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理齐 《红外技术》1998,20(3):36-38,41
介绍了武钢热轧带钢生产工艺中的红外辐射测温技术,阐述了生产线粗轧,精轧及卷取工序中的测,控测方法,就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应用加热炉作了探讨,指出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在现代带钢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外技术》2016,(12):1067-1072
根据红外辐射理论和红外热成像仪的测温原理,考虑环境、大气、物体透射辐射等多方面影响,建立了红外热像仪对半透明体后被测物体测温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半透明体反射率、透射率及其误差、被测物体发射率及其误差对热像仪测温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半透明体后被测物体红外辐射测量误差的几种对策,提出了提高带红外检测窗口电气柜中带电部件的红外测温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小波变换实现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测温信号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信号和白噪声在小波变换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采用软阈值方法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噪声,方便地用软件实现辐射测温信号的处理。为将小波变换引入辐射测温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具备了实时、便捷以及非破坏性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器产品温度的检测中,特别是煤矿高压电器设备由于复杂的运行施工环境,常规手段很难准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而红外辐射测温能够迅速准确的对煤矿高压电器进行测量。本文主要从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在煤矿高压电器温度的测量方面出发,重点研究了红外辐射测温的形成机理、测试手段以及需要注意的测试技巧,为生产实际过程中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具备了实时、便捷以及非破坏性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器产品温度的检测中,特别是煤矿高压电器设备由于复杂的运行施工环境,常规手段很难准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而红外辐射测温能够迅速准确的对煤矿高压电器进行测量。本文主要从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在煤矿高压电器温度的测量方面出发,重点研究了红外辐射测温的形成机理、测试手段以及需要注意的测试技巧,为生产实际过程中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外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新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要求,促进了红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一、红外测温红外测温的特点是非接触、快速和灵敏,但准确度不高。原因是红外测温是通过测量红外辐射推算物体的温度。红外辐射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还是物体表面比辐射率ε的函数,另外还受环境辐射的影响。因此红外测温在高的背景辐射和小的比辐射率的物体为对象应用时特别困难。而现在往往对此很感兴趣。例如:  相似文献   

7.
彭俊毅  易凡  黄启俊 《红外技术》2007,29(5):297-301
基于红外辐射理论,推导出了红外热像仪测温的基本公式;根据锑化铟的光谱响应度,计算出了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电流与被测物体真实温度的数值关系;进一步的计算出了在大距离上大气传输导致的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相对误差值.  相似文献   

8.
光学测温技术中的物理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其它测温技术相比,光学测温技术具有非接触、实时、无损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国防、军事、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光学测温技术,即激光光谱测温技术、全息干涉测温技术、基于CCD的三基色测温技术和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其中又以红外辐射测温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文中简单地介绍了前三种技术,而对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具体应用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辐射测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超  赵建  孙强  刘建卓  曲锋 《红外》2011,32(2):1-4
为了消除由非致冷红外焦平面自身温度变化造成的辐射测温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G-t(黑体辐射灰度-探测器工作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辐射测温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热辐射理论和热像仪测温原理出发,利用实验测得的G-t标准温度关系曲线,并结合灰体表面真实温度的计算公式,最终实现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高精度辐射测温.实验结果表明,当...  相似文献   

