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试验,对豇豆饮料加工中α-淀粉酶酶解部分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化条件:α-淀粉酶添加量0.08%,pH 6.0,酶解温度64℃,酶解时间44min。采用以上工艺条件处理可为下一步的糖化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粉为原料,通过高温酶法液化后,添加葡萄糖淀粉酶进行糖化,以还原糖值(DE值)和葡萄糖质量分数(DX值)为评价指标,探讨糖化温度、糖化时间、pH值、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12h,pH值5.3,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45U/g。在此条件下,糖化液DE值为98.24%,DX值为98.16%。  相似文献   

3.
以降黏和液化后的小麦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将原料中的小麦淀粉制备为葡萄糖浆,并优化其糖化工艺以提高葡萄糖的回收率。探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普鲁兰酶添加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和糖化pH各单因素对糖化液还原糖含量(DE值)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3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0.17 U/g、糖化温度62 ℃、糖化pH3.9,糖化时间36 h,得到的DE值为69.45%。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出淀粉转化率为78. 70%,葡萄糖总回收率为23.82%。说明从小麦加工废液中制取葡萄糖浆是切实可行的,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用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双酶协同作用处理莲子浆,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莲子饮料澄清的最优工艺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高淀粉含量饮料的稳定性问题,对指导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莲子饮料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双酶协同作用处理莲子浆,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莲子饮料澄清的最优工艺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高淀粉含量饮料的稳定性问题,对指导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实际生产,优化糖化工艺条件,筛选其最佳使用条件,为酶制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目前玉米酒精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选择液化[拌料干物浓度(dry solid, DS)、液化pH、液化时间、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液化温度]和同步糖化发酵(葡萄糖淀粉酶剂量、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等)等过程主要控制参数建立实验室玉米酒精发酵方法。实验确定液化条件为拌料DS 25%、液化pH 5.6、液化时间120 min、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40 U/g、液化温度88℃,此时液化醪黏度(91.2±2.8) mPa·s、还原糖为(11.65±0.03) g/100 g,符合同步发酵玉米酒精的液化指标要求。实验确定同步糖化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淀粉酶剂量150 U/g、酵母接种量3%、发酵温度32℃,在该条件下酒精发酵过程稳定,CO2失重数据最大标准差为0.38,占相应CO2平均失重仅为2.96%;在发酵成熟醪中乙醇含量为(12.58±0.04) g/100 mL,发酵效率为97.71%,粮酒转化率为2.425 t/t,实验结果符合我国玉米酒精生产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可以为酒精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原辅料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优质花豇豆为原料,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获得最佳的稳定剂添加量。结果表明,所选稳定剂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10%,氧化羟丙基变性淀粉0.12%,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淀粉0.32%。按该比例所得豇豆饮料稳定性好,感官品质佳。  相似文献   

10.
以野葛为原料,采用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野葛糖化工艺条件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野葛糖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依次为酶解时间220 min、pH 4.2、酶添加量528 U/g、酶解温度58 ℃。在此工艺条件下糖化液DE值可达到(79.93±0.20)%。  相似文献   

11.
研究预处理条件对酒糟酶解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酶组合方式对酒糟进行酶解糖化,探索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汽加热处理(121℃,15min)后酒糟的酶解效果优于超声波(400W,15min),酒糟酶解糖化的酶添加顺序为先加纤维素酶后加糖化酶,酶添加量分别为纤维素酶(2000U/g纤维素)和糖化酶(1000U/g淀粉),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49.75mg/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石榴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的最优条件。方法以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石榴皮为原料,以石榴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对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4个单因素对石榴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的基础上进行L_9(3~4)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在液料比为20:1(m/V)的条件下,果胶酶添加量0.9%,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5min;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石榴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可达31.87%±0.27%。结论酶法提取石榴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高,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酶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4、溶剂pH4.5、酶用量O.4%、酶解温度45%、酶解反应时间120min.采用酶水解后,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为4.60%,较热水浸提法提高了17.05%,为酶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菇菌柄饮品酶法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养价值丰富、直接食用较困难的香菇菌柄为原料,用酶法制备香菇菌柄饮料.经试验测定酶解液中总糖、多糖、蛋白质占原料中相应成分的83.71%、62.81%、44.26%,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酶解液经调配正交优化,制得浅褐色、澄清、透明、酸甜适宜的香菇菌柄饮品.  相似文献   

15.
卞猛  周广田 《中国酿造》2017,36(11):180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藜麦啤酒糖化过程中不同的下料温度、料水比、投料水pH对藜麦麦汁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同时对藜麦啤酒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了品评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藜麦啤酒糖化工艺为下料温度60 ℃、料水比1∶5.0(g∶mL)、投料水pH值为5.0。在此最佳条件下,麦汁总黄酮含量可达0.32 mg/mL,原麦汁浓度为10.94 °P。藜麦啤酒具有藜麦特有的清香,泡沫洁白细腻,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啤酒国家标准优级。  相似文献   

16.
均匀设计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香酵母H1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对其产酯的发酵工艺包括菌株生长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和产酯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香酵母H1产酯最优发酵工艺为菌株生长时间18 h,乙醇发酵时间74 h,产酯发酵时间20 h。在此最优发酵工艺下,发酵液中总酯含量为2.46 g/L,乙酸乙酯含量为2.16 g/L。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有助于促进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的积累,对于改进白酒生产工艺,提高白酒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07-112
为了优化甘薯薯片油炸工艺,采用单因素与均匀设计法相结合,以甘薯薯片含油量、亮度L~*值、黄色b~*值为指标,并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优化最佳工艺组合为:切片厚度2 mm,热烫时间1 min,食盐浓度3%,食盐浸泡时间15 min,预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90 min,油炸温度130℃,油炸时间2 min。优化工艺得到的甘薯薯片含油量低于市售薯片,亮度L~*值和黄色b~*值高。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解技术研究其糖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糖化时间、糖化温度、糖化酶添加量、糖化pH、料液比)基础上,选取糖化时间、糖化温度、糖化酶添加量、糖化pH四因素,以糖化率(DE值)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木薯淀粉的糖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时间15 min,超声功率900 W,糖化时间100 min,糖化温度65 ℃,糖化酶用量5 g/L,糖化pH4.7,料液比9:20 (g/mL)时,DE值达到98.98%。SEM结果显示木薯淀粉超声前后形貌有差异,FT/IR检测显示,木薯淀粉主要组成单糖为葡萄糖,且经GC-MS对木薯淀粉水解后糖化液分析得出其成分只有葡萄糖,这可为木薯淀粉糖化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小米、藜麦为原料,探讨了二者复配后最佳的液化、糖化条件及乳化剂、增稠剂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小米-藜麦复配谷物粉的最佳液化及糖化条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体系稳定剂添加配方。结果表明,最佳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6 U/g,作用时间40 min,液化温度70℃,p H7;最佳糖化条件为:β-淀粉酶添加量120 U/g,糖化温度65℃,作用时间60 min,p H6.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0.05%,蔗糖脂肪酸酯0.05%,黄原胶0.064%,CMC 0.008%,海藻酸钠0.036%。此工艺条件下的小米-藜麦饮品中还原糖含量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