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鑫  邓桂春  赵丽艳  高虹  张欣 《辽宁化工》2005,34(9):369-371,375
合成不同类型的PVA/Gelatln复合树脂,并通过吸附解吸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筛选出最佳树脂PJ11,并对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J11树脂对银杏黄酮有选择性吸附,是一种较适宜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以松香基功能高分子为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的对甲苯胺进行静态吸附,探讨了pH值、对甲苯胺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并考察了解吸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工艺条件为:pH值7.5、对甲苯胺初始浓度1500mg.L-1、温度30℃、吸附时间5h,在此条件下,松香基功能高分子对对甲苯胺的吸附量达82.13mg.g-1;采用1%HCl溶液进行洗脱,解吸率为96%。  相似文献   

3.
吸附树脂提取分离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杏叶中含有具有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吸附树脂是提取分离银杏叶提取物(GBE)-银杏黄酮化合物和银杏内酯化合物的有效试,本文综述了树提取分离GBE的机理,比较了用不同树脂提取分离GBE的分离效果,并总结了影响吸附树脂分离提取GBE的多种因素,为树脂提取分离银杏黄酮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蔗糖酯界面吸附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离温度、蔗糖酯溶液浓度、进气速度和填料形式对蔗糖酯界面吸附分离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速度、分离温度和填料形式对分离的影响较大。较好的工艺条件为分离温度80℃,浓度0.5g/L,进气速度200mL/min,使用筛板式填料。  相似文献   

5.
廖世珍  曹德榕 《现代化工》2004,24(Z1):59-61
国内制备松香和松香酯乳液主要采用常温常压转相贩性剂制备松香乳液,国外则普遍采用阳离子高分子分散剂来制备阳离子松香乳液.国内有关松香酯乳液制备的研究较少,其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国外大部分公司采用非离子型改性的阴离子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6.
王怡红  崔群 《化工时刊》1998,12(10):19-21
论述了以改性聚酰胺为柱填料对银杏黄酮进行柱层析精制的基本原理,测试了全用使用该法时的柱层析寿命,分析了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并用实验证实了“先萃取后上柱”的新方法。有效延长了柱寿命,改善了GBE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悬浮聚合法合成含松香基的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Qu-MIP)。研究了Qu-MIP对槲皮素的吸附和解吸平衡条件,并对Qu-MIP的特异性吸附性能以及其选择分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Qu-MIP对槲皮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为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富集纯化黄酮类活性成分槲皮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3):412-416
用松香基吸附树脂(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分离和提纯麻黄草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结果表明,松香基吸附树脂对麻黄碱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191.2 mg/g,最大动态吸附量为15.8 mg/g,树脂对麻黄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粒内扩散模型。在最佳条件下,经松香基吸附树脂分离提纯后,麻黄碱的固含量从14.6%提高到73.8%(提高到原来的5.05倍),吸附树脂重复使用2次,分离提纯效果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以改性聚酰胺为柱填料对银杏黄酮进行柱层析精制的基本原理。测试了使用该法时的柱层析寿命,分析了影响柱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并用实验证实了“先萃取后上柱”的新方法。有效延长了柱寿命,改善了GBE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蔗糖硬脂酸单酯、双酯溶液和单酯双酯混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运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计算蔗糖硬脂酸酯混合物体系的体相表面相分离系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蔗糖硬脂酸单酯和双酯的平均分离系数为13.24。  相似文献   

