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地震后结构性能快速恢复,针对设置开缝钢板阻尼器的震后可恢复功能摇摆(ERR)柱技术,采用增加螺栓数量以减小连接板与钢板阻尼器端部局部滑移的方法对该技术予以改进.为进一步研究改进后ERR柱的受力特性及性能可恢复性,完成了 8个足尺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比、钢板阻尼板厚度和阻尼器数量等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  相似文献   

2.
震后的可恢复已经成为了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可恢复功能的发展前景,从三种可恢复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对于可恢复结构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可恢复功能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实现方法:自复位结构、带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以及摇摆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带有可恢复功能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结构...  相似文献   

3.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可恢复功能防震理念,要求结构在保护生命的前提下,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尽量减少对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依据该理念,作为可恢复功能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合理应用摇摆、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等四种机制,将损伤集中于可更换的耗能构件或部件,从而保护主体结构,使其无损伤或可快速修复。因此,结构功能可在震后及时恢复。利用这些机制,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在材料、构件和体系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包括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可更换构件/部件结构和复合自复位结构。基于可恢复功能的设计和评估方法,采用恢复时间、经济损失等更加直接的指标,为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奠定基础。目前,应提出更多的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新体系,而进一步研究该类结构的关键构造和动力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并形成统一的设计规范,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在参阅国内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对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基本理论、墙体设计与运用、摇摆墙连接节点、摇摆墙受控约束等4个方面研究现状并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赵一鸣  夏巨伟 《建筑施工》2021,43(6):1141-1143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是地震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对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体系分类、恢复性指标等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一套智能化的可恢复减震节点的设计、施工、监控方案,可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妤  赵作周  钱稼茹 《建筑结构》2021,51(1):66-71,142
功能可恢复结构既能在地震中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使得建筑在地震后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对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连梁进行设计或者使用高性能构件是实现该类建筑震后功能可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了一典型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比较了...  相似文献   

8.
摇摆结构及自复位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松结构与基础间约束或构件间约束,使结构与基础或构件间接触面处仅有受压能力而无受拉能力,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摇摆,通过自重或预应力使结构复位,形成摇摆结构及自复位结构。已有研究表明,结构的摇摆降低了地震作用和结构本身的延性设计需求,减小了地震破坏,节约了结构造价。本文首先回顾了摇摆及自复位结构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摇摆及自复位结构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摇摆桥墩、摇摆及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摇摆及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摇摆及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摇摆框架-核心筒结构等不同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摇摆及自复位结构发展趋势,并指出后张预应力和消能减震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为摇摆及自复位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是通过两段串联的摇摆结构,控制主体结构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均匀变形,抑制薄弱层的产生,也降低了主体结构对于摇摆结构的刚度需求。在变形集中的摇摆结构底部布设位移型阻尼器,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该体系存在承载力较低、上段结构地震反应相对较大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即在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的分段楼层位置增设劲性支撑,以抑制上段结构的摇摆运动,提高结构的刚度与承载力;同时,下段结构允许发生摇摆,发挥高位隔震层的作用。以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其他三种结构体系:传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不含位移型阻尼器的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四种结构体系进行弹塑性抗震分析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的刚度与承载力较高,地震反应较小,抗震性能与抗倒塌性能良好。在摇摆结构分段位置加设劲性支撑层,可以抑制上段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并发挥下段摇摆结构的隔震作用。布设于分段位置与摇摆结构底部的阻尼器,可以充分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震后可恢复功能概念引入木结构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木结构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研究表明,带有耗能机制的自复位及摇摆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结构在震后无损伤或损伤很小,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快速恢复使用。阐述了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的工作原理,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了木结构中的预应力损失、结构损伤控制的研究成果以及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两个可恢复功能木结构工程案例和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对于耗能件设计、减少预应力损失、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结构性能评估方法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摇摆结构体系是一种放松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约束或放松构件间约束,使两者接触面处仅受压而不受拉,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抬起,并通过重力或预应力回复机制使结构复位形成摇摆行为的新型结构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构件损伤程度,提高抗震性能,便于震后修复.文中系统介绍了该新型体系基本力学原理,重点论述了两类结构的试验、数值模拟及设计方...  相似文献   

12.
张艳霞  张爱林  孙文龙 《工业建筑》2014,(11):160-167,18
针对震后可恢复功能的腹板摩擦耗能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对3个设计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在加、卸载过程中实现梁柱接触面开口和自动复位的机制,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双旗帜模型,节点耗能系数βE满足大于0.25的基本要求;钢绞线最大索力均未超过90%的屈服索力;主要构件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残余转角均很小,节点实现了震后恢复功能的目标。研究还发现,随着节点初始预应力度的提高,节点初始刚度和开口后刚度、开口临界弯矩和钢绞线最大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开口转角和耗能能力呈下降趋势。节点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理论模型与试验及有限元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网架结构体系的水平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分析,论证了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时,应对整个网架结构体系进行讨论,并介绍了研究网架结构体系水平地震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模态组合各种方法做了总的评述,特别讨论了具有随机理论依据的SRSS、DSC和CQC组合方法,井根据随机理论推导了这三种方法的组合公式.根据讨论分析,提出了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并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交通重建、市政工程重建、风景名胜区重建、重建投资估算等内容,记录、回顾与总结了各部分的编制过程与技术思考。  相似文献   

16.
英国生态家园评估体系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王凌 《世界建筑》2006,(7):88-91
在简要介绍英国环境问题、住房现状以及环境政策的大背景基础上,对英国建筑环境评估体系中的生态家园版本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强调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生态"为基本线索,将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划分为"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回归"、"生态革命"四个阶段,并回顾了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旨在理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生态脉络",从而为把握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线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弹性城市理论演化述评:概念、脉络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城市正成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其研究的不断发展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使其理论核心弹性的概念纷繁芜杂,给理解带来困扰。运用文献法对弹性概念演化进行系统研究,依据其在研究范围、核心属性、关键指标等内涵特征上的差异,发现其经历工程弹性、生态弹性、社会-生态弹性等三个发展阶段,基于不同阶段的概念内涵形成相应发展脉络,由此形成以概念内涵演化线索为树干、以基于概念形成的研究脉络为树枝的树状弹性城市理论体系。指出该理论之树未来发展趋势将以文脉弹性概念为核心,立足于城市文脉系统,强调整体的可变性属性,以适宜创新性为关键指标,来深化理论体系、促进弹性城市理论走向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19.
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大多数混凝土结构都是在预加载下工作,未损伤混凝土结构相对较少,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未损伤混凝土结构,因此,对FRP加固损伤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是FRP加固领域的重要课题。论文对国内外FRP加固损伤混凝土柱、梁及抗震和抗火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近期需要研究的问题,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非平稳的Kanai-Tajimi随机地震模型来描述实际的地面运动,利用Bouc-Wen光滑型滞变恢复力模型模拟隔震层和实际结构的本构特性,通过随机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层间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双质点简化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主要以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和通过隔震层的耗能来达到减震的目的,随着质量比的变化,减震机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