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的儿子呱呱坠地,并在妻子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时,我想起了往昔的日子,想起了慈母,想起她养育我们成长的艰难岁月。 记得我八岁那年,不满两岁的小弟正在母亲的怀抱中嗷嗷待哺。这时母亲得了一种病,乳房上长出一个瘤子来,瘤子愈长愈大,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牵念     
十七岁那年,我报名应征入伍,第一次出远门,不免兴高彩烈,竟没有留意在一旁黯然神伤的老母亲。那一年母亲已58岁了,父亲早逝,多难的生活,给了母亲一副硬朗的身躯,却无法阻止那一头黑发变灰变白,无法阻止她脸上的  相似文献   

3.
祝榕的父亲祝正会是石壕煤矿的维修工,母亲在她两岁时因车祸去世,是奶奶拉扯她长大的。祝榕9岁那年被查出脊椎病变,每月工资只有千余元的父亲付不起高昂治疗费,因此一直没有为她进行手术,她的脊椎逐渐长成一个突出的S形。  相似文献   

4.
鱼刺     
每次从滨海城市归来,都要为母亲带上几包鱼刺。母亲爱吃鱼刺,这是我6岁时就知道的。 6岁那年,我生病发高烧,母亲问我想吃什么,我不假思索地答:鱼。那年土地还没承包,我们姊弟又多,家里很穷。可母亲二话没说,当天卖了一只产蛋很勤的母鸡。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穷乡僻壤,家贫加上小时候身体孱弱,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六岁那年,我患了一场重感冒,高烧不退,就连村里的赤脚医生都摇着头说无能为力了。母亲擦干似乎总也流不完的眼泪,毅然背着我往十几里以外的乡卫生院跑。一路上母亲骨瘦如柴的脊背硌得我生疼,我就哭着让她  相似文献   

6.
养母33岁时,我出世,经过近两年的周折与她结缘;我33岁时,养父去世,我便成为养母晚年唯一的寄托。 今生今世,我与养母以一个“缘”字联在了一起。养母在她35岁那年收养了我,将一个因缺乏营养几近夭折的婴儿养大成人。而在我30岁时,养母因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养父在养母患病三年后病故。因此,我便成为一生没有生育能力的母亲晚年唯一的寄托。邻居们说,幸亏老董抱养了这个女儿,不然,她这后半生将是最大的不幸。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心     
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母亲的生日。 那年,我已长成十几岁的大小子。父亲从50里外的煤矿赶了回家,母亲炒了几道小菜又包了一锅肉馅水饺,我以为是别的什么庆典。 煮好的水饺盛在每人一份的  相似文献   

8.
金启 《当代矿工》2008,(2):31-31
2007年清明,我回家了,去看母亲。母亲离开我已经4年了。2003年的暮春,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我接到三姐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突然病了。母亲那年75岁。当天我正在参加一个同事的儿子的婚礼。我对母亲的病并没有在意,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很少生病的。三姐在电话里说,母亲早晨醒来突然言语不清了,我以为是脑中风什么的,叮嘱三姐速把母亲送到医院。因为工作,因为“非典”,我没有及时回家看望母亲。我想等有了空再回家。  相似文献   

9.
五元钱     
或许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我的母亲也爱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打记事起,她的唠叨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饮食起居,母亲总是唠叨个没完。即使在餐桌上,母亲的唠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筷子要怎样拿才规矩,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能将筷子伸向别处,更不能在菜碗里翻翻拣拣,吃饭不能咂嘴,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一整套“繁文缛节”。倘若这些忠告没有奏效,母亲的筷子头便会轻轻向我头上敲。16岁那年,我去城里读高中,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我暗暗庆幸,耳根终于可以清静些了。谁料想,我每次坐车到学校,母亲总要在车窗边唠叨“…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很能干,15岁那年虚报了3岁支边去了新疆。母亲虽然能干,但因家庭出身不好,入党与提干都与她无缘。父亲比较幸运,到兵团干了不到一年,就因根红苗正,又能吃苦,便入了党,当上了机车组长,以后又被提升为机务排长、连长。可能父亲的水平也只够当个连级干部,往后三十多年再没升级。生在大户人家的母亲规矩很多,而穷苦人家出生的父亲却什么礼数都没有,因此他们之间总是不协调,母亲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脾气。只有到了节日,脾气不好的母亲才变得非常有耐心,性格温和的爸爸就显得更加慈爱。所以,儿时最开心的时刻就是过节,让我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11.
我二十岁那年,在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下,走出家门,戴上安全帽,穿上深蓝色的工作服,佩带好自救器和矿灯下了井,成了一名采煤工人。从我上班的第一天起,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准时把熟睡的我从梦中唤醒。当我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眼睛时,母亲早已把饭菜端到饭桌上。  相似文献   

