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SIP DDoS攻击的原理和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结合SIP协议本身的特点和一般网络中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提出一种在高效防御SIP DDoS攻击的同时使用检测算法检测攻击的分布式防御系统,并为该系统设计了负载交互流程和防火墙模块.根据SIP负载均衡算法和检测算法的要求,为分布式防御系统设计了两级负载均衡策略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其中一级负载均衡模块根据SIP消息的头域进行转发,保证对话的完整性和检测算法的要求;二级负载均衡模块根据防御检测节点负载进行转发,保证防御检测节点的负载均衡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两级负载均衡算法能够在保证检测算法要求的前提下表现出良好的负载均衡特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协作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型结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和令牌控制机制。论述了环型结构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引入了优先响应和事件可信度的思想,给出了基于环型结构的分布式入侵检测协作算法,解决了目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各系统结构复杂、负载不均衡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协作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型结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和令牌控制机制。论述了环型结构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引入了优先响应和事件可信度的思想,给出了基于环型结构的分布式入侵检测协作算法,解决了目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各系统结构复杂、负载不均衡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并行入侵检测系统的预测负载均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流的高速化使得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漏报率,并且面对某连接上突发流量的情况,基于连接的负载均衡很难做出较好的应对措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包预测的并行入侵检测的负载均衡方案。该方案通过观察每个探测器上数据包的进出情况,由包预测负载均衡算法预测下一个时刻各探测器上的负载情况,避免了将新连接加入到流量突发探测器的可能,提高了负载均衡的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它能有效的均衡负载,减少系统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5.
在WebJet平台工具支撑下,针对数据流约束的应用环境,对Web服务采取集中式组合,分布式运行的技术路线。在满足划分之间数据流量最小化以及分布式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的目标约束下,运用图划分的多级算法将Web服务组合划分成分布式代码片段。在划分过程中,以极小化边割权值和为目标,多资源负载均衡为约束条件。实例分析说明该算法能自动、快速地将集中式BPEL程序划分为分布式的BPEL程序,并对BPEL程序迁移到的分布式节点之间的负载进行基于多资源约束的均衡调整,使分布式运行系统达到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6.
王芳  王勇  何倩  龙运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2):4126-4130,4144
针对当前Web应用入侵防御系统可扩展性欠佳和检测实时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stry的可信Web入侵防御模型。所有检测节点组成一个结构化的P2P覆盖网,通过基于Pastry的通信算法和节点信任管理算法,实现完全分布式、可扩展和自组织的可信Web入侵防御系统。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检测Web应用典型攻击,有效解决了传统分布式系统单点失效、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是目前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了现有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基于CSCW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采用CSCW概念重新构造系统的检测组件,通过协同机制和安全通信,实现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各个检测组件之间的数据共享、知识共享和负载均衡,解决了分布式系统检测组件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的问题,避免了关键节点的处理瓶颈.提高了系统的协同检测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的处理速度无法跟上网络通讯及其数量的增长速度,提出了基于Netfilter的分布式NIDS系统和负载均衡算法,在Netfilter上实现了数据包的分流,使得分配到每一个NIDS的数据包的集合是一个特定攻击的特征集合。实验表明,分布式NIDS中每个NIDS的负载基本相等,漏检率减少到了单个NIDS的1/4。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是目前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了现有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基于CSCW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采用CSCW概念重新构造系统的检测组件,通过协同机制和安全通信,实现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各个检测组件之间的数据共享、知识共享和负载均衡,解决了分布式系统检测组件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的问题,避免了关键节点的处理瓶颈,提高了系统的协同检测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PABCS:一种用于并行入侵检测的流量划分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处理速度越来越难以跟上网络的速度,使用多个探测器并行处理网络数据流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网络流量划分给多个探测器.考虑负载均衡、攻击证据保持和效率三个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称为PABCS的流量划分算法.该算法利用TCP连接的状态进行流量的划分,提供了比通常使用的基于Hash的算法更好的负载均衡能力,同时,PABCS保证划分后不丢失检测攻击所需的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达到1Gbps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量迅猛增长,网络攻击数量和方式大大增加,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多个感知器(Sensor)时网络监测和保护,通过增加Sensor,可以增强系统分析检测能力。然而,为了充分利用系统处理能力,需要动态分配处理节点任务,实现动态负载平衡。该文在分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负载值计算方法,结合通用负载平衡策略,提出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动态负载平衡策略,实现了良好的动态负载平衡效果,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引擎检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靠辅助硬件和改进检测算法来提高处理性能,但已无法适应10Gb/s以上流量的线速处理要求。利用多检测引擎进行并行处理是实现高性能入侵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并行检测系统通过多检测引擎进行并行协同检测,具有高性能和可扩展的优点。归纳了进行流量划分时遇到的保持检测攻击所需证据和负载均衡这两方面的挑战及其解决策略。综合现有并行入侵检测框架的优点,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支持多检测引擎并行检测的体系结构UPDA(uniformed parallel detection architecture)。利用NetMagic平台,基于UPDA框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高性能并行入侵检测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高性能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曲乾聪  王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2):526-530+542