10.
石东平  吴超  李孜军  贾楠  潘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2):204006-0204006(6)
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将红外温度测量同被测物发射率相分离,构建未涉及发射率的红外三波段测温向量组,解决红外测温结果同发射率耦合度低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三波段向量组,提出无量纲发射率模型及适宜波段条件。通过对发射率线性函数进行优化,引入弯曲指数n,拓展发射率函数的应用范围。适宜波段条件的提出则保证了三波段测温向量组结果的精确性。对四个硫化矿样本应用三波段测温法同传统红外测温法进行实验测温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波段测温法同真实温度吻合度较常规红外测量好,且相对误差明显小于传统红外测温,验证了三波段测温法的可用性及精确性。三波段测温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拓宽了普通单波段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范围,保证了硫化矿自燃红外预测数值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波边缘检测的方法,通过对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波长关系的分析,推导出两个 具有普适意义的拐点波长位移公式,提出并论证了红外波长测温理论。理论证明,利用红外波长测温法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具有互校性,可用来校验绝对黑体,并为红外测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发射率和温度同时测定的辐射测温仪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瑞华  栾松 《红外技术》1998,20(2):21-22,17
提出一种新的不依赖发射率变化的辐射测温技术,它利用红外源作为参考光源,求得辐射体的发射系数后,进而实现不依赖于发射率变化的真实温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辐射传递通路中的介质对单波段红外测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世昌 《红外技术》1993,15(6):37-40
本文分析了辐射传递通路中的介质对单波段红外测温的影响。用综合考虑被测目标光谱分布和温度计光谱响应的“等效介质影响系数”概念推导出与一定温度下极限有效波长有关的误差方程,并列曲线说明测温误差和被测温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一种在测温现场用辐射温度计本身测出介质影响系数,进而消除介质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精度依赖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透射率、翻转表像温度等参数的测量精度。为了减少这种依赖性和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图像灰度修正的辐射测温方法。首先基于高精度面源黑体建立了红外热图像灰度修正模型,然后通过灰度修正模型对实测的目标灰度进行修正,最后通过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热像仪辐射定标模型等计算出修正后的目标亮度和温度。在实验室环境下,分别基于红外热像灰度修正辐射测温法和直接用热像仪测温对目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环境下,前者的平均测量精度较后者提高了3.6%。该方法对实验室环境下红外测温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对外场红外测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红胜  梁新刚  马维刚  郭靖  王加朋  邱超  黄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4):20210985-1-20210985-10
在航空航天、冶金铸造等各种工业现场高温热试验过程中,需要在高浓度弥散介质遮蔽物件表面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获取试验件表面的高温温度。传统的辐射测温方法包括波段辐射法、亮度法、比色测温法、多波长测温法等,是实现高温测量的一种主要测量方法。弥散介质由于介质粒子的作用会产生各种光谱散射、吸收和发射效应,给高温的准确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必须要改进经典辐射测温方法。论述了弥散介质条件下几种主要的辐射测温方法,包括试验数据反推法、热辐射计算法、多通道分裂窗法、信息复原计算法、神经网络计算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了弥散介质条件下辐射测温方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段鹏程  程博  管今哥  陈坤  张成飞  程耀瑜  薛晨阳  郑永秋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0):20220352-1-20220352-10
为满足燃烧场温度参量时空演化特征诊断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CCD同步耦合的动态三维辐射测温方法。在多视线方向测量基础上,通过代数重建技术对燃烧场进行体素分割,根据Plank辐射定律采用标准黑体辐射源对光电信号的映射关系进行标定,利用比色法实现三维温度场表征。进一步在时间序列上控制多CCD相机来同步获取燃烧场不同视线方向的辐射信息,基于R、G通道内的灰度信息,对实验室蜡烛火焰与外场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器尾喷焰的瞬态燃烧场温度参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内,蜡烛火焰温度分布范围为805.4~1280.8 K,使用热电偶进行时空点位验证,平均误差为3.8%,最大误差为4.36%;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器尾喷焰最高温度为2125.7 K,经近红外测温仪验证,测试误差在8%以内。该研究能够在保证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对燃烧场的三维温度参量进行特征诊断,在航天测试领域,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温度参量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基望远镜对空间目标的长焦距红外成像能够得到空间目标的温度区域分布信息,然而成像过程的未知参量将降低传统的双波段比色测温法正向求解精度。未知参量包括目标发射率、大气透过率、地球热辐射等。文中建立了基于多波段红外探测器测量电子数的贝叶斯估计评价函数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反向求解空间目标的真实温度分布;并推导了目标参量估计函数的克拉美罗界,能够预测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对其温度和发射率等参数求解精度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算法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thermometry system described is based upon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band edge absorption of infrared light in GaAs crystal. The design of the thermometry was completed, and the system was subjected to an extensive evaluation, including testing with tissue phantoms and microwave applicators. The system has up to 12 temperature sensors which are packaged in two basic probe coinfigurations: a single-sensor probe with a length of 1.2 m and a diameter of 0.6 mm; and a four-sensor linear array probe with a length of 1.2 m, diameter of 1.1 mm, and spacing of 1.5 cm between adjacent sensors. Results of thermometry evaluation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data on automatic calibration, temperatur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and EMI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