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铁施工具有隐蔽性、技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即使采取安全系数较高的盾构施工方法,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建立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安全风险警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以相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工程实践与调研结果,从组织管理、现场管理、行为人与实物、施工过程四个方面设计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警兆指标,为盾构施工预警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地铁工程施工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必须加强地铁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才能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我国当前地铁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实时动态监控的全面实施,可以获取到最真实、最可靠性的风险信息,从而为地铁施工灾害预警监控体系完善提供重要支持。本文就地铁施工实时动态监控进行概述,对EPC编码、RFID射频技术进行合理分析,提出地铁施工实时动态监控模型的合理构建,以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及施工风险监控难等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施工场景风险特点和监控需求,基于集合覆盖理论方法,提出了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优化方法。通过开展地铁基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视频监控研究,得出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方案中视频监控布置点具体数量和位置信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组合布置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以提升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控能力,并为基坑施工现场风险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城市对于地铁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在建地铁工程量与日俱增,但对于施工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明显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本文着眼于地铁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以某市地铁施工为例,采用可视图法将施工现场统计到的不安全行为时间序列转化为复杂网络,并对其拓扑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层次性、结构熵等为计算指标,比较分析该市地铁施工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证明了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的科学性。结果发现复杂网络的相关指标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原始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复杂网络很好地继承了时间序列的拓扑结构信息。研究结论可为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现场安全状态的定量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田文杰  郭耀文  杨润来  刘建军 《建筑技术》2009,40(11):1007-1009
地铁施工建设带来了城市交通的发展,中心城区的老旧管线对于地铁隧道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矿山法是地铁隧道施工中比较广泛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在严格按照矿山法施工工艺要求的同时,注意对老旧管线进行保护,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对比设计的允许沉降值,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及方法,不断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地下铁道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城市交通系统中承担着交通主力的地位。地铁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施工方法,而监控量测在地铁明挖法施工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北京某地铁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分析对后续工程施工起到的指导作用进一步说明监控量测在明挖法施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对施工现场进行即时监控管理并及时掌握大量动态信息,对于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的施工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但由于施工企业的经营区域越来越广,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可能同时拥有多处施工现场,如何随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实时图象信息,并对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积累和分析呢。  相似文献   

8.
对施工现场进行即时监控管理并及时掌握大量动态信息.对于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的施工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但由于施工企业的经营区域越来越广,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可能同时拥有多处施工现场,如何随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实时图象信息,并对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积累和分析呢?我们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盾构区间监控摄像头布置的问题,本文以某盾构区间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布置为例,基于专家调查法,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得出地铁盾构区间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地铁盾构区间监控区域选择的定性问题转化为监控区域重要程度指数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出某地铁盾构区间视频监控摄像头需要布置的位置;再通过采用访谈的方式,向专家、盾构区间施工工人了解摄像头监控区域需要监控的项目和内容,得出盾构区间监控区域视频监控摄像头的监控内容表。通过确定盾构区间监控区域和监控内容,解决视频监控摄像头装而不用的问题,使监控系统发挥其实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增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施工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虽然可以对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起到监控与预警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各种问题。而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所建立的工程智能管理系统[2,3],有效地改善了当前凭经验管理、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保证了施工现场安全监控预警的高效性和实时性,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的优化及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铁工程施工远程监控及预警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开发的B/S架构模式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对在建地铁施工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测、上报、预警及事物的管理,对突发事件或有安全风险的工点做出提前告知和处理,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避免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该系统具有地形、建筑、道路、施工场地、地质构造、管线等空间信息,并提供有效的存储、显示、查询、统计、分析工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工具。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及预警处理等管理,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在北京、南京、南昌等地的地铁建设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在建地铁工程火灾监测预警模式存在的可视化程度低、信息管理烦琐等缺陷,结合BIM 技术,提出一种火灾监测预警可视化管理方式。该方式以BIM 模型为载体,通过运用RevitAPI 二次开发技术,将火灾监测信息按照功能和顺序进行分类整合,在Revit 平台搭建具备可视化预警、数据查看、信息分析及信息共享功能模块的“火情预警平台”,进一步提高监测信息与BIM 模型的交互度,优化火灾监测预警可视化管理水平,提高地铁施工安全系数。以南宁地铁3 号线某车站为实例,分析该方式的实用性。实践表明,该方式能提高火灾监测预警的可视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铁安全监控是地铁信息化施工及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便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远程异地可视化等功能,提高地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的效率,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地铁安全监控系统。