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DPE生产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产工艺现状和技术特点,淤浆聚合工艺是我国HDPE最主要的生产技术。利用釜式淤浆法工艺特点可开发双峰或多峰产品以实现其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平衡;利用环管淤浆法工艺特点开发高性能管材料和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产品;利用气相法工艺单线生产能力大的特点稳定生产通用产品;利用溶液法工艺产品均一性好、切换容易的特点开发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建议结合装置特点开发高性能HDPE。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淤浆法HDPE装置间歇聚合工艺条件及程序的研究,提出了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淤浆法小试聚合装置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末,对聚合工艺条件对产物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共混合成宽峰聚乙烯专用料的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聚合工艺条件,在淤浆法小试聚合装置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调;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粉末共混可以制备宽峰HDPE;合成的宽峰HDPE专用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在树脂研究院进行加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刘永  赵庆龙  陈雷  范文革  陆峰 《化学工业》2007,25(5):39-42,50
通过淤浆法小试聚合装置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末,对聚合工艺条件对产物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共混合成宽峰聚乙烯专用料的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聚合工艺条件.在淤浆法小试聚合装置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调;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粉末共混可以制备宽峰HDPE:合成的宽峰HDPE专用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在树脂研究院进行加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间歇聚合试验装置模拟了乙烯聚合新工艺(淤浆均聚合-离心分离-气相共聚合)的流程.考察了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新工艺的技术特点及产品特性,并将采用新上艺制备的试样与工业生产PE80及PE100级双峰分布聚乙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第一段淤浆聚合后脱除溶剂不影响第二段的气相共聚合活性,该工艺是可行的;通过模拟不同的工艺表...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由丙烯超临界聚合和传统本体淤浆法制得的等规聚丙烯原生结晶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聚合工艺、预聚温度、粒径、分子量等对原生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聚合法制备的等规聚丙烯(SC-iPP)呈现出α和γ的混合晶型,而采用传统淤浆法制备的等规聚丙烯(C-iPP)只含有单一α晶型,这是因为超临界的高温高压状态,使得体系传热传质阻力较小,更有利于原生晶型的发展。此外,预聚温度、粒径、分子量等因素也对丙烯超临界聚合所制得的SC-iPP结晶特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入新型给电子体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吸附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的粒径、形态和物理结构等。采用乙烯淤浆聚合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乙烯淤浆聚合性能,并与进口参比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气分压为0.28 MPa、乙烯分压为0.45 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达到21.3 kg/(g·h),聚合物堆密度达到0.34 g/cm3,粒径小于100μm的细粉含量为1.87%,催化剂的综合指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MgCl2/AlCl3为载体,钒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聚乙烯催化剂,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研究了淤浆法工艺下聚合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最佳聚合条件为: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030 g/L,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压力为1.0 MPa,n(Al)/n(V)为200~350。在此条件下,催化剂体系为长效型、活性较高,合成的聚乙烯表观密度较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细粉含量较少。因此,该催化剂可用于淤浆法工艺生产高密度聚乙烯产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聚丙烯工艺技术,重点分析了聚丙烯的主要生产工艺:本体聚合工艺、气相聚合工艺以及淤浆工艺,并从催化剂开发、反应装置的大型化等方面,对我国未来聚丙烯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方向做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淤浆法生产聚乙烯工艺中后续造粒过程及不同操作方式对聚乙烯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符合工艺特点的造粒机内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预测模型,并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在并联切换和串联切换下,预测模型的产品熔体流动速率计算值和分析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3%,5.7%。