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铜矿能否被有效抑制是铜钼分离的关键,而Na2S等传统抑制剂大都存在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损害职工健康等问题。为了获取低毒、低用量的高效抑制剂,对借助CAMD技术设计合成的3种新型有机抑制剂和3种常规抑制剂分别与黄铜矿的相互作用能进行了比较,并通过试验比较了实际的抑制效果,对最优抑制剂适宜的pH条件进行了确定。MS软件计算的与黄铜矿的相互作用能的强弱顺序为BK511>BK509>BK516>巯基乙酸钠>Na2S>NaHS,即BK511在铜钼分离时的抑铜效果最好;BK511在弱碱性环境下的抑铜浮钼效果理想;BK511总用量为7.4 kg/t情况下,采用2粗1精、钼精矿1再磨(-0.038 mm占78%)后5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某铜钼混合精矿,最终获得了钼品位为46.31%、回收率为89.94%、含铜1.04%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22.69%、回收率为99.97%、含钼0.033%的铜精矿,BK511用量明显低于现场Na2S的用量,且环境污染程度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2.
CMSD是以硫化钠和硫氢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一种新型铜钼分离浮选抑制剂。以黄铜矿和辉钼矿单矿物为对象,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CMSD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MSD在黄铜矿(112)面和(101)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辉钼矿(001)面不发生化学吸附;CMSD在黄铜矿(112)面和(101)面上的吸附是通过CMSD中的HS-同时与这2个晶面上的Cu、Fe原子作用完成的;CMSD对黄铜矿的抑制是利用HS-吸附在黄铜矿的表面,降低黄铜矿的表面能,影响混合烃油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从而降低黄铜矿的浮游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铜、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二者主要来源于斑岩型铜钼矿。浮选处理该类矿石资源时,通常采用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获得铜精矿和钼精矿。然而,由于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接近,为了较好的将二者有效分离,常需加入一定量抑制剂以调控二者表面湿润性,进而实现高效铜钼分离。因此,抑制剂一直是铜钼分离的核心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铜矿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展望了未来铜钼浮选分离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实现绿色高效铜钼分离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硫化铜铅混合精矿难分离,剧毒抑制剂应用广泛的现状,研发了新型无毒抑制剂YZJ(亚硫酸钠+硅酸钠+CMC)。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混浮-脱药-抑制分离的工艺,采用丁基黄药为混合浮选的捕收剂,Na2S为脱药剂,YZJ为抑制剂,Z200为分离的捕收剂对铜铅分离作业的浮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定以及电化学测试,考察了黄铜矿和方铅矿与不同药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200对黄铜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作为黄铜矿和方铅矿分离流程的捕收剂使用,新型抑制剂能够在铜铅分离中有效地抑制方铅矿,能够高效实现铜铅分离。  相似文献   

5.
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型铜矿物抑制剂(代号CD)进行铜钼精矿浮选分离的试验结果,用CD药剂3.8kg/t,当给矿钼品位分别为0.151%、0.213%和0.335%,铜品位分别为25.55%、25.46%和23.85%时,得到含钼分别为12.22%、17.38%和13.05%的钼粗精矿,钼回收率分别为93.79%、89.78%和86.13%。CD药剂是一种可取代常规抑制剂硫化钠、实现铜钼分选的优良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巯基乙酸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提出了巯基乙酸与黄铜矿化学竞争吸附和电化学还原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巯基乙酸在黄铜矿表面的化学竞争吸附和电化学还原协同作用,使巯基乙酸在吸附与矿物表面的同时能解吸矿物表面黄药,从面坚黄铜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抑制剂DAs分离铜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对高砷铜矿采用石灰、次氯酸钾、高锰酸钾、鞣酸、DAs等不同抑制剂进行降砷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除砷药剂DAs分离铜砷效果最佳,在不影响黄铜矿回收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毒砂的有效抑制.对含砷为6.22%的高砷铜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铜精矿砷含量可以降至0.43%,铜回收率为94.46%.  相似文献   

8.
新型抑制剂浮选分离黄铜矿和辉钼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型抑制剂DPS 对铜钼人工混合矿和铜钼混合精矿的分选性能, 并探讨了它对黄铜矿的抑制与矿浆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DPS 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在矿浆pH 值为10 左右分选w(Mo)=15.14%、w(Cu)=2.03 %、w(Pb)=0.09%的铜钼混合精矿, 获得w(Mo)=28.26%、w(Cu)=0.96%、w(Pb)=0.035%的钼精矿, 钼回收率为94.75 %。DPS 对黄铜矿的抑制与其降低矿浆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铜钼浮选分离所使用的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出新型辉钼矿的抑制剂以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开发黄腐酸(FA)作为新型高效的辉钼矿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抑制剂浓度、矿浆pH、捕收剂浓度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Zeta电位表征手段探究F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浮选试验结果表明,FA在pH为4~12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辉钼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的浮选影响不大;FA能够显著地扩大辉钼矿和黄铜矿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在pH为9,FA浓度为200mg/L,SIBX浓度为20mg/L条件下,人工混合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黄铜矿回收率高达70.20%,辉钼矿回收率仅有16.83%。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FA能够克服静电斥力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并且FA与SIBX在黄铜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IBX能够取代黄铜矿表面已吸附的FA,使其表面恢复疏水性,而SIBX几乎不影响FA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使辉钼矿表面保持亲水性,从而能够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0.
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新型有机抑制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华  刘建国 《有色金属》1997,49(4):29-33,44
在硫化矿物浮选分离中有机抑制剂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机抑制剂具有种类多,来源广,抑制能力强等优点,采用德兴铜矿石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CTP在铜硫矿物浮选分离中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H9~10,CTP用量为60g/t时,可有效实现铜硫矿物浮选分离,精矿铜品位达到24%,作业回收率为97%。  相似文献   

