关键问题;而致密砂岩相对较厚,其地层埋深、地层倾角、小断层和微幅构造在地震导向中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砂体叠置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是导致水平井出层的主要因素。所以,准确预测河道砂是其导向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根据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建立地质模型,通过钻探实例详细分析不同储层地震导向的关键问题,并基于水平井实时钻探的特点,应用动态地震勘探理论,建立“动态速度”,不断提高深度域地震数据精度,以解决页岩气地震导向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动态属性”,不断提高致密砂体预测精度,解决致密油地震导向关键问题。这些手段有助于提高水平钻探效率和甜点钻遇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1)通过表层结构调查、动态井深岩性识别、单点检波器埋置工具及工艺优化激发接收参数,采用高覆盖、宽方位、大偏移距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品质;(2)形成以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保真保幅高分辨率处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技术,提高地震资料深层成像质量;(3)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提取地质结构、断裂等信息,结合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落实构造细节和断裂特征;(4)基于模型正演和单井储层地震精细标定,优选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运用上述配套技术,新发现川西北部地区1223 km~2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双鱼石—江油地区整体处于构造高带,双鱼石以南地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结论认为,该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带圈闭落实和薄储层预测等难题,明确了勘探方向,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背斜的几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托斯台背斜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地表出露丰富的断层相关褶皱现象,是北天山山前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及其叠合的复杂构造单元。笔者从过托斯台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入手,以地表和钻井揭示的构造现象为约束条件,配合基于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变形的数值模拟,建立了与实际数据吻合的构造几何模型,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再现了托斯台构造几何变形的运动学过程。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西段存在多期次的构造逆冲推覆与叠加,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构造活动以向地表逆冲推覆为主,形成垂向叠加的双重构造;喜山晚期,则以隐伏逆冲为主,形成现今的托斯台断坡背斜,推覆位移量达12km。  相似文献   

14.
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的薄储集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多数学者都接受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λ/4,但目前发现的许多储集层的厚度都小于λ/4. 总结了几种预测薄储集层的有效方法,并就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性和边界条件进行了界定。这些方法在各油气田的实际应用中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炭系原生韵律型和西北缘风化壳型火山岩为例,针对地震勘探难点,论述了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认为,对于原生韵律型火山岩,按照岩性油气藏的思路,采用低频可控震源采集、井控低频补偿以及层间多次波压制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深层地震资料的保真度与空间分辨率;以多属性融合技术预测的火山岩相为约束,再通过叠后相控反演,可以实现优势储层的定量预测。对于风化壳型火山岩,按照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的思路,强反射界面续至波压制、“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可以实现构造、地层和断裂精细成像;古地貌恢复与多属性断裂精细识别技术可以落实有利目标区。通过关键技术的应用,准噶尔盆地腹部火山岩地震资料频带由3~25Hz拓宽到8~46Hz,储层的钻探平均符合率由65%提高至81%。该方法可为国内外类似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A区块的地质、地震特征表现为:地表条件复杂,致密气储层非均质强、厚度小,不同井的气层测试产量差异很大,断层、裂缝影响油气富集并具有后期调整、再分配气层分布的作用;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常规叠后数据难以满足薄储层中断层、裂缝体系识别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基于L0范数稀疏反演的压缩感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辨率,为后续薄储层中断裂体系识别创造良好的资料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中值滤波技术的绕射信息提取方法,在保幅偏移地震数据体上提取绕射信息,得到清晰的断点和断层信息;根据绕射波地震数据振幅及相位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通过蚂蚁体追踪刻画断层和裂缝分布。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数据分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且断点清晰,更易识别断层;与常规叠后属性相比,基于绕射信息提取技术的断裂识别方法能够识别更小尺度的断裂;对比钻井气层解释结果、产能资料与绕射断裂识别结果发现,断裂和气层同时存在时产能较高,该认识可为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秋里塔格地区地表高陡“刀片山”地貌导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难度大;地腹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导致地震成像效果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上述“双复杂”情况导致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强、储层预测干扰因素多。为此,基于新处理的叠后深度域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分断盘定性恢复岩相分布与演化,利用主因子分析技术将地震属性转换为主因子,经过与井点实测有效储层(孔隙度>6%)累计厚度拟合,计算得到目的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并探讨了有效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得到以下认识:①目的层段以中厚层砂岩为主,在融合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少量薄砂岩或泥岩则表现为高频。②在砂岩大面积展布背景上,有效储层横向分布具有非均质特征,其中上盘连续性好、厚度大(50~65m);中盘连续性差,局部厚达75m,最薄仅45m;下盘有效储层连续性中等,厚度偏小(50~60m)。③岩相是控制有效储层横向连续性和厚度的主要因素,北东—南西向断裂也对有效储层分布起调节作用。笔者将地震沉积学应用范围从构造简单区的中浅层扩展至表腹“双复杂”区的深层,扩大了应用领域,为具有类似背景地区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裂谷盆地油气运移“中转站”模式的实践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运华 《石油学报》2012,33(1):18-24
断层是裂谷盆地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对渤海油区大量成功与失利探井的深入分析表明,单纯断面的运移能力并不强,大断层只有与烃源岩内的“中转站”砂体配合,才能为上部圈闭提供充足的油源;凹陷内小断层根部无“中转站”,只能形成小油藏;直立的走滑断层下部无“中转站”,其上部无油藏。深入研究断层的运移能力,会大幅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为满足小断距、低幅度构造和薄互储层勘探对地震成像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持续的攻关。宽方位地震资料为不同角度的储层研究提供了可能,缩小面元尺寸、加密空间和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了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在对信噪比、分辨率和空间采样等几个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全方位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对单点与组合检波器接收的优缺点、综合效果与效率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为抵抗噪音、提高地震能量和信噪比,地震采集接收技术研究侧重于组内距、组合基距、组合图形的比较。组合接收虽然提高了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但造成的地震波失真也较大。而单点接收的地震波动态范围更大、频带范围更宽、地震分辨率也较高,适合高密度、小面元目标勘探的精细成像,并且可以通过高覆盖次数提高信噪比。大港油田于2014-2015年部署了针对致密储层的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采集试验,观测系统采用了10 m×10 m的面元、横纵比为1.0、炮道密度达到361万道,获得了高密度地震资料满覆盖面积56 km2。通过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的对比,展示了全方位高密度单点采集地震资料在薄互储层研究、致密储层各向异性分析等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