针对传统负载均衡算法不能满足公网数字集群系统高并发用户请求和快速呼叫建立等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反馈的分布式数字集群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实现公网数字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提高用户容量。首先建立参与MCPTT服务器的静态负载和动态负载监控机制和指标;然后利用加权轮询算法为用户分配参与MCPTT服务器,并通过用户请求的处理获得复合负载参数;根据负载指标的反馈更新参与MCPTT服务器权值以动态调整服务器负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负载均衡效果优于传统算法和其他动态反馈算法,负载均衡度更小、用户请求响应延迟更低。  相似文献   

14.
杨武  方滨兴  云晓春 《软件学报》2007,18(9):2271-2282
为了在更高带宽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的入侵检测分析,研究了入侵检测中的数据获取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高效入侵监测框架SEIMA(scalable efficient intrusion monitoring architecture).在SEIMA结构模型中,通过将高效网络流量负载分割器与多个并行工作的入侵检测传感器相结合,从而可以将入侵检测扩展应用到更高的网络带宽中;通过使用高效地址翻译技术和缓冲区管理机制实现了旁路操作系统的高性能用户级网络报文传输模型,以便提高单传感器的报文处理性能;通过采用有限自动机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用户层的多规则报文过滤器以消除多余数据包的处理开销.模拟环境和实际环境下的测试结果表明,SEIMA在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数据获取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CPU的利用率,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系统资源用于更复杂的数据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deterministic sublinear-time distributed algorithms for network decomposition and for constructing a sparse neighborhood cover of a network. The latter construction leads to improved distributed preprocessing time for a number of distributed algorithms, including all-pairs shortest paths computation, load balancing, broadcast, and bandwidth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网络计算机集群负载均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普  王青  杨立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6):2914-2917,2981
目前使用单台网络计算机应用服务器难以满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需求,在网络计算机系统中引入集群/负载均衡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研究网络计算机集群的负载均衡机制.设计和实现了适合于网络计算机应用模式的负载评估方法及负载状态更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协商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uses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a number of dynamic decentralized load-balancing strategies. A distributed multicomputer system using distributed load-balancing strategies is represented by a unified analytical queuing model. A large simulation data set is used to train a neural network using the back-propagation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adient descent The performance model using the predicted data from the neural network produces the average response time of various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s under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s. The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simul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is very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ynamic load-balancing algorithms. Our work leads to interesting techniques for designing load balancing schemes (for large distributed systems) that are computationally very expensive to simulate. One of the important findings is that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least by the number of nodes, and most by the number of links at each node in a large distributed system.  相似文献   

18.
We study the distributed averaging problem on arbitrary connected graphs, with the additional constraint that the value at each node is an integer. This discretized distributed averaging problem models several problems of interest, such as averaging in a network with finite capacity channels and load balancing in a processor network.We describe simple randomized distributed algorithms which achieve consensus to the extent that the discrete nature of the problem permits. We give bounds on the convergence time of these algorithms for fully connected networks and linear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