11.
李军 《矿冶工程》1994,14(4):24-26
以来源广、成分稳定的石油化工副产品为原料, 合成了一种新型脉石抑制剂YI。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原为液状的YI, 经干燥制成粉状后, 在胶磷矿浮选中的抑制性能保持不变, 在磨矿细度-200目占90%、浮选温度45℃、碳酸钠5.4 kg/t、水玻璃1.32 kg/t、YI1.18 kg/t、脂肪酸皂0.62 kg/t的条件下, 对含P2O5 18.69%的原矿, 经一粗二精闭路流程选别, 可获得含P2O5 31.02%的精矿, 回收率85.06%。  相似文献   

12.
氧压酸浸法处理浮选铜锌混合精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浸氧压酸浸技术,从难以浮选分离的铜锌混合精矿中综合回收了铜、锌、铅和硫,制备出硫酸铜、硫酸锌、三盐基硫酸铅和硫磺4种产品。流程合理畅通,产品质量好,各金属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3.
吴熙群  鞠义武 《矿冶》1997,6(4):25-29,19
究了含有独居石、钛铁矿、锆英石、金红石和锡石的潜水层以下海滨砂矿中毛矿精选新工艺,毛矿重选富集后湿式强磁选。磁性产品在自然pH值条件下,添加水玻璃、MS-5浮选独居石,浮选精矿经磁选后得品位高于65%的独居石精矿;独居石浮选尾矿通过磁选得到钛铁矿精矿。非磁性产品用摇床丢尾并将有用矿物分成3组粗精矿和1组中矿,锆英石粗精矿和中矿采用分流流程、捕收剂B3和抑制剂RW,在弱酸性条件下浮选,浮选精矿电选除钛后得锆精矿特级品和一级品;锆英石浮选尾矿经电选和金红石粗精矿采用浮选-电选流程均可获得含TiO2高于90%的金红石精矿。锡石粗精矿用电选精选得锡石精矿。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红山铜矿铜精矿品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红山铜矿原矿性质与开采初期相比发生了变化,使浮选的铜精矿品位仅为21%~23%。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影响铜精矿品位的主要原因是铜矿物与黄铁矿、石英等杂质的连生体增加。经过多方案探索,采用粗精矿再磨的方法使铜精矿品位从24.18%提高到了28.66%,并利用小型试验结果开展连续扩大试验,使铜精矿品位由20.71%提高到28.30%。从技术上解决了生产中铜精矿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铜精矿、金精矿和转炉渣为原料,混合入诺兰达炉进行富氧熔炼,探讨了在诺兰达炉中处理金精矿对工艺条件的影响。100kg级扩大试验表明,在富氧空气含氧35%~40%、Fe/SiO2=1.68时,熔炼效果较好,渣含铜1.22%,含金0.29g/t、银17.5g/t。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美某斑岩型铜钼伴生矿进行浮选工艺试验研究。使用常规药剂,在-74μm 50%的入选粒级下,采用粗选抛尾、再磨精选、铜钼分离、钼精选流程闭路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含铜36.03%、铜回收率89.83%和钼精矿含钼46.60%、钼回收率75.77%的优良指标,为开发利用该特大型铜钼矿提供了工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蒙古额尔登特铜矿的电化学控制浮选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孙传尧  王福良等 《矿冶》2001,10(1):20-26
以铜钼硫化矿浮选体系中的电化学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在硫化矿表面发生的 5类典型的阳极氧化反应在处理斑岩铜矿过程中的浮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在抑硫混合浮选铜钼过程中关键是控制好第 1、2类阳极反应 ,同时注意到第 3类阳极反应 ;在混合精矿脱硫浮选中应主要控制第 1、4类阳极氧化反应 ;在铜钼分离浮选中要求严格控制第 4、5类阳极氧化反应。本文还介绍了针对额尔登特铜矿石的电化学控制浮选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新型抑制剂BK510浮选某钼矿矿石。试验结果表明,以BK510作为抑制剂、煤油作为捕收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两段再磨、七次精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钼精矿含钼51.07%,钼回收率89.09%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难选铜钼混合精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脉动高梯度磁选法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细粒弱磁性成分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磁性产品的质量,防止介质堵塞。我们首次将这一磁选新技术用于分离细粒难选铜钼混合精矿。试验结果表明,它可预先分离产率70%以上的低钼高品位铜精矿,使钼在非磁性产品中得到相应的富集,大大减少后续精选作业的矿量,降低药剂耗量和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铜矿山残留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凤琴  杨佼庸 《矿冶》1996,5(1):63-68
本文阐述了开采完毕的矿坑中硫化铜矿的细菌浸出小型试验及模拟矿层结构的柱浸试验。其结果表明,残留疏化铜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粒度为-0.074mm的矿石经7天细菌浸出,铜的浸出率可达20%,加入一定量Ag ̄+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至80%~90%,同时抑制了铁溶出。在模拟柱浸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有很大影响,粒度为20~100mm的矿石经134天的细菌浸出,铜浸出率可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