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业务需求驱动网络发展和演进是电信网络发展的重要特征,伴随互联网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技术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业务应用。从市场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新兴宽带业务的不断出现,传统的铜线接入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接入带宽要求,国内外运营商也在不断探索新通信环境下的接入技术应用和网络转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基础不同,对技术的选择和网络发展方面也有所差异,所有运营商在接入层发展方面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即“光进铜退”,提升末端用户接入带宽,“光进铜退”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运营商网络转型的重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罗来荣所撰《采用CWDM打造固网“光进铜退”宽带传输接入层网络》一文通过介绍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粗波分产品——ZXMPM600说明ZXMPM600是助力固网运营商“光进铜退”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值得相关技术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2.
“光进铜退”下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业务已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业务,运营商正通过"光进铜退"的实施,大幅提升宽带接入带宽.本文通过分析宽带业务发展现状、家庭宽带用户ARPU值,探讨在高带宽下如何采取合适的宽带业务发展策略,有效利用接入带宽资源,提升宽带价值,促进宽带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列永 《世界电信》2006,19(9):51-54
“光进铜退”是固网发展的趋势,FTTH是固网发展的终极目标,xPON技术是实现“光进铜退”和综合业务接入的最佳选择。自上而下的网络融合不断推进,“后网络智能化时代”接入层网络演进将是部署的重点。描述了面向“光进铜退”的中兴通讯新一代FTTx光接入平台在新通信环境下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杨列永 《世界电信》2006,19(9):51-54
“光进铜退”是固网发展的趋势,FTTH是固网发展的终极目标,xPON技术是实现“光进铜退”和综合业务接入的最佳选择.自上而下的网络融合不断推进,“后网络智能化时代”接入层网络演进将是部署的重点.描述了面向“光进铜退”的中兴通讯新一代FTTx光接入平台在新通信环境下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地区如何实施"光进铜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本汉 《电信技术》2007,(12):39-41
随着宽带IP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铜缆接入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再加上电缆过长、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网速慢、易掉线等,铜缆接入已成为制约宽带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实施"光进铜退"战略是运营商适应形势、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杨列永 《中国新通信》2008,10(23):82-83
在当前运营商战略转型和网络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光进铜退”已经不是个新鲜的名词,它是固网运营商对接入层网络部署的先进理念,是实现以“窄带+铜缆”为主网络向以“宽带+光纤”的网络转变的具体实践。“光进铜退”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FTTx(光纤到某地)网络整体概括,经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实践,EPON技术以其组网、管理和业务能力等优势,在光进铜退建设中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当前全球EPON的应用规模超过1500万线,且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规模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FTTx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运营商从2007年底开始的“光进铜退”战略,使我国光纤宽带接入FTTx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宽带增值业务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光纤接入的发展情况,然后分析宽带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宽带接入发展趋势正从传统的铜线接入向。有线铜退光进,无线宽带移动化,有线无线相互补充。实现无缝接入。的目标演进。光纤宽带是固网宽带接入发展的必然选择。光接入面临多重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建设与运营维护、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容量设置、光纤宽带对无源光网络(PON)光网络单元的要求、光纤宽带设备的管理、综合业务承载能力、多业务承载对业务控制层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运营商已经开始推进光进铜退,即逐步缩短用户的铜双绞线距离,将光纤向用户推进,而其本质则是宽带提速。经过几年的测试和试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得到一致的结论:光接入技术与铜缆接入技术的结合应用(包括FTTx与ADSL2+、VDSL2、LAN等的结合)将是今后主要的光纤接入应用方式,应用这些技术,未来运营商的接入网络就可以承载IPTV,视频点播等高速应用,从而奠定其全业务运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牟晓隆 《通信世界》2008,(19):I0003-I0004
目前我国运营商已经开始推进“光进铜退”,即逐步缩短用户的铜双绞线距离,将光纤向用户推进,而其本质则是宽带提速。经过几年的测试和试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得到一致的结论:光接入技术与铜缆接入技术的结合应用(包括FTTx与ADSL2+、VDSL2、LAN等的结合)将是今后主要的光纤接入应用方式,应用这些技术,未来运营商的接入网络就可以承载IPTV,视频点播等高速应用,从而奠定其全业务运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信息化离不开城市信息高速公路 ,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高速通道。IP网和ATM网将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平台 ,宽带接入技术将成为城域网接入的主要手段 ,宽带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离不开IP软技术的应用 ,三网融合将是宽带城域网发展方向。增值业务是网络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WiMAX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WiMAX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场合和便携、移动通信场合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在固定宽带无线通信中,WiMAX会广泛应用于家庭用户、IP语音用户、传输承载用户和集团客户,为他们提供宽带无线接入;在便携、移动通信中,IEEE802.16即将集成到笔记本电脑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用户需求加上WiMAX设备的批量上市及终端成本的下降,WiMAX的应用潜力巨大,市场将呈几何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刘娅  胡修林 《光通信研究》2001,(4):27-28,37
基于宽带PON系统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是将以太网与无源光纤接入网相结合,来实现以太网的高速,远距离接入,文章重点介绍了OSTS-2000系统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技术,设备和性价比,以说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GPON技术的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涛  孙旭  王幸 《通信技术》2009,42(9):133-135
GPON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而相对于其他的几种PON技术,目前,GPON技术在我国的市场运用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文中通过对GPON技术的介绍,结合现有的产品应用实践,提出了GPON技术在我国市场的基本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电信》2012,(8):40+6
当前,宽带通信建设加速发展,城市光纤到户、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宽带应用创新示范、公益机构接入普及、宽带使用感知的提升等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宽带基础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居民使用宽带的性价比。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列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宽带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完善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和部署步伐,促进云计算的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宽带光接入网的特征和主要应用需求,以及目前几种主要宽带光接入技术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光接入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EPON+LAN/EOC灵活实现宽带接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广电企业通过推进双向网改造来实现用户宽带上网已成为新的增值业务点。首先介绍了EPON+LAN与EPON+EOC两种双向网改造接入技术,然后结合本公司针对不同用户选择不同接入方式的具体案例,探讨两种方式的应用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小区宽带接入技术的选择入手,研究家庭宽带产品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别从市场竞争、客户粘性、投资收益对现有网络的影响、接入难度等多个维度构建各类典型小区的接入选点评估模型。通过模型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移动运营商小区宽带接入选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在4G发展窗口期,有效解决农村区域4G覆盖范围内无线宽带的接入问题.采用TD-LTE (4G)移动宽带技术共模或Refarming模式利用现有频谱资源方式、同期配合辅助使用4×4 MIMO提升网络容量、差异化保障混合业务、M-CDN方案减少用户时延等方法解决农村区域宽带接入需求,保证网络的整体客户感知,合理利用资源,保证窗口期农村区域投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雷震洲 《世界电信》2004,17(10):6-10,26
韩国是全球宽带接入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有一套用全缜密的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从发展策略、网络建设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详知介绍了韩国宽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走向.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目前应用领先.推动发展的市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