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体内和体外两种途径对一款自主研发祛痘精华产品的祛痘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微生物抑菌试验,检验其配方中功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而后经体外抗炎试验,检验功效成分对炎症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对该祛痘精华进行人体功效评价,观察其祛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此款祛痘精华祛痘效果明显,体内和体外试验两种途径均可作为评价化妆品祛痘功效的手段,二者结合可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制备一款提亮精华,并对其进行提亮功效评价.选择30名20~45岁的合格受试者,持续在面部使用提亮精华56天,分别在使用前、使用后第28天和第56天时测试相应皮肤部位的黑色素含量MI值、明度L*值、暗黄度ITA°值.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精华56天后,皮肤的MI值、L*值和IT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  相似文献   

3.
对一款针对熬夜型皮肤所设计的护肤精华开展人体功效研究,从仪器探头测量、图像采集、医生评估及受试者自评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筛选日常有熬夜习惯(经常每晚12点后睡觉)的受试者,分别对其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肤血红素含量、皮肤颜色(红-绿)值a*值、皮肤油脂含量以及痤疮体积等进行分析,结合皮肤科医生评估及受试者自我评估对该精华进行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熬夜受试者连续使用该护肤精华7天后皮肤的出油情况及痤疮体积得到了显著改善;连续使用28天后,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TEWL值、血红素含量、皮肤颜色皆有改善,与使用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该护肤精华具有保湿、修护、舒缓、控油和祛痘多重功效,可高效解决熬夜人群皮肤干燥敏感等问题;医生评估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整个测试过程中无受试者感到不适,表明该产品温和无刺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熬夜人群脆弱肌肤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A、B两款修护霜的临床功效,研究角鲨烷、神经酰胺和植物甾醇类修护功效。每组至少选取30名面部肌肤干性或极度干性受试者,分别使用两款试验产品28天。采用皮肤水分流失测试、乳酸刺痛试验、Visia-CR型面部图像采集后分析皮肤泛红程度(a*值)。结果表明样品A修护霜(空白样品)仅仅具有降低皮肤敏感度的功效,样品B修护霜(含有角鲨烷、神经酰胺和植物甾醇类的样品)可以显著性降低经皮水分流失、皮肤泛红和皮肤敏感度,表明样品B更具有皮肤修护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对实验室自制的舒缓凝胶进行临床功效测试,评价其舒缓刺激的效果.选择30名18~55岁有效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胶带重复撕拉破坏皮肤屏障后,用组胺溶液刺激建立皮肤模型,分别在使用舒缓凝胶15、40、60和90 min后,采集受试者前臂内侧照片和皮肤红斑指数(EI值),并通过专家评估和自我评估对泛红、红肿、刺痛和瘙痒...  相似文献   

6.
采用皮肤水分测试仪Cornoemeter CM825和水分流失测试仪Tewameter TM300,研究市售2款以补水保湿为主要功效的面贴膜使用前后和连续使用2周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变化和差异,探讨面贴膜使用后的即时补水和保湿功效,以及连续使用2周对皮肤水合状态和角质层屏障功能的影响,并对2款面膜的功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款面贴膜使用后可以迅速为皮肤补充水分,但无明显保湿效果,连用2周皮肤水合状态和角质层的屏障功能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款发酵灵芝护肤霜的临床抗衰老功效,选取34例35~60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要求在脸部连续使用12周发酵灵芝护肤霜.利用皮肤无创仪器检测方法,分别测试受试者使用前后皮肤水分含量、皮肤白度、皮肤光泽度和皮肤弹性参数,并用VISIA-CR面部成像系统拍摄左右脸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发酵灵芝护肤霜后能显著增加皮...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一种容易发生在青少年的炎症性皮肤病,有多个因素可导致痤疮的发生,包括内分泌失调,角质化异常等。介绍了痤疮的发生机理;阐述了痤疮的症状,包括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分类的各级症状和瘢痕;基于痤疮发生机理对祛痘型护肤品作用功效进行详细介绍,并简单介绍几款祛痘型护肤品类型,对症下药地选择不同功效的祛痘型护肤品。最后对痤疮型护肤品的正确使用及痤疮机理的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医学理论分析祛痘类护肤品在研发与备案中的功效评价的方法。根据痤疮的医学治疗理论,针对祛痘类护肤品在实际研发和备案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清洁、去角质、抗菌、抗炎、修复和预防复发的各种功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比较。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具有直观、科学、准确、可靠的优势,但仅针对表观结果,不利于横向对比,对受试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周期长,投入大;实验室评价方法医学理论的针对性更强,安全性高,周期短,但是却不能直观反映真实使用状态下的对人体皮肤的改善情况。实验室评价方法适用于化妆品新原料的开发与备案,以及化妆品研发过程中的配方、工艺筛选;人体功效评价适用于化妆品新品市场准入前的备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得家蝇抗菌肽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8 mg/mL.根据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试验方法”,测得家蝇抗菌肽在添加质量分数为1%,2%,3%和5%时的抑菌率分别为34.21%,42.42%,99.99%和99.99%.