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刀具刃口钝化通过消除刃口上的微观缺口,改变切削刃的微观形貌,实现增加刀具的寿命,提升刀具的切削性能,使已加工零件获得更好地表面质量的目的。基于立式旋转钝化特点,获得了刀具刃口的运行轨迹。对硬质合金刀具采取立式旋转钝化的方式进行钝化,通过刀具钝化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钝化后的刀具刃口钝圆半径进行测量,研究刀具转速和钝化时间对刀具刃口钝圆半径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刀具钝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刀具刃口钝化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刀具钝化可去除刃口的微观缺陷,对降低刀具磨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硬质合金立铣刀分别进行磁弹磨粒双磁盘磁力钝化和分散磨粒立式钝化,结合TC4铣削实验,探究不同钝化方法对刀具刃口形貌和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钝化实验中,硅胶磁弹磨粒钝化的刃口均匀性高于分散磨粒立式钝化,且前者的刃口粗糙度总体上要低于后者;在TC4铣削实验中,刀具钝化可以极大改善刃口磨损和崩刃现象,硅胶磁弹磨粒钝化刀具寿命提高了100%~366.67%,分散磨粒立式钝化刀具寿命提高了88.89%~277.78%。在形状因子K=0.9,0.97,1.02时,硅胶磁弹磨粒钝化的刀具寿命相对于分散磨粒立式钝化分别降低41.18%和提高5.88%,147.06%,总体上硅胶磁弹磨粒钝化的刀具寿命高于分散磨粒立式钝化。总体上表现出较小的K值具有更长的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3.
刀具刃口钝化可以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刀具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刀具钝化尺寸小、检测精度要求高,开发高效的刀具钝化检测系统受到业界关注。在已建立的铣刀钝圆半径机器视觉硬件平台上,运用Lab VIEW编程软件对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滤波、图像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实现了刀具钝化参数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4.
刀具钝化通过改变刀具刃口形状提高切削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已加工表面质量。通过EDEM离散元方法建立硬质合金立铣刀的刀具刃口钝化模型,研究刀具钝化速度和钝化时间对刀具刃口磨损量的影响规律,为刀具钝化刃口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现高速高效切削加工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刀具钝化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刀具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刀具钝化情况建立了摩擦力模型、碰撞断裂磨损模型和钝化半径求解模型。经分析得到:钝化半径与刀具材料和结构特征、混合料、钝化时间和钝化运动情况有关;刀具刃长越短,前刀面与后刀面的夹角越小,钝化混合料的速度越大,达到目标钝化半径所需的时间就越少;通过钝化半径求解模型还可以预测刀具钝化半径大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小型可转位刀片刃口钝化机2MQ6712D对PCD刀具进行钝化,验证了该方法对PCD刀具钝化的可行性。采用特殊工艺进行钝化,可以得到光滑均匀的倒圆形切削刃。采用单因素法探究了PCD刀具钝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切削参数下钝化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钝化刀具加工1060铝合金形成的表面粗糙度比未钝化刀具低,提高了表面质量,随着进给量的增加钝化对刀具的影响越明显。在切削深度为20μm时钝化刀具所形成表面粗糙度比同等条件下其他切削深度所形成的表面粗糙度低。  相似文献   

7.
刀具刃口钝化可以消除微观缺陷,提高刃口强度、刀具寿命及切削的稳定性。但目前国内对滚刀刃口钝化的重视程度较低,制约了刀具品质的提升。该文重点研究了滚刀刃口钝化方式,钝化介质及时间,钝化圆角的理论计算等。通过滚刀钝化试验及钝化滚刀的切削试验,证明刃口钝化可以有效提高滚刀耐用度及寿命,为滚刀的钝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金属陶瓷刀具为例,从刃口钝化形状、刃口钝化工艺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并对钝化后如何保证齿形精度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得到合理的钝化参数和钝化工艺,提高金属陶瓷成形刀具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磁弹磨粒中不同成分参数对硬质合金刀具的钝化效果,基于磁弹磨粒在双磁盘磁力钝化设备中的钝化机理分析了磁弹磨粒在磁场中的受力状态;将不同磨粒相和磁粒相粒径下制备的磁弹磨粒用于刀具的钝化实验;基于钝化前后刀具刃口的主要参数,通过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刀具刃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发现,磁粒相和磨粒相的粒径越小,制备出来的磁弹磨粒对刀具刃口的钝化效果越明显,故在制备磁弹磨粒时应选择磨粒相和磁粒相粒径较小的介质。  相似文献   

10.
