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佛山朗德华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是朗德华(北京)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佛山成立的子公司。作为专业的"智慧能源"整体方案解决商,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一直致力于研究云计算、物联网、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等新技术,提供城市和区域能源控制、优化和再分配的"智慧能源"系统,满足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的能源管控和节能减排需求,实现智慧、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智慧能源"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智慧能源的本质是能源优化,管理和服务,其中包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设计一个智慧用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从数据感知、数据处理、到智慧应用的综合能源服务数字化平台,满足快递行业对能源的应用需求,达到节能目的,满足企业节能与绿色认证需求,提升企业节能减排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加速行业转型。  相似文献   

3.
智慧能源旨在利用ICT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管理楼宇、工厂、家庭中的各种能耗设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目前由我国自主提出的IEEEl888标准已经获准进入lSO/IEC转化立项,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智慧能源高峰会议以及IEEE1888子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由中国创新的IEEE1888节能标准,获得智慧能源产业的广泛瞩目并获得全球重要厂商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落实双碳目标,关键在于节能减排,而智能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加强智能能源计量的研究、实施和推广,节能减排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耗能设备量大面广,用能分散,节能减排缺乏有效切入点的现实瓶颈,运用信息传感和互联网技术,设计智慧用能互联网云平台,并提出用云平台结合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营模式,整合分散用能产业链,做绿色智慧能源供应商。即通过互联网+智慧锅炉、炉窑,将分散用能企业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整合产业链资源,并通过工程中心技术支撑及合同能源托管运营,使耗能设备安全、节能及环保运行。在应用上,已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锅炉物联网监测系统,创建了锅炉物联网监测智慧云平台,并建立了日常巡视值班制度和诊断处置机制,已有133台在用锅炉接入平台。平台运行期间,已成功消除20余次安全隐患,监测到上千次能效超标报警,成功帮助80余家企业节能,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个人电脑》2015,(1):83-84
以"智慧能源,绿色未来"为主题,首届英特尔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工信部电子学会、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领导,英特尔公司物联网及智慧能源核心业务高层,以及包括罗克佳华、施耐德电气、天地互连在内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汇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和现场展示等活动,共同探讨物联网技术如何助推智慧能源管理,从而实现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的目标。同时,会上还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新品,公布了新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8.
孟静 《多媒体世界》2008,(21):20-21
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下,“十一五”规划节能指标逐步强化推动,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中美CIO峰会绿色分论坛”以建设“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议题受到各方瞩目。嘉宾们畅所欲言、各抒其志。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工作的重点。有专家在会上指出:“如果说以前数据中心节能还是一种愿望的话,  相似文献   

9.
未来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将与绿色贸易壁垒、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能源环境管理提升相结合。工业是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领域,标准是政府加强节能减排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基础。分析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推进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政府对工业节能减排监管,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意识,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近日在京召开。朗德华(北京)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入选2012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建筑(群落)能源动态管控优化技术”暨云能源管控技术。在建筑监测基础上,增加管控技术,以低碳、绿色、智慧建筑质量为目标,使智慧城市的综合能源管控得以实现,并以现代服务业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节能效益,为社会,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创作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机构功能的不断完善,就医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医疗机构电气煤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每年递增,医疗机构能源和环境质量管理仍存在粗放式现象,如设备资料缺少、台账不清、制度执行力较弱、员工队伍失衡等问题。而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没有开展能源诊断以及系统管理,医疗机构节能和环境质量管理发展潜力很大。基于云服务以及物联网技术,主要研究面向智慧医院能效管理的云服务架构,以及管理评价方面的关键问题,利用物联网监测获取数据,通过信息平台集成和分析数据,结合回归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能耗数据进行预测,确立能源效率与环境质量综合表征的智慧医院指标体系,并开展相关评估与管控研究,从而打造节能高效、环境舒适的智慧节能医院,有效推进医疗机构绿色节能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以物联网为主宰的信息时代,物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物联网为建设基础的智慧校园,是新时代下校园发展的产物,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一站式实践基地。2018年6月,中国颁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建设标准,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智慧化办学环境。基于此,简要概括了物联网和智慧校园的概念,分析了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主要功能,结合实际阐述了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IBM日前发布了其“智慧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解决方案以支持社会的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IBM强调城市、企业和组织等主体,不仅要关注自身对环境的保护和实现节能减排,更要对自身战略、运营及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变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走上“智慧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办公自动化》2013,(13):12
智慧城市建筑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可以加快在智慧技术方面的投资速度,从而达到能源效率目标以及商业目的。IDC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商业策略:智慧生态系统内的建筑协同效应--智慧城市如何支持智慧建筑技术部署》的新报告(文档号#EI241375)。该报告探索了如何通过在城市环境里为公共与私人设施部署智慧技术,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收益最大化,将帮助决策者、业主以及技术供应商更好地理解合作如何促进智慧技术方面的投资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该报告公布了对智慧技术供应商与城市管理者的访谈结果,并发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性社团组织——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和中国首个省级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组织——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计委)于3日在浙江杭州正式成立。记者了解到,今后促进会将围绕浙江省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开展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从一点点做起,确保每个事情做得有益处,有收益。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上,但是,几乎对于所有城市而言,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直接的问题是:到底该如何切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或者说,究竟该从哪里开始,才能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更有效率呢?  相似文献   

17.
节能减排是一项全面参与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节能减排理念和习惯,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也应当引入节能减排的思想,减少电能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不仅可以节约计算机实训室的运营成本,还可对能源有效利用做出贡献。本文就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节能减排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自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以来,地球整体环境污染和有限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最早我国在(十一五)计划当中提到了节能减排,之后的几年中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文件来要推动在十二五计划中制定的具体工作,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损耗大国也在为节能减排,建设节能环保资源节约新型社会而努力。铁道铁路这项行业在我国交通比例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资源,此篇论文针对铁路电气化一系列关于节约能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简称邯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通过建设EMS(能源管控中心),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GE公司的Proficy软件平台在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拓展性,对于同类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行业调整,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