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羽绒纤维的微观结构、形态结构及其有关的理化性能,探讨了羽绒纤维在混纺成纱、加工无纺织物、羽绒粉体改性等新方向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羽绒纺织产品开发的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禽羽绒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目前主要用于纺织产品的填充料,附加值相对很低。近期研制开发出的羽绒纺织品使羽绒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纺织纤维。文章对羽绒的基本性能、羽绒纺织品的进展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羽绒纤维与其它蛋白质纤维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然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羽绒的结构研究 ,认为羽绒纤维的内部结构有类似于羊毛纤维的一些特征 ,其表面结构完全不同于羊毛和蚕丝 ,但羽绒纤维仍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蛋白质纤维。  相似文献   

4.
李秋雁  齐鲁  刘思 《毛纺科技》2012,40(6):26-29
采用二氰二胺和磷酸体系,以及二氰二胺、磷酸和戊二醛体系分别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处理,通过红外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羽绒纤维的接枝情况和形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热失重分析等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个体系均与羽绒纤维成功接枝,戊二醛的加入使羽绒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和剩炭率明显增加,热失重温度提前,热失重速率加快,热稳定性减低,羽绒纤维的阻燃性能得到永久性提高,并且对其形态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探讨杨树绒毛纤维絮用成形方法研究。杨树绒毛纤维是一种很有潜能的环境友好型纺织品蓄热保温材料。鉴于纤维长度短、非适纺等特点,将其可作为天然絮用保暖填充材料。通过选取实验仪器和工具、纤维除杂、絮片制取、加固和黏结等过程,采用湿法成网技术制备出了单层和多层两种杨树绒毛纤维絮片试样。通过胆布材料的选择、絮片的填充和制备,采用仿羽绒直接填充法,制备出了杨树绒毛纤维填充试样。实验表明:采用湿法成网方法,易于除杂,成网效果好。采用仿羽绒直接填充法再绗缝的方法,效率高、均匀美观、操作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运用微波消解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鸭原羽绒和水洗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羽绒纤维中砷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得到了微波消解羽绒纤维的消解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原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较高,水洗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从羽绒纤维自身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入手分析了影响羽绒燃烧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剩碳率、极限氧指数和热分析3个方面对羽绒的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羽绒纤维燃烧性能的参数:羽绒在空气中400℃燃烧时的剩碳率为13.78%;极限氧指数值为22%~23%;热分析显示羽绒在258.1℃时开始裂解,334.3℃时的质量损失最快,500℃后趋于稳定,在598.6℃时残留质量只有26.45%。最后将羽绒与其他纤维的燃烧性能进行对比,指出羽绒纤维阻燃性能稍差于羊毛,但好于棉和大豆蛋白纤维。  相似文献   

8.
通过接枝金属锆离子来提高羽绒的保暖性,采用红外分析、ICP测定、蓬松度、保暖率分析以及电镜观察对其接枝效果、保暖性能及其表面形貌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过单宁酸改性的羽绒纤维能明显增加对锆离子的吸附量,经过接枝金属锆离子,羽绒纤维的保暖率提高了5%左右,蓬松度也有所提升。另外,通过对改性前后扫描电镜图片的比较发现:改性前后羽绒纤维的表面形态并未有明显变化,色泽上有略微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仿羽绒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并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开发中,纤维原材料的选用、纤维集合体成形加工技术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仿羽绒保暖材料的开发进展,分析天然羽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保暖性能,重点对比仿羽绒纤维和仿羽绒纤维集合体材料的选用、加工方法,并总结出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得出在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好粗细纤维的合理配比,做好纤维外观形态的改造,并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使制成的仿羽绒材料呈现球状或丛状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11.
羽绒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型纺织材料--羽绒的耐化学药剂性能和润湿性能以及表面临界张力的蓬松度等作了一些实验和理论探讨。为今后羽绒织物的服用性、染色性和化学后整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羽绒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晶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06,27(11):28-31
羽绒单纤维的吸湿性对羽绒纤维和纤维集合体的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讨论影响羽绒单纤维吸湿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测试羽绒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湿性,并与其它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纤维间产生这种吸湿性差异的本质原因。最后,利用Hailwood和Horrobin的吸湿理论,结合实验数据,总结建立了羽绒纤维吸湿性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针刺的方式,可将羽绒和其他纤维加工成絮毡,既保留了羽绒保暖的特点又克服了制品臃肿的缺点.测试数据表明,PTFE薄膜层压织物在寒冷大风的环境中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预测,羽绒絮毡和PTFE层压织物通过叠合或粘合加工成的新型保暖材料将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和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性染料对羽绒纤维进行染色,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硫酸钠、染料用量和助剂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羽绒纤维采用酸性染料染色,上染百分率高,提升性好,表观色深不足。羽绒表面的残脂具有疏水性,因此染色工艺中需要添加润湿剂,残脂延缓了染色时间,所以染色过程中不需使用缓染剂。随着羽绒残脂含量与硫酸钠用量的增加,染料上染百分率下降。确定的染色最优条件为:温度70℃,时间60 min,染料用量4.0%~5.5%(owf),pH值为3,用渗透剂JFC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羽绒纤维各项性能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羽绒纤维 12个重要指标 ,即耗氧指数、弹性、残脂率、含水率、断裂弹力和断裂伸长、膨润性、摩擦系数、热收缩性、润湿收缩性、电性、导热性、比重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仿羽绒纱是根据天然羽绒的回弹性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等特点,采用一定比例的仿羽绒纤维与普通中长涤纶纤维混合纺制的异型纱线。我厂于1986年8月份试制成功,现介绍如下: 一、原料选择及配比根据原料生产厂家提供的仿羽绒纤维技术检验数据及纤维特点,我厂选择仿羽绒纤维与普通中长纤维进行混纺,其配比是:仿羽绒纤维(涤)65/普通中长纤维(涤)35,这样既发挥了仿羽绒纤维的特点,又能使生产顺利进进。二、生产工艺流程小量混棉→A002A型自动抓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圆盘棉堆混棉→  相似文献   

17.
采用钨酸钠、氟钛酸钾及其复配体系分别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处理,通过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热失重分析、白度等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及其表面形态变化进行探讨。实验证明:经阻燃处理后的羽绒纤维,剩炭率、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复配体系的阻燃性能最好,极限氧指数从23%~24%提高到50%~51%,剩炭率从16.8%增加到27.8%,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另外,通过对阻燃前后扫描电镜图片和白度的比较发现:阻燃前后羽绒纤维的表面形态并未有明显变化,色泽上有略微变化,但不影响其整体视觉。  相似文献   

18.
从天然羽绒的结构出发,研究了仿羽绒纤维的特征,介绍了仿羽绒纤维制造要点、特性测试及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9.
“PrimaLoft”品牌塑料纤维作为替代羽绒纤维而知名。最近,“PrimaLoft”品牌又有棉混纺新纤维推出,这种纤维被用作毛毯及家纺辅品的原料,该纤维制织成的产品外观显得非常豪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纤检》2002,(3):45-46
本目录列出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英国、德国、美国(ASTM)、日本、韩国发布的羽绒羽毛和絮用纤维及其制品的标准目录国际羽绒羽毛局简介:国际羽绒羽毛局(International Down and FeatherBureau,简称IDFB)是羽绒行业世界性的联合会。作为一个国际仲裁机构,它创建于1953年。到1999年IDFB已拥有来自23个国家的21家个体会员、10家协会和20家非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