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采用真空蒸镀与溅射工艺,以酞菁锌(ZnPc)为有源层制备了叠层结构的氧化铟锡(ITO)/ZnPc/铝(Al)/ZnPc/铜(Cu)有机光电三极管.Al与两侧的ZnPc分别成肖特基接触,根据酞菁锌的光吸收特性,对器件在无光与618nm波长光照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三极管表现为明显的不饱和I-V特性,在Vec=3V,Ib=0V时光电流达到1.9×10-5A,显示出良好的光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制的Au/CuPc/Al/CuPc/Au结构的垂直导电沟道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测试结果,分析了该晶体管的工作机理.由实验结果可知,驱动电压低,呈不饱和电流-电压特性.晶体管的工作特性依赖于栅极电压和铝电极的结构,垂直导电沟道有利于改善有机晶体管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溅射和蒸发镀膜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CuPc/Cu三明治结构NO2气敏传感器.这种器件对NO2气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研究其在NO2气体中电学特性的变化,来表征其敏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 ppm的NO2气体环境中,器件的正向电流明显增大.通过比较器件在空气和NO2气体中器件的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变化,发现通入NO2气体50分钟后,CuPc/Al势垒高度降低了60 meV,正向整流电流增加77倍.  相似文献   

5.
6.
通过荧光和UV/VIS研究了酞菁铕二聚体(HEuPc2)和罗丹明B,罗丹明6G,1,10-邻菲罗啉铕络合物(Eu(phen)2Cl3.2H2O)等有机染料共混复合体系的发光特性,发现HEuPc2的晶型对复合物的发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铝搀杂氧化锌薄膜的结构与光电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O:Al薄膜以其低电导率、高可见光透射率、高红外光反射率等光电特性和原料易得、低成本、无毒、易掺杂、在等离子体中稳定性好、易刻蚀等特点,在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反射热镜、气体敏感器件、特殊功能窗口涂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重点讨论ZnO:Al薄膜的组织结构、导电机制、透光机制以及搀杂和制备工艺等对ZnO:Al薄膜结构与光电特性的影响基础上,指出了ZnO:Al薄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作为载流子发生材料的酞菁钕(NdPc)与作为传输材料的聚乙烯咔唑(PVK)相匹配,制成功能分离型的双层感光元件(P/R)的光电导性,分析了影响其光电导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NdPc不仅具有优越的电荷接受能力和极小的暗衰,还具有良好的光电导性,而且经溶剂浸泡或球磨处理后可提高其光电导性。同时讨论了NdPc分别与CuPc和Fe(Ⅱ)Pc进行二元共混复合后的光电导性,结果表明NdPc-CuPc和NdPc-Fe(Ⅱ)Pc都显示出光电导性提高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有机薄膜二极管选取酞菁锌和酞菁铅(ZnPc和PbPc)进行混合作为器件的有源层,利用多种镀膜方式,制备了结构为Cu/ZnPc+PbPc/Al的器件,其中,Zn Pc∶PbPc混合的质量比分别为1∶1、4∶5和5∶4,对二极管进行了输出特性测试和混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3种混合方式的二极管均具有整流特性。通过实验分析可以得出:ZnPc∶Pb Pc的混合质量比为1∶1的器件的载流子的传输最快。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ZnPc∶PbPc的混合质量比可以降低肖特基势垒的高度,从而使载流子的迁移率加大。由实验结果计算得出,ZnPc∶PbPc的混合质量比为1∶1的器件的势垒高度为0. 355eV,影响因子n为18. 21。  相似文献   

10.