11.
以松香、乙二醇为原料,合成松香乙二醇单酯,再与丙烯酸反应,得到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催化聚合得到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再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过氧化氢氧化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测定了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及其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孔径、溶解性和差热等各种性能。BET法测定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的比表面、孔径分别为 0.3185 m2/g, 60~90 nm;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别为 9.3669 m2/g, 50~90 nm,说明所合成的聚合物为大孔树脂;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及其氧化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分别为每 100 mL 0.0272 和 0.00482 g;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的交联度为 12.3%;两种聚合物失重 5% 时分别对应的温度为259.8和 307.8℃;在30~550℃的温度范围内样品没有明显的软化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表明聚松香乙二醇酯丙烯酯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250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脱氢枞酸烯丙基酯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以草酰氯为酰基化试剂,先合成脱氢枞酸酰氯,然后再与烯丙醇酯化,合成脱氢枞酸烯丙基酯。并分别采用了FT-IR、GC-MS、13C NMR 和 DSC 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脱氢枞酸烯丙基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松香、十二醇为原料,在无溶剂和氮气保护下,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环保型增塑剂松香十二醇酯。在催化剂的筛选及最佳反应温度确定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详细研究了松香十二醇酯的合成工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松香中树脂酸与十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催化剂浓H2SO4用量为松香质量的5%,反应温度控制在140~145℃,反应时间为8 h。由此合成的产物产率为75.1%。然后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即为目标产物松香十二醇酯,而其主分解温度为295℃,可以作为具有一定耐温性能的环保型增塑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溶剂气浮法分离富集银杏叶黄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杏叶浸取液为研究体系,对溶剂气浮法分离富集银杏叶黄酮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气浮溶剂种类、气浮溶剂与料液体积比(Vs/Vi)、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溶液pH、气浮气速和气浮时间对气浮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为气浮溶剂、正辛醇与料液体积比1:10、表面活性剂SDBS浓度100 mg/L、料液pH 3.0、气速100 mL/min、气浮时间60 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比与回收率分别为5.73和59.76%.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松香聚氧乙烯蔗糖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丙烯酸松香、聚乙二醇、蔗糖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松香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IR谱、TGA谱进行结构表征 ,对其表面性质进行了测定及探讨。结果表明 :在合成反应中 ,中间产品的最佳控制条件为酸值≤ 6mgKOH/g ,溴值≤ 2 84 5mgBr2 /g。中间产品的n(PⅡ)∶n(蔗糖 ) =1 0∶2 0 ,w(复合催化剂 ) =2 % ,反应时间 6 0h ,各阶段反应温度分别为 2 2 0、180、10 5℃ ,产率为92 5 %。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硅胶柱层析力方法,选择一系列极性递增的混合溶剂体系为梯度洗脱剂,对松香酸聚氧乙烯酯(PORE)中单,双酯及聚乙二醇组分进行了定量分离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松香酸聚氧乙烯酯中单酯含量70-80%,双酯10~20%聚乙二醇-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对苯二甲酸、氯化亚砜、1,4-丁二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液晶基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再与对苯二异氰酸酯、1,3-双(氨丙烷基)四甲基二硅醚反应制备了含醇酯基有机硅聚氨酯液晶聚合物。采用FT-IR表征其结构,XRD、TG-DSC研究了聚合物的液晶性质及热稳定性。将液晶聚合物作为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固定液,测定该色谱柱的相对极性及取代苯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最适合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该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为63.8 mg·g-1,静态洗脱率为91.2%,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为14.0 mg·g-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4倍树脂体积,树脂可重复使用7个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自制固体碱K2O/Al2O3和Na3PO4/MgO为催化剂,1,2-丙二醇为反应溶剂,催化松香与蔗糖合成松香酸蔗糖酯。以酯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负载量、反应时间、松香与蔗糖质量比对松香酸蔗糖酯合成的影响。通过S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松香酸蔗糖酯的乳化、发泡、表面张力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K2O/Al2O3与Na3PO4/MgO比表面积分别为142.52和19.38m2/g;在松香酸蔗糖酯的合成反应中,催化剂K2O/Al2O3的活性高于Na3PO4/MgO。K2O/Al2O3为催化剂时,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125℃,K2O/Al2O3催化剂用量3%,催化剂中K2O负载量30%,松香和蔗糖质量比1:2,该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8%。合成的松香酸蔗糖酯与市场广泛使用的脂肪酸蔗糖酯相比,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