根据QB/T1857-2004中润肤膏霜的卫生指标及感官、理化指标的试验方法及检验标准对该祛痘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中的要求,且进一步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表明,产品的稳定性较好,未见分层、变色、变质和变味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9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水稻穗颈瘟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50%嘧菌酯WG 180.0 g/hm2、20%稻瘟酰胺SC 300.0 g/hm2、40%稻瘟灵WP 600.0 g/hm2、75%三环唑WP 281.3 g/hm2的防效较高,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85.86%~87.47%及89.68%~90.93%;50%醚菌酯WG 120.0 g/hm2、12.5%氟环唑SC 100.0 g/hm2、10%己唑醇SC 75.0 g/hm2、430 g/L戊唑醇SC 80.6 g/hm2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72.74%~80.85%及78.61%~84.34%;25%咪鲜胺EC 337.5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66.59%和72.70%。防治水稻穗颈瘟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等常规杀菌剂及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两种低温甲醇洗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爱存 《化肥工业》2011,38(6):13-15
介绍并分析了鲁奇、林德公司的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对两种低温甲醇洗工艺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家公司的低温甲醇洗工艺各具特点,需结合项目的造气工艺来选用合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标准成本毒力比较法和标准成本药效比较法,即以一定用量下标准农药的价格作为标准成本,计算其它农药的用药量,进行毒力与药效比较,并将两者运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的农药选择中。与常规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具有简单性、可比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2种苹果害螨的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是危害苹果树的主要害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2种叶螨的成螨、若螨和近孵化卵均有良好效果.甲维盐对雌成螨的毒力低于阿维菌素,对若螨的毒力高于阿维菌素.在温室盆栽苹果上,甲维盐2.0~3.3 mg/L对山楂叶螨的防治效果与阿维菌素4.5 mg/L处理相同,30 d的防效均为100%.田间树上喷洒,药后3、7 d,甲维盐2.5 mg/L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97.8%,稍高于阿维菌素4.5 mg/L对该螨的防效;药后14 d,甲维盐防效下降至87.0%,显著低于阿维菌素的同期防效95.8%.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次电泳流痕问题,从材料、工艺、工装及产品结构方面综合研究车身电泳流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勋涛 《化肥工业》2006,33(5):53-56,59
通过从多方面对GEHO PUMS和FELUWA Pumpen2种高压煤浆泵分析对比及其区别的阐述,得出在水煤浆加压工艺中FELUWA Pumpen优于GEHO PUMS。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双盲和半脸对照的方式对市售具有代表性的6款面贴膜的感官效果和功效进行评价和研究。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消费者喜欢香味清淡、膜布较溥、膜布颜色透明、贴合度好贴上后舒适透气、大小适合、揭掉后吸收速度较快、用后皮肤滋润光滑的面贴膜。功效测试结果表明6款面膜使用后在保温效果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符合市场宣称:在皮肤美白和弹性方面虽稍有改善,但改善效果与其包装上的宣称仍有一定差距。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开发出更加有效的产品是今后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进行了试验,并考查了其对稻飞虱发生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30、60、120 g/hm2处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94.28%~98.46%,杀虫效果为96.90%~100%;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22.5、45 g/hm2处理的保叶效果为89.39%~96.63%,杀虫效果为91.73%~94.62%。两种药剂使用后,稻飞虱发生量较空白对照降低20.08%~46.91%。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后期稻飞虱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夏  王吉顺 《化肥工业》2007,34(4):38-41
介绍了国产化四烧嘴侧面对置式气化炉和单烧嘴顶置式气化炉的基本结构和工艺特点。通过实际应用,从工艺操作、工艺指标、设备维护和检修等方面对两种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李敏 《云南化工》2007,34(3):88-90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都是低含量甲醛测定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比较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和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试图找到更适合于实际生产控制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