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来自环境资源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就对电网调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出现不仅能满足电网调动的智能化管理,还能加强电网调度工作的协调合作。它不仅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有效趋势。因此,本文针对智能电网下的电网调度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力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可缺少,电力设备的更新进化和日常维护更显重要,输变电设备是智能电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备,作为电力传输的基本设备,输变电设备出现故障必然影响整条电路甚至是整个电网的正常工作,作为电网运行的必不可少环节,我们势必要研究智能化输变电设备,确立它的内涵和目标,才能在未来智能化电网的运作中未雨绸缪,取得先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必须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大电网安全经济运行.针对调度值班期间需要监视和查阅大量业务数据、调度及变电运行人员身份和资格缺少必要的安全认证、调度指令缺少技术监护和有效的安全校核手段、按业务重要性来区分各个电话优先级的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调控辅助机器人平台,开展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在新一代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便于调度员全面、直观地感知电网信息,以提升安徽省调的工作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当代社会的日益进步,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要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要想达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话就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电力通信技术基本确定了电网智能化的所达到的等级.所以要想发展电力事业,就要加强智能电网的重视,使其发挥作用.以促进电力事业的持续性进步.本文通过电力技术方面,浅析了电力通信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意义,希望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环保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作为一项新兴的电力技术已成为世界主流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坚强的智能电网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本文从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主要特征及应用价值出发结合我国的电网发展实际分析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现状并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对于传统配电网运行效果来看,具有更强的自愈能力、安全性能以及电能质量,并且可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满足配电网与用户信息化和可视化管理要求.但是在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和运行中,因为电网结构和运营模式的差异性,传统的调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运行需求,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深入的研究,积极应用各项新型技术,以满足实际电网建设和市场运营要求,对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地区电网调度逐步建立了以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为了更好的集成这些应用系统,提高地区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分析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和Agent技术,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电网地区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模型,并对其结构,功能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是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概念而出现的,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目前已经有70多座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预计到2015年,新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超过8000座,变电容量超过20亿KVA。2016-2020年,实现新建变电站智能化率100%,新建智能变电站超过7700座,变电容量超过26亿KVA。作为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同时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和调整电压的重要电力设施,是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泞三流汇集的焦点,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意义重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及设备维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作为最主要应用能源之一,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做好电力供应工作,才能确保用电安全与稳定.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是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整个电力运行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文章分析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装备,加快其发展对于国家电网实现智能电网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中国计划建设的智能电网给通信技术、节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带来了革命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对电力需求的管理要求也上升了一个更高的标准。笔者就当前我国电力消费现状,分析了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如何适应并促进电力需求的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探讨智能电能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规范电力调度保障电网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的运行,保障电网安全.油田电网电力调度和地方电网电力调度,由于其单位定位、服务对象以及管理模式的不同,各自具有的相应的特点.将二者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有助于提高油田电网电力调度水平,促进电网安全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电网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了。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都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在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网络安全的层次、体系等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能够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估智能电网发展水平和潜在效果是规划与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有鉴于此,初步构建了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效果/影响指标体系。其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程度,而效果/影响指标体系则反映智能电网建设给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效益与影响。之后,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和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在智能处理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区别,着重分析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并论述了未来中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正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发展。阐述了智能电能表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电网中的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跨区互联电网的形成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运行特性和调度控制越来越复杂,以往的人工调度方法已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电网调度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电网调度系统要求采用集约化系统,提供对电网运行进行监视、分析、控制、调度计划编制、预警、和评估的功能,但现有的电网调度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上述功能,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设施都在朝着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力产业是国民生活的重要保障,电力产业的效率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与生产的效率问题。目前,智能电网也逐步成为电力产业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本文针对目前电力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的问题,内容分析了安全隐患的主要方面,从安全应用技术防范、完善安全策略和制度、对用户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智能电网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各种极端外部灾难的发生使得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子系统,迫切需要将三维地理信息、气象信息、雷电信息等外部信息引入电网的运行生产管理.深入分析电网对外部信息的感知以及与运行信息的相互融合技术;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SOA),建立融合电网调度的实时运行信息以及相关外部信息的监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地理图和电网接线图上的2D/3D混合显示,多维信息的智能表达.该平台已在某省级电力调度中心投入使用,扩展了电力调度信息的接入和融合,为电力调度监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业务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然而现有电力数据尚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等发展需求,智能电网需要能够反映电力能量流可观性的立体全景信息。为此,分析智能电网能量流时空多尺度大数据的概念,通过广域电网实时宽频带时空多尺度同步测量技术,可准确、可靠获取电网能量流全景数据,该纳秒级宽频数据能精确反映电力能量流特征。能量流时空多尺度大数据可为智能电网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全景数据信息,有助于解决电网动态安全稳定监控、复杂大电网建模降维与解耦、电网能量传递分析和暂态保护控制等电力系统科学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电网调度部门的智能变革是智能电网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首先阐述了电网调度的基本功能,接着介绍了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提出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基本要求,最后从电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电网运行方式在线分析技术、基于FCL的短路电流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在线辨识技术、电网经济运行与优化技术以及基于广域网的输电线路测距技术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