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基础 《中国水利》2007,(11):I0002-I0003
1959年以年,海河干流入海水量丰沛,多年平均径流为95.6亿m^3,历史上1937年最大为262亿m^3,1969年以后,由于上游地区用水量不断增加,海河干流各主要水系又另辟新河入海,致使经海河闸下泄的入海水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近千年淮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近千年淮河流域河湖水系的自然演变以及人类活动的扰动,深入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目前淮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格局是人类在抵御黄河洪水和泥沙入侵的抗争中,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兼顾漕运、灌溉等社会发展所需而构建的防洪、排涝、冲沙、灌溉、供水等的工程体系。流域主要干支流和湖泊连通基本受人工所控,自然-人工河网交织,河流-湖泊水量交换频繁,入江入海水道基本畅通,并与黄河、长江、海河等各大水系连通,基本解决了河水出海无路,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河湖水系连通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淮河流域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水系连通下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环境生态效应以及对社会经济布局的影响等研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海口市重点河流、湖泊、水库及主要的水系连通工程出发,概化海口市水资源系统,对比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前后水资源系统概化结果差异。基于考虑水资源量质效三位一体的配置目标,构建并优化求解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讨论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海口市各区域存在着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通过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由于水少沙多,入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修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城市,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入海.由于海河入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人类活动要维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采水资源,不要使黄河变成海河样的季节性河流.  相似文献   

5.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由于水少沙多,入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修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城市,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入海。由于海河入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人类活动要维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采水资源,不要使黄河变成海河样的季节性河流。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海河流域已修建多条近于平行的入海通道,形成了各水系分流入海的局面,设计总的排洪能力达24680m3/s,为建国前的10倍.采用联合调度的治理方法,使各水系既有分也有合,充分发挥各入海通道的泄流能力,实现一河有水,多河利用;一处洪涝,多河排泄,可确保天津市的防洪安全,维持生态环境,除害兴利,根治海河.  相似文献   

7.
邢斌 《海河水利》2010,(5):5-7,10
在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对流域典型水系进行河渠沟通研究,详细分析了海河流域利用河渠沟通增加对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并估算出了典型水系的河渠槽蓄增加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阳市存在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生态环境质量不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分析水系连通的现状、连通工程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立足全域,按跨流域水系连通、跨县域水系连通、县域内水系连通、南水北调及引丹相关连通等四个层次构建了南阳水系连通方案,对统筹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文循环及时空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海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通过对降水量过程、径流量过程和入海水量等进行分析,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导致径流量和入海水量也呈递减趋势。递减原因除降水量减少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及水资源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环境变化下海河流域水文循环时空分布影响分析,为今后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河湖水系连通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本文总结了皖北平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情况,从规划、设计、运行效果等方面探讨了连通项目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效益,对该区域未来的水系连通项目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于牙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中南部,是海河流域五大水系之一,由滏阳河和滹沱河两大支系组成,两支水系洪水在献县汇合后经子牙新河下泄入海。子牙河水系洪水危害性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严重,“根治海河”工程实施后,子牙河水系基本形成了防洪体系,减小了洪水成灾的机率,但目前子牙河水系工程问题较多,河系工程管理体制也还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河湖水系结构逐渐向单一化趋势发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城市化对水系连通性影响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通过ENVI、Arc GIS软件以及资料收集,得到2000-2016年海口市水系连通形态和功能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系连通功能指标和水系连通形态指标关系,并结合海口市水系的未来水功能,确定了水系连通指标阈值。结果表明:节点连接率的阀值为[1. 0152,1. 2471];水系环度的阀值为[0. 0049,0. 0111];河网密度的阀值为[0. 0585,0. 1786];水系连通度的阀值为[0. 3384,0. 3541],阈值的确定可为城市化对水系连通影响地区的水资源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海河原为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的共同尾闾。这五大河流约有300多条支流分别由北、西北、西、西南各方向向天津周围辐聚,最后汇入海河,穿过天津市区于大沽入海。从历史上看,海河水系自曹魏(公元三世纪初)初步形成,到隋代(公元605年)得到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体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湖水库与地下水水生态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流域水生态体系。以保持水系连通性、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水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协调好水生态体系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以海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近年的水生态演变趋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水系连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根据水资源、地理及地貌特点,将山东半岛分为胶东低山丘陵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黄河冲积平原区三个分区,针对不同的连通目标,初步研究采用不同的连通工程组合,确定各区域的水系连通模式,为做好山东半岛水系连通总体和局部布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窦明  于璐  靳梦  李桂秋 《水利学报》2019,50(6):670-678
在自然演变和人工干预双重影响下,河湖水系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效果在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以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了全流域水系结构图,并根据其他资料对结果进行修正;基于当地人工水系建设背景,运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全流域13个水资源三级分区有、无人工水系情况下的水系分形盒维数;基于河道闸坝工程建设背景,运用图论方法计算了全流域13个水资源分区有、无闸坝工程情况下的水系连通度;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河水系盒维数指标与水系连通度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剔除人工水系后的各分区水系盒维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程度与区域水系个数、面积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考虑有无人工水系、闸坝工程影响的各分区水系连通度,有的增大,有的减小;水系盒维数与连通度间大体上呈现正相关的趋势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淮河流域水系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摸清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对水系形态结构、发育情况和连通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海河水系降水与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突显。以海河流域的海河水系作为研究区域,应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方法对降水及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为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变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利于解决区内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区发展及规划实现。以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为依托,针对山东蓝色地区水系连通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功能需求以及河库连通的二元水网特征,构建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模型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求,通过对现状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开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下的分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本文立足当前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农村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对此类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湖水系连通的功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提升水资源合理利用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能力和抵御洪水灾害能力。本文根据河湖水系连通的历史演变过程,基于水系连通的三个功能对河湖连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