12.
父亲     
父亲59岁那年,因脑血栓导致偏瘫,已经七年多了。现完全瘫痪在床,吃喝拉都要倚靠我那已60多岁的母亲。 每次看到枯瘦如柴,在床上连翻身都困难的父亲,我的心里都很难受……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菜地     
方咸达 《当代矿工》2012,(11):30-31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与母亲在城乡结合部,种了几块菜地。 每到周五,父母都要来电话,问我来不来拿菜、什么时候来拿,他们好在菜地里现摘。每次我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父母家时,母亲已早早地将西红柿、豆角、生菜、黄瓜分类装好了袋。  相似文献   

14.
母爱似海     
何永进 《当代矿工》2011,(10):34-34
母亲今年67岁,从高大魁梧的身材上依然可以看出她当年的英姿。 母亲18岁时与父亲结婚,结婚后两人就分居两地,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矿山做工,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父亲家中有父母、弟妹等十几口人,他每月把做工挣的钱汇回家中交给爷爷,从没有经过母亲的手,全家人就依靠这点钱买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父亲从小生活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可我母亲并不争光,连续生了三胎女娃。父亲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结婚十几年,连个传宗接代的人也没有,心里着急啊! 父亲40岁那年,我出世了。我出世那一天,父亲激动得彻夜难眠,并且一改常态对母亲百般恩爱。父亲  相似文献   

16.
正下了班,和母亲、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躺在沙发上,妹妹和母亲坐在餐桌前吃水果。妹妹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苹果,叫我起来吃葡萄。起身,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背着身的母亲满头的白发,心里突然一阵难过。水果,不是七十多岁的母样天天都能吃上的。父亲太节俭,根本不会享受人生,母亲又没有工作。母亲的心里只有父亲,父亲的心里只有日子。给母亲的钱,她省吃俭用留给了孙子,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在她来的时候,多买点东西让她享受现成的。妹妹顺手递来几颗剥干净的葡萄,亮盈盈的,含到嘴里,酸甜酸甜的。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灯下母亲挤满皱纹的脸,没有表情。母亲老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时还自言自语,不是念叨远在云南上大学的孙子,就是惦记刚刚怀孕的外孙女。看着她恍惚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突然穿越时空,二十年前那段绝对空白的记忆,刹那间复活了。也是母亲,也是葡萄,也是酸酸的记忆,也是那种描述不透的表情,不同的是,那时吃的是剩下的葡萄,是母亲没有卖完的。母亲不是生意人,也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但那一次,母亲一天赚了六块钱,高兴得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葡萄分给了我和贪吃的妹妹。那一年,是我外出上学第一年的暑假。那时,母亲五十岁出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她,为了多挣几个钱给我凑学费,大清早起来去人家的葡萄园摘葡萄,然后背到街上去卖。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情书     
我八岁那年,父亲远离故土,离别妻儿到离家千里之外的矿山去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次。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母亲便鼓励我,让我试着给父亲写信。记得母亲让我写的第一封信只有短短十七个字:他爹,你好吗?我和永儿在家都好,你别挂念。 第二天上午,邮递员路过村口,母亲把信交给他捎走了。从信寄出的第一天起,我常常发现母亲掰着手指计算日期……多年之后,我才明白,母亲当年掰指头,是在掰一种期盼,更是掰一种思念呀!  相似文献   

18.
十九岁那年,我就定了婚。 那时候我真的不明白婚姻意味着什么,糊里糊涂听从父母的安排。在我们这一带农村,早婚早育是一种普遍习俗。我的那些高中同学毕业不久便陆续结婚生子,我也无法抗拒。 定了婚的男孩,别人自然就将你当大人看待。逢年过节,你得携带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说话利利索索。到她这个年龄身板还能如此硬朗,我想这都源于她有好的生活理念和做人信念。生活中,她也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做事的,下面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语录。  相似文献   

20.
岁月的犁铧毫不留情,不知不觉中就在母亲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她已近七十岁了.由于母亲体型偏胖,又患有膝关节骨质增生,自己修剪趾甲十分吃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时常乘车回老家为她修剪趾甲.在为母亲"减负"的同时,我也收获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