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作者的文本进行编辑加工是编辑活动的最基本工作,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润色和完善,原始的文本才能成为可供读者消费和阅读的作品。文本编辑的审美表现浓缩着编辑者的审美评价和审美追求,随着图书品种和数量的大幅增长,人们对图书文本的审美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拟借用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中审美实践的"三位一体"说,在对接受美学作简短介绍的同时,从"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对文本内容的反思性判断"以及"编辑的自我实现"三个方面试论文本编辑环节中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2.
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美术类图书能获得好的市场销量。分析美术类图书的编辑特点和内涵要求,总结图书编辑在美术类图书物化生产过程中的审美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3.
电视艺术是视觉与听觉为一体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文化对其进行定位与明确。这也让审美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媒介文化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交叉与影响。而因为电视影视主要是对人们呈现其传达的画面与思想,也就让其审美文化存在着相关的标准与尺度。本文就电视艺术审美文化的相关特征进行简述,进而在文化价值构建方面阐述其尺度标准。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社会通常将继续教育看作为本科之后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而继续教育的教育主体则是取得本科学位同时已经参加一定时间工作的成年人。而对我国图书情报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也就是在对图书馆当中的具备充足的业务水平与获得中专以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的主体能够体现出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个是教育主体的层次不一,不仅涵盖各种职称的技术工作者,还涵盖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的中专生、大专生以及本科生等等。这些教育主体的业务水平、文化层次以及知识储备情况各有不同。第二个就是教育主体大多为在职的人员,也就是在其工作期间所进行的教育。综上可见,对图书情报人员开展继续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状况以及明确的学习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并不断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鹄砭 《广东印刷》2003,(4):33-33
出版方面: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外商投资出版领域,即不允许外商参与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但是,外商可同国内的出版机构进行版权合作,采取这种方式引进国外的优秀作品,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 发行方面: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服务贸易领域里的承诺,图书、报纸、期刊的分销将逐步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成为文化强国,出版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精品图书。而编辑的文化素养决定图书的品质,文化素养高,图书品质就高,文化素养低,图书品质就低。在编辑的每一项日常工作中,文化素养都渗透其中。编辑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知识水平,二是文字水平,三是文化品位,四是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少儿图书的美育价值体现在对少儿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个体美育价值表现在提升少儿的审美力、促进少儿的身心发展,并通过美育与德、智、体各育的统整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群体美育价值表现在满足少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生态和谐共生,并促进树立正确的社会审美观,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少儿图书美育价值的出版实现主要有内容和形式两条路径。少儿图书出版者应在图书内容选择、编排、呈现等方面遵循少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审美规律,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结,选择合适的内容体裁、装帧设计和传播载体,调动少儿阅读激情和审美感受力,激活少儿记忆,促进少儿审美联想和移情。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藏族人因地制宜,为藏文创造了诸多载体,包括石头、贝叶、藏纸、陶片、布帛等。笔者将视角集中在石质、藏纸载体上,通过对刻师、译师在编辑活动中进行的文化选择进行阐释,深入剖析编辑对石质、藏纸载体的选择,对文本的选择及二次加工,深度解读编辑在雕刻、译经过程中对编辑学相关原则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藏区编辑文化选择的重要性。经过编辑的文化把关,文字载体及内容的发展才具有方向性,藏区文化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和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图书作为我国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图书质量简单来说可分为内容质量和印制质量,图书内容质量主要由书籍作者和出版单位编辑把关,而图书印制质量则是主要是由书刊承印企业负责。国家非常重视图书的印制质量,近10年来,国家每年都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图  相似文献   

10.
浅谈艺术     
艺术从本质上面来说是反映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然而从这个方面来说,艺术才能做到育化人、感染人、启迪人的作用。艺术既是观念上的文化,又是人文方面的存在,有着艺术自身历史继承性的特点。一方面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一种文化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哲学、伦理等并列。另一方面从活动过程方面来认识艺术的特性,然而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生活的场景活动,对现实的模仿创造活动。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不断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们的生活场景,从而不同于科学上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不断的活动创造与体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引起了思想情感、价值理念、人生观念等的变化,不同于道德教育。而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的活动来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地域特色、高品质要求的精品民宿成为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内蒙古清水河县窑洞为研究对象,以在地性为研究视角和理论借鉴,通过对其村落环境景观、窑洞建筑结构、多元文化融合、艺术审美造型、现代住宿标准、室内家具陈设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挖掘在地文化,重构在地知识,提出“建造+营造”的双环设计策略,为窑洞民宿改造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文杰 《丝绸》2003,(6):41-43,47
分别从色彩、材质、纹样和象征寓意四个方面阐述了丝绸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丝绸不仅是传统审美文化的表现载体,同时也是传统审美文化的构建主体。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们对建筑审美的关注越来越多,建筑审美也日益成为广大民众对建筑的需求之一。不同的审美主体——人不同,对建筑审美的需求也不同。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建筑审美主体的视角分析建筑需求层次,提出建筑审美需求属于高层次的建筑需求;进一步分析当前时期建筑审美需求的层次性等特点,指出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计划配给与公众参与的矛盾、忽略建筑审美差异性和"过度"追求几个方面;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体现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的"多元·生态·共享"建筑审美评价标准,并提出"Q+L"建筑审美评估方法,并从完善管理与政策、提高建筑审美需求能力两个角度对当前的实践工作提出引导性策略,以期为当前建筑审美的良性健康发展作出有益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这两大类。本文尝试从图书编辑的视角来审视期刊编辑所具有的独特性,发现与图书编辑相比,期刊编辑的主体性更强、工作节奏更快、审读书稿更精、团队合作能力更强,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才能与作者展开对话、引领学术前沿,更好地打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15.
赵博 《印刷技术》2022,(4):40-41
<正>图书制作过程就是图书产品从创意到商品的开发、制作,使前期的选题策划得以物化体现的过程。图书制作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封面装帧设计、稿件排版编辑、图书印制装订。本文将主要针对这3方面谈谈图书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封面装帧设计(1)封面颜色的选择要遵循实用、美观和经济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用设计元素。封面颜色大多由黄(Y)、品(M)、青(C)、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明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庸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早已在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弟心中根深蒂固,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人们的生活习性,审美,交际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也不乏设计创造活动之中。传统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匠人们向来崇尚简约、实用且服务于生活的造物思想,从而形成的机械美学亦是以人为审美主体,以中庸思想为前提,为人们生活实践活动服务的中庸设计之美。本文首次将中庸思想结合到机械设计活动讨论之中,旨在通过中庸观点以及老子思想影响下的机械设计以木牛流马为例进行探索,试述中国传统机械设计美学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7.
《印刷技术》2011,(11):2-2
为进一步加强出版质量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2011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开展以文艺作品、少儿读物、教辅读物为重点的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出版质量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新闻出版总署将2011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开展以文艺作品、少儿读物、教辅读物为重点的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活动。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的《关于开展以文艺作品、少儿读物、教辅读物为重点的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指出,本次检查由总署、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中央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检查范围包括,2010年1月-12月出版的文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梳理了日本江户小纹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对江户小纹图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其图案题材、造型审美、组合形式、常用色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江户小纹中寓意性图案进行提取与整合。通过解读其文化语境,发现江户小纹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受政治历史背景影响,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审美形态和浓烈的日式风情,折射了江户时代含蓄中透有张扬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江户小纹的深入发掘,提练出其形式规律、内蕴情感和审美情态,以期为当代设计提供灵感素材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基本观念的差异和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美食观念、审美标准、原料选用、饮食功能、切割工艺、餐桌类型、进餐形式、进餐用具、进餐速度和食物温度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