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泥浆帽控压钻井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石油勘探业界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控制泥浆帽钻井过程中,主要通过泥浆泵调节泥浆帽的高度实现对井底压力的控制。以多相流理论和控制泥浆帽钻井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环空多相流计算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仿真算例,讨论了气侵时间、排量、钻井液密度、初始井底压差、气相渗透率、井深、钻井液黏度等对泥浆帽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侵时间越长、排量越小、钻井液密度越小、初始压差越大、气相渗透率越大、钻井液黏度越小,需要调整的泥浆帽高度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井越深,泥浆帽高度的峰值出现得越晚。研究结果为控制泥浆帽钻井过程中泥浆帽高度的合理调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控压钻井可以较为精确地控制整个井筒环空压力剖面,能有效解决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涌、井漏、井塌、卡钻等多种井下故障,但在起钻之后不能仅靠调整井口回压平衡地层压力,需要注入高密度泥浆帽。为满足控压钻井起钻泥浆帽注入过程中井底压力恒定,必须设计出合理的泥浆帽密度和高度。为此,基于起下钻过程中的井筒压力控制原理和控压钻井起下钻工艺,建立了控压钻井泥浆帽密度和高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维持控压钻井起钻过程井底压力恒定的泥浆帽密度和高度的设计方法,并以塔里木油田某井为例评价分析了泥浆帽密度和高度对井口回压控制的影响,并指出设计泥浆帽密度和高度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泥浆帽注入和驱替过程中实时控制井口压力,以维持井底压力恒定。   相似文献   

4.
泥浆帽控压钻井裂缝漏失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浆帽控压钻井是针对严重漏失地层的一种前沿钻井工艺,漏失压力的确定是泥浆帽钻井参数设计的关键。由于裂缝边界条件的复杂性,漏失压力预测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形式组合缝以及弯曲缝的数值模拟,分析漏失压差和裂缝参数对漏失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形式裂缝可通过等效裂缝开度进行描述,漏失量与裂缝开度之间基本满足立方定律,但随着串联缝漏失速度的增大和弯曲缝弯曲度的增加误差增大,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立方定律对漏失压力进行预测。为泥浆帽钻井漏失压力的预测和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水控制泥浆帽钻井技术可以应对严重漏失地层和高压、高含硫地层的钻井问题,但钻井水力参数的设计与计算较为困难。为此,结合深水钻井工艺流程,建立了深水控制泥浆帽钻井井底压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深水钻井不同工况下的钻井液密度确定准则和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计算方法,并基于井筒内循环压耗分析得到了水面泵和水下泵的泵压计算方法;针对严重漏失地层和高压、高含硫地层的井筒压力分布特点,给出了该工况下的泥浆帽高度计算方法;结合井眼清洁准则和漏失量与漏失压差的关系,给出了牺牲流体排量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深水控制泥浆帽钻井水力参数设计流程。以一口深水井为例,对控制泥浆帽钻井水力参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泥浆帽高度主要由井底压力的大小决定,钻井液密度与排量的大小可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通过调节泥浆帽高度可以控制井筒压力。   相似文献   

6.
7.
泥浆帽理想井底压力模型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浆帽钻井技术是一项对付恶性漏失的实用技术,因其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且运用中还有较多的制约条件,而未能得到广泛的使用。文中重点对泥浆帽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进行分析,以漏层处为节点,运用节点分析方法,提出井底压力平衡方程,从而提出泥浆帽高度及密度的方法,为泥浆帽钻井技术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宝001-1井,设计井深4 369 m,目的层是长兴组.该井在钻至井深2 030.98 m(须家河地层)发现井漏有进无出.随后在堵漏、钻井过程中又出现垮塌卡钻、溢流的严重复杂局面.针对这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通过综合分析,采用液位探测仪监测井下液面变化,泥浆盖帽施工工艺控制液面高度变化,保持井筒上部泥浆帽高度和性能稳定,从而维持井眼的稳定;下部使用清水强钻循环携砂的方法成功钻至固井井深.从而实现安全、快速、低成本的钻井施工,并总结探索出一套对付川东漏、喷、塌同存的钻井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周强 《石油钻井工程》1996,3(2):12-15,19
本文对充气泥浆钻井工艺与欠平衡钻井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讨,通过提高充气泥浆的气液比,改善了充气泥浆的性能,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充气泥浆钻井工艺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兰作军  伊明  杨刚  黄学刚 《钻采工艺》2012,35(5):25-27,7,8
控制压力钻井技术是一种可有效降低窄密度窗口地层钻井风险、减少非生产作业时间的钻井技术。该技术利用回压补偿装置、自动节流管汇及地面控制软件的联合工作来实现井底压力连续控制的目标。为了实现起下钻过程中的连续压力控制,通常采用带压起钻到一定井深再替入重浆帽的工艺办法。合理设计重浆的性能、体积直接关系到带压提钻的井段长度,利于整个过程压力控制的平稳,且能够适当减少劳动强度,提高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空气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空气钻井技术提高钻井机械钻速非常有效,钻速是常规钻井机械的数倍。但空气钻井技术较常规钻井技术更为复杂,从装备、井口到钻具组合都有其特点。当地层压力系数小于1时,常规钻井液钻井必然发生井漏,易造成井下工程事故。利用空气充气钻井技术对付地层既出水又发生恶性井漏的井,在川渝地区的钻井作业中,尚属一种全新的工艺技术。通过威寒1井的空气充气钻井实践,解决了因井漏而引起的井下系列复杂问题,大大缩短了复杂井段的钻井作业周期,同时也降低了钻井作业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2.
