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数据匹配的精度,更好地消除两期数据非油气藏区域的地震响应差异,文中提出采用伪多道匹配法代替最小二乘匹配法进行时移地震互均化处理。采用伪多道匹配算法同时对时间、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约束,将模型道表示为关于时间、振幅、频率和相位的表达式,通过公式推导化简为用四道数据精确表示的模型道表达式。该方法相比传统的最小二乘匹配算法具有更高的匹配精度,可以更好地消除非油气藏的静态差异,反映地下油气藏的动态变化。模型试算及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系统是由863计划支持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它由工程浏览、测井解释、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地震属性可视化等8个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组成。该系统为复杂构造解释、岩性识别、油气检测与预测以及各种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满足了渤海大油田时移地震监测中有关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应用的要求,是勘探开发人员进行地质分析、储层预测、油藏开发的有效工具。它完成了时移地震属性应用技术的程序化、自动化、科学化、可视化和标准化,为石油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挖掘、分析决策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4.
5.
董建萍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8,16(1):13-15
本文阐述了地震属性优选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原理及功能。该软件系统通过利用属性优选和多元地震属性组合分析统计类比等方法解决了深层火山岩预测时,深探井很少的情况下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岩性和油气预测时存在的问题,该软件系统现已应用于松辽盆地芳深9井、肇源南和卧里屯等工区的地震资料解释中,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率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阶段中的地震资料解释越来越依赖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但2个阶段的地震属性分析又存在许多的异同点。在现有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渤海SZ361油田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过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系列,并进一步明确了油藏监测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时移地震的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时移地震差异的属性综合解释。这对于油藏监测中进一步开展时移地震工作,挖掘和发挥时移地震的作用和潜力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移地震平均能量属性差异与储层速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层楔状模型和3层层状模型提取了时移地震平均能量属性差异,得出了时移地震属性(平均能量)差异与储层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平均能量差异的正、负是由储层地震波速度减小和增大引起的.正的平均能量差异对应储层速度的减小,负的平均能量差异对应储层速度的增大;差异的大小与储层厚度不存在正比关系,调谐厚度的薄层有时比厚层引起的差异要大.提取了渤海SZ36-1油田某层平均能量差异,差异反映的地震波速度变化与开采动态认识一致,说明利用以上规律能够认识地下油藏的动态变化,指导油藏开采. 相似文献
9.
由于川西坳陷南部大邑构造须家河组三段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复杂,经分析、计算发现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多种经典渗透率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在详细分析6种经典渗透率预测模型存在预测误差原因的基础上,优选特征参数,综合考虑孔喉半径、孔喉分布等多项渗透率影响因子,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确定的模型最佳潜变量个数,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Winland-r5(PLSR)模型、Pittman(PLSR)模型、Swanson(PLSR)模型3类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基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的渗透率预测模型面临众特征参数多重共线性、小样本不具备模型泛化能力的问题。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3类渗透率预测模型,预测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误差明显降低,具备泛化能力强、预测精度高、适用性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致密储层渗透率求解困难.在基于流动单元指数与岩石粒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3组不同输入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分析,发现采用微球电阻率测井值、自然伽马相对值、岩石骨架相关的中子和密度值(M、N)和孔隙度值作为输入参数的BP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然后用这些输入参数做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对岩心渗透率进行训练与预测.对比3种线性模型与2种神经网络模型对3口验证井岩心渗透率数据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针对研究靶区致密储层,线性模型对于渗透率的预测精度较低,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提高渗透率的预测精度,在训练样本较小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对渗透率的预测效果比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略差.通过22口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分析表明,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算法的渗透率模型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时移地震是一种有效的油气藏监测技术,但高投入和高风险造成目前时移地震资料缺乏。由于不同年度采集、处理参数不同,地震资料存在非一致性问题,不能有效开展剩余潜力研究。为此,选择了处于开发后期的南海Y气田,通过对2001年二维和2015年三维地震资料优选和优化,形成拟时移地震资料;再应用拟时移地震资料识别气水关系、划分气藏水侵模式,并利用分频能量属性,结合气田生产数据模拟气藏动态,明确了气藏剩余潜力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Y气田西北区域隔层为高渗滤型和渗滤型,气藏处于强水侵状态,剩余潜力有限;东南区域隔层为非渗透型,气藏处于水侵初期,剩余潜力大,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目标区。拟时移地震的应用证明了其可作为当前时移地震研究的补充部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移地震AVO反演在油藏定量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时移地震叠前资料包含重要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信息,能用于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及进行油藏定量解释。依据油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计算疏松砂岩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岩石物理模型,并依据该模型通过求解精确Zoeppritz方程来正演模拟油藏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压力变化时的地震AVO响应,分析了利用时移地震AVO反演区分油藏参数变化、实现油藏定量解释的可行性。根据Aki和Richards的简化AVO方程,详细推导了利用岩石物性与地震属性的近似关系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S油田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是可行的,推导的时移地震AVO反演计算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油藏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的变化,真正实现对油藏的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3.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概念、理论与基础岩石物理分析,描述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过程,分析了实际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包括时移地震的实施对储层条件、注采方式及地震方法的要求,对时移地震油藏监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的应用中,时移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等方面的要求和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开展时移地震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时移地震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油藏管理与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在两次采集时并未考虑时移地震监测的需要,重复性差,即使经过叠前一致性处理,两期资料在时间、能量、带宽和相位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互均化处理方法通过求取各个校正算子,得到最佳匹配滤波器,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期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模拟了水驱油藏的时移地震响应,同时加入了时间、振幅、带宽和相位的变化等非重复性影响因素,并结合零时重复/非重复采集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互均化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互均化处理可以大大削弱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得到理想的差值响应.应用互均化方法对采集时间相隔13年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降低了非期望的地震响应差异,突出了长期开采导致储层流体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5.
16.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能确定对目标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结果的可靠性,并针对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难题与重点提前设计解决方案。基于实际油田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并结合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油藏地质条件、储层条件和地震条件3方面出发,利用油藏实际测量数据和模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油藏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的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岩石物理模型与叠前地震正演的结合进行油藏参数变化定量解释可行性分析评价。可行性研究为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研究从叠后地震资料推进到叠前地震资料、提高不同油藏参数解释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景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3):442-451,357,518
本文从时移地震薄互层油藏监测的本质出发,首先提出并试验了地震尺度下基于边界理论的弹性参数计算方法;其次利用模型资料,定量分析了时移地震常规属性(如最大振幅、最大阻抗等)和累积属性响应地震尺度测量结果与精确测量结果的差异,以及薄层厚度、薄层组合结构、饱和度变化对属性的影响;然后利用实际气田时移地震纵波阻抗反演数据计算累积差异阻抗与累积差异阻抗的平均值,得到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气藏压力变化数量因子;最后采用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数量因子的交会分析和乘积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实际薄互层气藏压力变化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