该模型预测了淤浆工艺的最终树脂质量,准确度高于现有文献中提出的造粒后产品质量经验模型,有助于对淤浆聚合工艺的产品质量软测量及牌号切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的发展情况,分别从气相聚合法、淤浆法以及溶液聚合法探讨了高密度聚乙烯制备工艺的技术,并论述了典型公司的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情况重点探讨了其相应的主要应用情况,以全面提升高密度聚乙烯制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液相法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技术是一种使用三相淤浆床反应器将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的生产新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工艺具有单程转化率高,出口甲醇浓度高;床层等温,反应条件优良;温度易于控制,换热简单;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优良等优点,因此成为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甲醇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液相法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相法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技术是一种使用三相淤浆床反应器将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的生产新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工艺具有单程转化率高,出口甲醇质量分数高;床层等温,反应条件优良;温度易于控制,换热简单;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优良等特点,因此成为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甲醇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HDPE装置采用淤浆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描述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特点,介绍了双峰HDPE产品物性参数、聚合工艺和质量指标,概括了影响双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物理性质的三个主要因素(聚合方式、所用共聚单体、所用稳定剂),阐述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研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MgCl_2和乙氧基镁为载体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A型和B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利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两种催化剂的组成、粒径和形态,利用淤浆聚合法研究了两种催化剂的聚合性能。结果表明:A型催化剂的活性为16.7 kg/(g·h),高于B型催化剂约20%;A型催化剂的颗粒形态较好,制备的聚合物粉料中细粉含量较低;A型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略差于B型催化剂,但对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合性能优于B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HDPE吹塑专用树脂5200 B的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密度聚乙烯5000S的生产工艺为基础,根据聚合物的基本物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以聚合并联方式生产吹塑专用树脂5200B的工艺方案。在进行5200B转产时,对催化剂进料速率、氢气/乙烯、聚合温度及淤浆掺和比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调整。试生产结果表明,当第一、二聚合釜中主催化剂进料速率分别为39,17kg/h,助催化剂进料速率均为44kg/h,氢气乙烯摩尔比分别为1.90~2.20,0.20~0.22,淤浆掺和比为52.5:47.5,聚合温度控制在85℃时,产品综合性能优良,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聚烯烃产品中低聚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X(淤浆均聚 + 淤浆共聚 + 离心脱除低聚物)工艺产品中离心机脱除低聚物前后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分析对比,得出离心机可以脱除低聚物,最终产品中低聚物含量降低;通过力学和热稳定性的研究,证明了产品经离心机脱除低聚物后力学及热性能均有所提高;利用核磁分析了烯烃淤浆聚合工艺难以生产高共聚单体含量的聚乙烯牌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不同聚合热的撤除方式,阐述了淤浆法聚乙烯装置扩容改造选择浆液外循环技术的合理性,并通过对该技术关键工艺参数做必要的计算来进行论证。在不改变原聚合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一换热面积约80m2热负荷约3.51×106kJ/h的外冷却器即可提高生产能力约20%。对外循环系统的运行工艺条件提出优化方案。为防止外循环出现系统堵塞以及为保证外循环系统投运后的产品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半炼蜡裂解1-己烯为原料,在2L不锈钢釜中进行了与乙烯共聚的淤浆聚合和气相搅拌聚合试验研究,聚合工艺条件为:压力1.03MPa;p(H2)/p(C2H4)=0.28/0.75MPa,1mLAlEt3溶液(1mmol/mL);淤浆聚合和气相搅拌聚合温度分别为80℃和85℃。研究结果表明,半炼蜡裂解1-己烯可以与乙烯进行共聚反应,其共聚性能与进口的1-己烯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简称Z-N催化剂)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缠结程度较高、加工困难等问题,以MgCl2、TiCl4、异辛醇、正硅酸四乙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己酯)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Z-N催化剂cat1(或cat2)。分别以cat1、cat2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采用淤浆聚合工艺制备低缠结UHMWPE,测定了cat1、cat2的粒径分布和金属元素含量,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和UHMWPE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v)的影响,并使用流变分析法和DSC热力学退火法对UHMWPE的缠结程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at1、cat2与最初设计相符,在优化的淤浆聚合工艺下,聚合反应温度分别为65℃,70℃时,cat1、cat2催化活性分别达到27700、37700 g PE/g cat.,制备的UHMWPE的Mv分别为6.01×106、5.03×106,起始储能模量分别为0.21、0.13 MPa,缠结程度低于商品化UHMW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