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涂膜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冷藏期间品质、花色苷合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杨梅果实分别置于0.5%、1%、5%和10%的HPMC溶液中浸泡10 min,随后在室温下缓慢风干以在果实表面形成稳定涂膜,最后将果实于1℃下贮藏8 d,每隔2 d取样测定果实品质和生理指标、花色苷含量以及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丰度。结果显示:采用5%的HPMC涂膜处理较其他处理浓度可更为有效的降低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提高TSS和TA含量以及感官分数并抑制p H值的上升;5%HPMC涂膜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延缓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另一方面,经5%HPMC涂膜处理的杨梅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PAL1和CHS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并伴随着果实花色苷的积累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提升。由此推测,5%HPMC涂膜处理可显著延缓杨梅果实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并降低呼吸底物的消耗从而维持果实品质和风味,并可有效诱导杨梅果实贮藏期间PAL1和CHS基因的表达以促进花色苷类物质的合成,最终提高了果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梅果汁花色苷及其色泽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氧、维生素C(Vc)、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以及光等因素对杨梅汁花色苷及其色泽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杨梅汁花色苷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r<0.98)。氧及Vc均不利于花色苷及色泽保存。复合铝箔袋装杨梅汁其花色苷和色泽稳定性很高,涂料罐则又不宜装杨梅汁。低温(4℃)贮藏八个月的杨梅汁花色苷及其色泽变化甚微,高温(37℃)贮藏对花色苷和色泽破坏严重,一个月内杨梅汁即失去原有紫红色而呈褐色,且瓶底有大量褐色降解物。曝光贮藏会促进杨梅汁花色苷降解和色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梅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杨梅花色苷资源,时杨梅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pH值、提取时闻和料液比等单因素的浸提效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3个主要的影响因子.即: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杨梅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即: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40℃、提取液pH3、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杨梅花色苷的提取率为91.83%.利用AB~8、D101和ADS-17 3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杨梅花青素.结果表明:ADS-17对杨梅花色苷基本无吸附,AB-8和D101分离杨梅花色苷的效果相近.以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为洗脱荆,上样pH3时,两种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提取物中花色苷得率分别为70.00%和67.08%,产品得率分别为1.44%和1.3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贮藏温度对蓝莓汁花色苷降解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蓝莓汁在4、25、37℃贮藏120期间色泽的变化以及贮藏期间总花色苷和单个花色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4℃下蓝莓汁颜色保存较好,25、37℃变化较大,而贮藏期间总花色苷和单个花色苷呈下降趋势。与零级动力学模型相比,总花色苷和单个花色苷在25、37℃下的降解更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4℃总花色苷的降解与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小,单个花色苷中有4种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温度越高,花色苷的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越大,降解速度越快,半衰期越短。含有半乳糖苷的花色苷,其半衰期较阿拉伯糖苷的花色苷略长。总之,蓝莓汁色泽的改变与花色苷的降解密切相关,在较低温度下贮藏,可以明显减少花色苷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桃果采后色泽的影响,探讨光照对桃果花色苷代谢的调控机制,本实验以‘中桃九号’为实验材料,在(22±1)℃条件下对桃果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红、绿、蓝、白光),光照时间12 h/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光照处理后桃果色泽、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结构基因和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绿光对桃果皮着色没有明显影响,白光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蓝光能显著促进桃果皮色泽的提升,采后第6天时蓝光处理组桃果皮花色苷含量达到27.26mg/kg,分别是白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4.48倍和10.34倍。在蓝光作用下,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以及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在大多数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他光照处理组(P<0.05)。其中,结构基因PAL、CHS、F3H、DFR、ANS、UFGT和转录因子MYB10.1的表达水平与桃果皮色泽参数以及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蓝光处理通过上调花色苷合成通路诱导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光照调控植物花色苷代谢机制的理解,同时为研发桃采后色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草酸处理对塔罗科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和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罗科血橙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贮藏期间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等,研究草酸(oxalic acid,OA)处理对塔罗科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以及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OA处理显著提高了血橙在贮藏过程中的花色苷含量,同时提高了血橙果实中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Ruby,PAL,C4H和F3’5’H)的转录水平以及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和糖酸比,其中以质量浓度为5 g/L的草酸(OA3)处理效果最佳,贮藏至20 d时,OA3处理组血橙果汁花色苷含量为13. 34 mg/L,而CK组血橙在贮藏至20 d时果汁花色苷含量仅为6. 50 mg/L,同时OA3处理组果实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均高于CK组及其他质量浓度OA处理组。血橙采后草酸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塔罗科血橙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黄酮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泡型杨梅酒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时期酒中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以及色度的变化,研究黄酮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结果表明:浸泡型杨梅酒在不同贮藏时期,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91天达到最高值0.028mg/mL;花色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63天达到最高值22.38mg/L;酒中杨梅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黄酮含量与色调角、最大吸收波长和花色苷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浸泡型杨梅酒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储藏时期酒中多酚含量、花色苷含量、最大吸收波长及色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多酚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型杨梅酒在不同储藏时期,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酒中杨梅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与最大吸收波长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粉红"杨梅果实采后抗氧化活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果实(10±0.5)℃贮藏期间果实颜色,抗氧化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下降,维生素C含量减少。CIRG值、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积累增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采后贮藏期间,杨梅果实CIRG值与果实中花色苷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且抗氧化能力随着果实中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也呈显著正相关。IAA和GA3含量的降低,提高了杨梅果实采后对ABA和乙烯的敏感性。同时,贮藏前期ABA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杨梅果实对低浓度乙烯的生理响应,从而促进果实花色苷的积累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对哈密瓜蔗糖代谢途径中14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修臻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14,35(2):271-276
为了系统研究哈密瓜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蔗糖积累和呼吸代谢情况,在不同贮藏温度(0、5、10、 15、20、25、30、35、40、45 ℃)测定哈密瓜外果皮、内果皮、外果肉、中果肉、内果肉5 个部位蔗糖、乳酸、呼 吸代谢途径中14 种酶的基因表达活性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哈密瓜果实5 个部位中蔗糖转化酶和乳酸脱氢酶活 性最高,其活性大小依次为:内果皮>外果肉>外果皮>中果肉>内果肉;哈密瓜在5 ℃贮藏时,包括蔗糖转化酶 和乳酸脱氢酶的14 种酶的活性均处于最低水平,可见5 ℃可有效地控制蔗糖代谢,是哈密瓜的最适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1.
