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明君 《模具制造》2003,(10):55-57
模具钳工装配时,由于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有许多部位很难测准。为此,笔设计了“精测尺架”供模具钳工装配、检测使用,它不仅可轻松稳定地保证测量精度,而且有些原来很难测量的部位都能测量到0.01mm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美、日模具工业的水平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模具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模具工业每年生产额增长很快,已超过机床行业。专业厂或模具车间大多采用“钳工当家”的生产方式,即钳工对整副模具制造过程负责到底。这样有利于保证模具的装配精度,质量好,该副模具的维修也由同一钳工负责到底。对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3.
《模具工业》2014,(9):J0003-J0003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已由过去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经营逐步过渡到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经营,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塑料模行业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塑料模的质量、稳定性、制造精度和标准化程度明显低丁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调镗刀和专用磨头,在铣床上加工多孔管、棒挤压模工作带,代替了传统的电加工和钳工手工抛光方法,使模具工作带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门外板拉深模淬火后模具的变形的问题,采用对拉深模淬火后超硬加工的方法,即底面+结构面初加工→型面半精加工→淬火→底面+结构面精加工→型面精加工→钳工研调。改进工艺后,通过三坐标精度检测数据,淬火后超硬加工方式在保证了模具加工精度的同时,保持了模具原有的淬火硬度,减少了钳工研配、调试时间,并为CAE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了CAE的准确性。此工艺方法提高了模具的制造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的模具,无论是在寿命、制造周期,还是在模具本身精度和制造成本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偏低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本人根据多年从事工模具设计制造的体会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认为,近年来由于新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小型电机转子冲片复合模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装配要点。该模具通过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方法和钳工装配手段,满足了凸模小、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完全达到了设计和使用要求,模具使用寿命长,冲片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张志鸣 《模具制造》2001,1(7):41-45
模具钳工是塑料模具加工制造的主体,它区别于一般钳工,除了应具备一般钳工所具有的基本技能外,还需掌握其它一些更深层次技能和知识,如:懂得模具设计的技能,还需熟悉各种模具加工工艺;更要懂得所成型材料的工艺特性和设备,等等。总之,模具钳工应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些中小型模具企业中广泛采用的“无图纸加工法”,即边设计边生产,  相似文献   

9.
《模具工业》2013,(11):39-39
<正>模具钳工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模具的品质。据调查,模具钳工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以致老一辈钳工退休后,有可能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而现有的模具钳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接受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完全依靠工厂内传统的"师徒传帮带"方式一步步  相似文献   

10.
《模具技术》1994,(5):55-63
模具加工中最后阶段的工作是将精加工完毕的模具零件和预先准备的模具标准件装配在一起组成一副模具。在模具装配过程中,模具钳工需进行许多工作。其中包括对部分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模具零件进行抛光;对模具零件的某些部位进行倒角、去毛刺、铰它、攻丝等加工;调整冲截模中凸、凹模的间隙;对注塑模型腔和型芯的研配等。在模具加工中,抛光和装配工作与模具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即使模具零件都符合要求,如果装配不佳就会降低模具的综合精度和使用寿命。由于目前模具的抛光和装配工作大部分仍用手工操作,固而加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技能。近几年来,为了改善模具抛光和装配的落后状态采取了以下这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职组模具制造技术的比赛题目是“小夹子塑料注塑模”的制造,题目要求参赛选手按照图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并完成模具的装配.从图样可以看出模具比较小,要求生产量在3,000件以内,模具的结构是典型的两板模并不复杂,由于时间比较短加工的零件比较多,主要考核选手的加工能力和模具钳工的装配水平;同时也考核零件加工的工艺编排以及装配顺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模具专业的学生要求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在校所学的各科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应用,又是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实践经验,如钳工、数铣等实践课程。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塑料模实习,使学生在模具工艺的优选、工量具的应用、常用软件的掌握以及模具装配和零件测绘等都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使之能够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赵昌胜 《模具制造》2011,11(4):83-86
简要分析了精密复杂模具的热处理变形,并提出了几种常用精密复杂塑料模具钢,同时介绍了精密复杂模具的预硬型热处理、时效硬化型热处理、沉淀硬化热处理、渗氮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和深冷热处理,其核心是为了减少模具的变形,提高模具的精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精密慢走丝数控机床在模具加工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特别在塑料模,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的生产过程中,慢走丝线切割加工能很好地保证模具零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从而保证模具的装配精度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在加工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一些工艺和技巧,能够大大地减少模具零件的报废,同时也给模具制造成本和周期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型电机复合模具的制造工艺和装配要点。通过对凸模、凹模拼块的结构改进,简化钳工组装和制造工艺,能提高效率,并且工艺质量好,满足高精度模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精铸模具的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叙述了熔模精铸模具、陶瓷型精铸模具、石膏型精铸模具和加压精铸模具的应用情况。精铸模具与机加工模具比较,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还对陶瓷型精铸模具技术提出了6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离心精密铸造充型过程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达鸣  李鑫  安阁英  郭景杰  贾均 《铸造》2002,51(1):39-43
建立了离心力场下铸造充型流动的数学模型 ,在自行研制的三维铸件充型 /凝固模拟软件 (CASM 3DforWin dows)基础上 ,研制开发了相应的离心力场铸造充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钛合金薄壁铸件在重力场下及不同离心精密铸造工艺条件下的充型过程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在离心力场下金属液的薄壁充型能力比重力浇注强得多 ,而“拐头反充”式离心浇注方式是一种合理的离心力场下的铸造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赵昌胜 《模具制造》2013,13(7):87-89
简要分析了精密复杂模具热处理变形及硬度问题,介绍了PMS钢的性能及特点,该钢固溶后硬度低便于机械加工,成形后时效,模具硬度提高,减少了模具热处理变形,是精密复杂塑料模具最佳模具材料,并介绍了PMS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Computer simulation code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a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entrifugal mold filling processes and previous computer software for 3D mold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castings (CASM-3D for Windows). Sample simulations were implemented for mold filling processes of precision titanium castings under gravity and different centrifugal casting techniques.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loy melt has a much stronger mold filling ability for thin section castings under a centrifugal force field than that only under the gravity. A "return back" mold filling manner is showed to be a reasonable technique for centrifugal casting processes, especially for thin section precision castings.  相似文献   

20.
徐新华 《模具制造》2013,(11):42-43
如何确定塑件的公差,针对有公差的塑件如何计算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已经成为许多模具专业师生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的试题,解决塑件精度的确定和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同时针对本次大赛采用的软件,用Inventor来探究塑件有精度时模具设计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