ReelWell钻井方法——一种新的控压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elWell钻井是一种新的控压钻井技术,主要由双壁钻杆、滑动活塞、双浮动阀等组成.钻井液从双壁钻杆环空泵入井内,并从内部钻杆返回,能够实现钻井液的闭路循环及对井底压力的精准控制.该技术具有井底压力精确控制、钻井液微流量控制、井眼清洗、水力加压钻头、井底压力隔离、保护储层的特征,对于控压钻井、大位移井钻井、海洋深水钻井、无隔水管钻井、尾管钻井,提高钻井安全性与作业效率以及有压力挑战性的地层钻进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文章详细地分析了ReelWell钻井的系统组成、工艺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建议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相关配套钻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实现压力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是提高控压钻井技术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和发展趋势, 实时监控控压钻井技术完全实现了对压力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功能。通过详细描述实时监控控压钻井技术的设备组成与具体功能, 阐述实现井下压力智能实时监控的整个工艺过程, 介绍了人机交互界面的使用, 最后通过实例, 具体说明了实时监控控压钻井技术的优点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泥页岩和钻井液间压力传递测试装置,介绍了压力传递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压力传递测试装置的应用,即测定泥页岩的渗透率、泥页岩的膜效率及研究钻井液对泥页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泥页岩和钻井液间压力传递测试装置可靠性好,实验结果与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相吻合,验证了可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泥页岩的膜效率及延缓压力传递的事实,为深入开展泥页岩井壁化学/力学耦合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气体钻井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气体钻井是利用气体代替钻井液作为循环流动介质进行的钻井作业,气体具有密度低、黏度低、对井筒施加压力低的特点。气体钻井的优点有:钻井效率高、有效保护油气层、防止井漏和黏附卡钻。为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气体钻井与常规钻井对比的基础上,从设计、烘干井壁、钻进、接单根等方面分析气体钻井需要关注的问题,得到关键点有:筛选适合气体钻井的井段,确定合理的注气量,并做好配套设计工作;好的钻具组合和匹配的钻进参数是提高钻井效率的基础,同时做好烘干井壁等配套工作;准确判断异常情况,迅速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顺利实施钻井液转换,这是保障气体钻井成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石油钻井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张绍槐  何华灿 《石油学报》1996,17(4):114-119
石油钻井工程是信息密集型行业,钻井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文中分析了石油钻井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解释和应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说明信息科学和智能技术在提高钻井技术水平上的重要性.提出了石油钻井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的研究目标、总体结构、逻辑结构设计和开发技术路线,并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翼山E32凝析气藏的地层特点,提出采用欠平衡钻井解决该地层的钻井问题,减少产层损害。论述了欠平衡钻井有关参数的确定和设计原则,并以南12井为例,对南翼山E32凝析气藏地层的欠平衡钻井设计及现场施工(包括所用设备、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等)情况进行了描述,说明欠平衡钻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该井的钻井实践表明,平衡钻井技术能有效保护油气层,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并降低钻井成本,是凝析气藏复杂地层钻井的一项重要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欠平衡钻井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欠平衡钻井的概念、优缺点、适用的地层、需要的设备、应考虑的因素、应用现状与前景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在我国开展欠平衡钻井工作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石油旋冲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旋冲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液动冲击钻具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性能测试、参数匹配进行了详细论述。实践证明,冲击和旋转联合作用的砂岩效果同纯旋转钻井相比,效率可提高40%~49.8%,中硬以上地层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降低钻井成本,提高井身质量,减少井下事故。在软地层中,可通过调节冲击钻具的性能参数,适当提高转数、冲击频率,同样可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钻井液的研制结果,其主要成份为失水控制剂NVA,增粘剂水合矾土和稀释剂SMK;讨论了这种钻井液的配制方法,配制条件;并从失水控制性、剪切稀释性、酸溶性、抗盐性及海上和深井的适应性等方面评估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