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信息:最近几年,围绕食糖与健康,食糖与疾病的相关性等问题,西方科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出版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报告总结指出:糖不会使人肥胖;糖不会造成糖尿病;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糖只是产生龋齿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糖是人…  相似文献   

2.
食糖与健康     
一、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平时人们所说的糖主要是指白(砂)糖,此外还包括红糖、冰糖和糖果等,这是狭义上的糖。而在广义上,凡碳水化合物都属于糖类,并不单单指甜味食品。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为:葡萄糖、果糖为单糖:蔗糖、麦芽糖为双糖;而淀粉、纤维素为多糖。从甜度上分:蔗糖、麦芽糖最甜,葡萄糖、果糖次之.而淀粉和纤维素则感觉不出甜味。糖分还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面粉、大米、杂粮和奶制品中。  相似文献   

3.
据悉,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食品质构重组技术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该课题的相关技术已可以转让,有些已投入了工业化生产.该课题是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承担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糖与健康”的说法社会上流传颇多,综合起来,一是吃糖有害健康.二是多吃糖有害健康.三是国人食糖现状如何?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国科学家早有结论:食糖不影响健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组成了专家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蔗糖除造成龋齿外,未发现对人体的危害.并明确肯定了四条:一、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等并非由食蔗糖引起;二、蔗糖与胆结石病、儿童多动症无关;三、蔗糖并不特别使人增肥,有些肥胖者所吃的糖并不比体重正常者多;四、食用蔗糖并不妨碍人体对外来必需营养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劳动,每天必须摄入一定数量食品。食品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经人体代谢吸收供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从而使生命旺盛;同时提供热量,使身体维持一定体温和进行各种劳动。摄入的食品中含量  相似文献   

6.
食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是迄今为止食用最久且最安全的甜味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食糖面临被误导和被抵制的情况,食糖的认知误区不仅影响食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糖及代糖行业概况,针对食糖与健康、疾病、衰老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旨在引导人们科学认识食糖,倡导健康消费食糖。同时,呼吁社会、行业及企业共同努力,促进食糖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甜蜜与健康共存。  相似文献   

7.
饮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得出结论:适量饮酒对人体健康有益;通过选择含有益健康成份的原料及从工艺研究着手使更多有益健康的成份溶到酒中是生产安全、纯净、少伤害的健康白酒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1992年版《台湾农业机械指南》刊登了40种台湾最新农机研究成果,并介绍了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本刊摘要刊登,如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信息,可与本编辑部联系。a.甘薯中耕翻蔓附属机械 一次完成翻蔓、中耕、施肥、培土等作业,已研制出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消费者变得日益“挑剔”之际,蛋鸡场经营者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初产蛋的重量太小而后期蛋的重量又太大。为了减小二者的差距,美国希柏养  相似文献   

10.
新维美德自2014年成立至今,更加强化新技术研发,以其创新优势持续保持竞争力。文章介绍了维美德最新的、已验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备浆系统到卷取系统的整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1.
正益生菌可以逆转父系压力对后代带来的精神损伤将幼鼠带离妈妈的身边会对成年后的他们产生精神伤害并引起精神类疾病,而这些影响会可以被传到下一代。新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逆转这种世代传播的伤害。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目前报告称,给第一代子孙服用益生菌可以阻  相似文献   

12.
章士佼 《食品科学》1985,6(11):19-22
在肉食品加工和其他荤素食品的加工中,味精和食盐的使用量,对成品的口味好坏,有着十分微妙的相互关系,目前世界上对此还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本文作者通过科学实验,探索了其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值得我们学习、运用。其次,文中又对目前助鲜剂中使用的谷氨酸钠和核甙酸钠(主要是次黄嘌吟核甙酸钠)的助鲜性能和保持鲜味的稳定性,作了实验探索和科学判断,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技术,提供了一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金属制品》2004,30(6):15-15
德美两国研究人员日前公布了不锈钢点蚀的新发现:不锈钢表面微小锈孔快速增加,是造成不锈钢受到大规模腐蚀的原因。腐蚀物浓度或温度的微小变化,会显著加快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14.
《食品科学》2006,27(12):559-559
《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站上公示了来自美国新泽西大学的华裔学者王清华和Hugo K.Dooner的有关玉米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说的鱼油并非“鱼肝油”类产品,而是专门指生活在寒冷海域鱼类体内的脂肪,因为只有冷水性鱼类的脂肪中才含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鱼油。  相似文献   

16.
正在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办以茶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活动,全面展示研究所科研成果,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用一杯健康茶为人们美好生活增添馥郁芬芳。活动现场,专家们围绕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茶产业绿色发展、特异新品种培育、茶叶消费新业态等主题分  相似文献   

17.
美国粮食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组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了近十年来全世界所发表的有关文献,作出结论认为“食糖是安全的”。那蝗认为食糖会引起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和高舡压的观点以及认为糖会引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工业》2005,(6):50-50
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围绕食糖和健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着误解。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  相似文献   

19.
魏冰  蓝艳华  王琳 《甘蔗糖业》2021,50(6):74-79
首先介绍了食糖消费增长缓慢和甜味剂产量稳定增长的甜味市场现状,接着从政策导向因素、宣传导向因素、成本效益导向因素、居民营养及健康因素、缺少科学的食糖宣传等5个方面分析食糖消费受阻的原因,着重强调要科学认识食糖,从食糖本身的生理功能和医药价值表明:糖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唯一能源,适量吃糖有益健康.最后指出:合理消费食糖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以及行业共同参与是做好食糖消费宣传工作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食糖、糖精和食糖替代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食糖消费人均20kg,美国达60kg,而我国不到7kg,这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因而也谈不上因为食糖摄入过多而产生高血脂慢性病的问题。但在我国,糖精等高倍甜味剂超量消费,1998年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按甜度计,达近500万t,占食糖总甜度的60%,而世界上高倍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食糖总量的10%,美国为15%。可是在食品标签上找不到糖精。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2000年1月1日起使用糖精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明,以便让消费者选择。对于那些不宜摄食食糖的特殊人群,应推荐使用对病人有营养和促进健康作用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