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本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春美'桃为试材,采后用200 mmol/L的蔗糖浸泡处理后于常温((20±1)℃)条件下贮藏,并测定采后蔗糖处理桃的品质指标、果皮花色苷含量、内源糖含量和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 表明,外源蔗糖处理对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  相似文献   

12.
UV-C处理对杨梅采后品质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譞  姜璐璐  王焕宇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5,36(12):255-259
以“东魁”杨梅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品质、抗氧化活性、苯丙烷类代谢产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杨梅果实先用0、1.5、3.0、4.5、6.0 kJ/m2剂量的UV-C照射处理,然后转入5 ℃贮藏12 d。结果表明,3.0 kJ/m2 UV-C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缓了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了果实品质;UV-C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查尔酮异构酶和肉桂醛羟化酶等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总酚、花色苷、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保持了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在1℃8d贮藏期间品质、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及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1℃贮藏期间,杨梅果实腐烂率逐渐上升而品质和抗氧化活性逐渐下降,果实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和主要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和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活性在贮藏前4 d呈上升趋势,然后不断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因此,杨梅果实采后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与与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远  宋江峰  刘春泉  李大婧 《食品科学》2014,35(18):185-189
以‘新大粒1号’菜用大豆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1、5、10、20 ℃)条件下菜用大豆蔗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菜用大豆蔗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均呈整体下降趋势,1 ℃有效控制了蔗糖降解;酸性转化酶(AI)活性在第1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不受贮藏温度影响;20 ℃条件下中性转化酶(NI)活性持续增加,至第4天达到最大值,其他温度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蔗糖合成酶(SS)活性略有降低后快速升高,至第4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整体下降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酶活性与糖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这表明SPS可能与‘新大粒1号’菜用大豆中蔗糖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处理对采后鲜莲子乙烯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NO处理新鲜"太空莲36号"莲蓬,在(25±1)℃下进行贮藏,通过分析莲蓬和莲子色差及表型,筛选出适宜的NO处理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NO处理对鲜莲蓬呼吸作用,鲜莲子品质变化和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mmol/L的NO处理可有效保持莲蓬及莲子品质,减缓贮藏期间莲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下降,抑制2~4d的莲蓬呼吸速率及4d后莲子的乙烯释放量19.93%以上,以及莲子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同时抑制了莲子4 d后的ACC合成酶(ACS)46.72%以上,和2~4 d的ACC氧化酶(ACO)活性14.79%以上;并保持其较高的蛋氨酸(Met)含量(但对S-腺苷蛋氨酸(SAM)含量影响并不显著),从而延缓了莲蓬及莲子常温货架期2~3天。综上所述,NO处理能够有效保持莲子品质及其抑制乙烯的合成,从而延缓了莲蓬及莲子的衰老,本研究对莲蓬及莲子的采后保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处理对草莓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100、300、500 μmol/L)褪黑素(melatonin,MT)对草莓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腐烂程度、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外源MT处理对‘ 红颜’草莓贮藏期间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3 个不同浓度的MT均能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下降,并维持抗坏血酸含量,其中300 μmol/L MT处理的效果最好。此外,还发现300 μmol/L MT在低温(4 ℃)下对草莓贮藏12 d内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提升:减缓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的上升,维持谷胱甘肽与抗坏血酸含量,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因此,MT处理可成为延长草莓贮存寿命并维持其品质的有效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蓝靛果果渣花色苷(Lonicera caerulea residue anthocyanin,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肥胖模型对照和低、中、高剂量花色苷共5组,即4.0、40.0、120mg/kg bw.d的花色苷灌胃,基础对照组和肥胖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1.2g/kg bw.d);连续28d后,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脂肪、肝脏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以及肝脏脂肪酶(LPS)、肝脂酶(HL)、脂蛋白脂肪酶(LPL)、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LCRA能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使肝脏LPS、HL、LPL、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强,MDA的生成量显著减少。结论: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有效减少肝脏过氧化损伤,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实验分别设置不同浓度(0.25、0.50、0.75 mmol/L)褪黑素对香菇进行喷淋处理,通过贮藏42 d内对香菇采后硬度、褐变度、亮度及开伞度等表观品质的测定,筛选得到0.50 mmol/L褪黑素处理浓度效果最好;在该处理浓度下进一步探究了褪黑素处理对香菇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并观察了贮藏28 d时香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50 mmol/L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菇采后呼吸强度,抑制细胞内活性氧代谢产物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和羟自由基生成能力;贮藏结束(42 d)时,褪黑素处理组香菇的呼吸强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羟自由基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44%、39.1%、24.4%,褪黑素处理还可以减少香菇细胞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维持较低的羰基化蛋白水平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且褪黑素处理组香菇的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褪黑素处理组香菇细胞壁和线粒体形态维持较好。综上,褪黑素处理可以有效维持香菇采后品质,降低活性氧代谢产物生成速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减少活性氧对机体的伤害,其中,0.50 mmol/L处理组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