刀具是切削加工工艺系统的核心部分,刀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切削效率。为了改善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常需要对刀具进行刃口钝化。由于刀具为消耗品,其钝化技术需要具有加工一致性、高效率和良好的工艺适应性。本文采用电化学加工方法进行硬质合金刀片刃口钝化,实验结果发现,电化学钝化硬质合金刀片刃口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接近30μm的钝圆半径,刃口均匀性良好,钝化后的刀片几何参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以刀具材料本身的临界疲劳应力小于刀具加工时刀头内的最大应力为失效判据,建立破损可靠性理论模型。对钝化处理后的丝锥进行可靠性试验并验证可靠性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得到刃口钝化处理对高速钢丝锥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硬质合金刀具刃口钝化方式的试验研究,从钝化效率、钝化质量(刃口的均匀性)两个方面分析对比三种钝化方式(手工钝化、刀具在研磨粉中钝化、电解机械复合方式钝化)。从综合钝化效率以及钝化质量来看,钝化直线型刃VI的刀具采用电解机械复合方式钝化较好,解决了目前刃口钝化存在的均匀性不好的问题,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因磨损而失效的车刀刀头的分析,给出了车刀各磨损参数与切削时间的关系曲线,并探讨了前、后刀面磨损的钝化判据。在生产中应用钝化判据,可及时磨刀或换刀,从而减少车刀损耗、延长车刀使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硬质合金刀片刃口钝化的质量,克服现有钝化方法的不足,根据磨料水射流作用下材料去除理论,分析磨料水射流对硬质合金刀片刃口钝化的材料去除机理,提出了运用磨料水射流对硬质合金刀片刃口进行钝化的新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的运用能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效率、质量和寿命,确保刀片钝化参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808nm含铝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镀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功率808nm量子阱脊型波导结构含铝半导体激光器在空气中解理时不同镀膜方法对输出激光功率的影响,讨论了半导体激光器的灾变性光学镜面损伤机理及其腔面钝化薄膜的选择特性。对半导体激光器管芯前后腔面不镀膜,前后腔面镀上反射膜和前后腔面先镀上钝化薄膜再镀腔面反射膜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了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结果表明,先镀上钝化薄膜的器件比只镀上腔面反射膜的器件输出的激光功率高36%。只镀腔面反射膜的半导体激光器器件在电流为5A时就失效了,而镀钝化膜的器件在电流为6A时仍未失效,说明镀钝化薄膜的器件能有效地防止灾变性光学损伤和灾变性光学镜面损伤。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腔面镀上钝化薄膜是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板热浸镀55%Al—Zn合金新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钝化法热浸镀中钝化剂浓度、钝化工艺、热浸工艺对钢板热浸镀55%Al-Zn合金镀层度和质量的影响,得出了获得良好质量镀层的最佳钝化条件和热浸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对普通钝化光整实验及带有超声振动辅助光整实验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为超声振动光整加工系统的提出提供了依据。使用超声振动光整设备对平头铣刀进行钝化实验,进行了不同钝化条件下的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钝化前后铣刀的表面形貌及钝圆半径的变化,分析了超声振动光整对钝化效率及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了超声振动钝化后的钝化效率提高了约26%,表面形貌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绝大多数组件宿主系统都采用最近最少使用或非最近使用策略来进行组件钝化,这些策略都属于启发式规则,很多情况下的应用效果并不好。为此,提出了基于组件调用模式的组件钝化策略,即通过对大量组件调用过程的统计分析,得到反映应用系统逻辑结构的组件调用模式,再在调用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更为高效的组件钝化。最后,给出了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多晶硅纳米薄膜具有优良的压阻特性,为提高其在传感器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这种薄膜的钝化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压力传感芯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钝化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分析模型,给出了应力分布与SiO_2和Si_3N_4钝化层结构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采用Si_3N_4-SiO_2-Si_3N_4复合钝化结构,适当控制各结构层厚度可有效降低热失配引起的内应力.从而给出了降低薄膜内应力的钝化方法,为多晶硅纳米薄膜在压阻式传感器上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黄铜药筒低铬至无铬钝化的工艺研究过程,其中低铬钝化工艺技术、超低铬钝化工艺技术、单宁酸协同缓蚀剂钝化配合微铬封闭工艺技术、防变色剂钝化工艺技术均能满足产品要求。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的一种微铬钝化的工艺———单宁酸协同缓蚀剂钝化,封闭液铬酸酐含量小于1g/L,已应用在黄铜药筒的钝化生产上,从而结束了黄铜制品高浓度铬酸酐钝化的历史,污水处理成本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高铬对水质的污染问题,对节能减排、节约降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