ZnO:Al薄膜以其低电导率、高可见光透射率、高红外光反射率等光电特性和原料易得、低成本、无毒、易掺杂、在等离子体中稳定性好、易刻蚀等特点,在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反射热镜、气体敏感器件、特殊功能窗口涂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重点讨论ZnO:Al薄膜的组织结构、导电机制、透光机制以及搀杂和制备工艺等对ZnO:Al薄膜结构与光电特性的影响基础上,指出了ZnO:Al薄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真空直流溅射和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Alq3/Al结构的绿光双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对器件的电学特性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器件呈现良好的光电性能,发光强度达到6.0×10^5cps,发光光谱在波长510nm时光谱相对强度为2641I/a.u.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套高温超导Ⅴ-Ⅰ特性曲线计算机采集系统,实现了对超导样品进行自动测试及方便迅速地对所测样品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有利于高温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值Ic与国际研究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了一种新型电热膜即透明发光电热膜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锑掺杂量对透明电致发热层的方块电阻影响很大,当锑掺量较小时,方块电阻随锑掺杂量的增大而减小,并呈现负温度特性;当锑掺杂量较大时,方块电阻随锑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现正温度特性,该透明电致发热层要见光区的平均透射率在80%以上,电致发光薄膜发光光谱为500-600nm,谱峰位于585nm处,发光亮度随电压的升高不断增强,并在高电压区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4.
在硫酸电解液、草酸和磷酸电解液中,采用阳极氧化方法制备多孔型氧化铝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型氧化铝膜进行形貌表征。根据试验得到:当0.3mol/L硫酸中,恒压25V阳极氧化1h可得到孔径约为40~60nm多孔氧化铝膜。在电解液为10.0g/L草酸与3.0ml/L磷酸混合液中,恒压140V二次阳极氧化可得到孔径为160~190nm多孔氧化铝膜。讨论了高温退火及磷酸处理对多孔氧化铝膜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导电聚苯胺/聚醋酸乙烯酯复合膜的合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剂,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PAn)/聚醋酸乙烯酯(PVAc)复合材料,通过溶液浇铸的方法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可溶性导电自支撑复合膜,电导率达到10-2S·cm-1;考察各种反应条件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聚合反应条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导电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组成进行表征,并进行了环境稳定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全、安全系统、安全动力学等基本概念 ,充实发展安全科学 .方法 运用科学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 ,从安全的属性考虑安全的规律性 .结果与结论 提出了安全属性概念 ;扩充了安全、安全系统的内涵 ;提出安全系统动力学方法是研究安全规律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国产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静、动态性能,通过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电主轴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对电主轴的静、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实验模态测试技术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主轴支撑跨距对电主轴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电主轴跨距的最优范围.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与实验模态测试结合,能有效分析电主轴的动态性能,并实现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准确掌握地铁隧道内电磁场的分布状况是建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电磁暂态模型的基础,也是开发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方法的需要.针对地铁隧道内非对称的空间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地铁隧道内的电磁场分布特性,确定了地铁隧道内电磁场与钢轨电位、钢轨电流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列车位置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符合电磁场分布理论表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空间网壳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利用圆管截面空间梁系弹塑性本构关系,综合有限分割有限元法,Netwark逐步积分法和Euler一次Newton-Raphson迭代法,成功地对空间网壳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和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通过对一个典型球壳算例的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和有限元程序的正确性,并得到有关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接触特性,采用AFORS-HET(Automat for Simulation of HETerostructures) v2.5软件对CZTSSe/Mo(S,Se)2/Mo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研究CZTSSe的带隙和电子亲和能、Mo(S,Se)2界面层的厚度以及带隙对CZTSSe与Mo电极的电学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ZTSSe的带隙和电子亲和能的增大,使得CZTSSe/Mo(S,Se)2/Mo的欧姆接触减弱并向整流接触转变;对于带隙较窄的CZTSSe,加入界面层使CZTSSe/Mo(S,Se)2/Mo形成的欧姆接触转变为整流接触,随着界面层厚度的增大,整流接触逐渐减弱;对于带隙较宽的CZTSSe,加入2 nm的界面层使得CZTSSe/Mo(S,Se)2/Mo形成的整流接触增强,但随着界面层厚度的继续增大,整流接触减弱。当CZTSSe的带隙和电子亲和能较小时,CZTSSe/Mo(S,Se)2/Mo形成欧姆接触,控制界面层厚度为100 nm左右可以得到最优的电学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