并拟将该系统应用于大连市繁华商圈内的地铁换乘站——西安路站进行监测分析,提供安全可控的实时在线监测、报警联动、定位追溯、远程控制、预案管理、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智能化统计报表等功能。通过对地铁车站设备及环境的实时监测,实现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李波  杨江涛  李伯宣  罗兰  景泽 《矿产勘查》2019,(9):2429-2435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地质灾害各监测要素的物物相连,实现前端报警、无线互联互通功能,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专业监测数据具备部、省、市、县四级信息互联互通的功能实时共享;使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发送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以指导一线防灾工作高效开展;并在自贡市荣县一匹山崩塌预警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效,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石油储罐区储运工艺特点与作业条件,通过对典型石油储罐区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与分析,在对罐区关键设备与工艺设施泄漏、火灾、爆炸特性以及事故场景与灾害演化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石油储运罐区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以及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性进行研究。根据典型的火灾、爆炸事故场景特点,基于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等)与远程信号动态监测技术,提出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即通过对罐区工艺设施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对罐区危险源与火灾风险的动态评价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并与系统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以及优化决策等功能进行融合,以提高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防控以及灾害征兆预测预警技术能力与水平,实现对储罐区火灾风险的动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姜陈钊  林平  夏汉庸 《山西建筑》2010,36(24):120-121
针对宁波地区首个地铁车站施工存在的风险,从地质、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对预警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监测数据规律异常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出了适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地铁隧道工程建设数量逐年增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屡见不鲜,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了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应对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并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例,具体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从成本和工期的角度对每一标段的风险进行了量化,并结合风险接受准则,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急措施,说明了风险管理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urban subway construction using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is inevitable and it may cause a series of negative impact to existing nearby structures and utiliti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environmental safety, a risk management methodology which aims at process control for ground settlement and existing nearby structures is proposed. It includes 5-stage technology-based steps: survey of existing conditions, designing control standards for key risk factors,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e unde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designing process control standards, monitoring and taking proper process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risk reassessment after construction. This methodology was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Huangzhuang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largest cross interchange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using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in China. According to site survey, nearby pipelines and existing buildings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key risk factors. The risk control standards for nearby pipelines and existing building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available standards in China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Design of process control standards for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was assis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aimed at controlling the key risk factors. Dur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was adopted for the nearby pipelines, existing buildings and ground surface. After the four drifts excavation of the double-deck part of Line 4, a series of risk control measures, which included treatment of the unfavorable geological bodies, installation of roof pipes, compensation grouting, full-face grouting and some other control measures, were taken. Due to these risk control measures,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s, except at two measuring points of Line 4, wer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under the given process control standards for both Line 4 and Line 10. All the pipelines and buildings were under their normal service state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maximum deflection for the 6 pipelines above the station was controlled to be within 2 mm/m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all the monitoring points for the pipelines was less than 30 mm. For the four important existing buildings in close vicinity, the maximum deflection was less than 1 mm/m; the maximum settlement value was 6.8 mm and the maximum uplift value was 3.0 mm. The risk control system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ensuring environment safety, structure safe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These safety control methods,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ing these control standards and the measures taken in the construction can serve a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projects.  相似文献   

19.
史守强 《山西建筑》2012,(31):85-86
基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并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北京地铁某工程建设用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并针对评估结呆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后续地铁建设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