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对大型重载齿轮渗碳,渗层表面碳浓度及碳化物形态对齿轮质量的影响在不少文献中早有论述。碳化物的大小和形态对钢的抗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 我厂生产的齿轮、齿轴多采用20CrMnTi钢渗碳淬火,要求热处理后碳化物级别为1~5级,渗层中过共析层 共析层的深度为渗层的70%。我们使用的是老式设备,没有碳势控制系统,渗碳温度采用920℃,渗剂为煤油,采用气体渗碳后重新加热淬火  相似文献   

2.
刘翔 《机械制造》2001,39(11):37-38
钢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或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即将淬火后的钢加热至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以获得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等组织所需的性能。一般淬火钢组织都是不稳定的,都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倾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组织要经过马氏体分解、残余A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扩散、聚集长大三个过程的变化,使钢的塑性韧性提高,而强度硬度下降,同时淬火内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因此,淬火钢的回火温度选择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是决定零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笔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频感应加热温度对M2钢钻头淬火金相的影响。试验表明,加热温度越高,则钻头轧后硬度越高,真空淬火晶粒越粗大。当钻头轧后硬度过高时,盐浴淬火晶粒同样粗大。  相似文献   

4.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出现开裂的5CrMnMo大型热锻模进行了金相、硬度、断口分析。结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形成了粗大的马氏体组织;淬火冷却时终冷温度过低,导致过高的淬火应力使锻模表面出现淬火开裂现象。针对此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后避免了锻模的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6.
钢淬火后得到M或M+Ar、M+K+Ar,淬火组织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将钢加热至下临界温度(Ac_1)以下,保温后冷却下来,才能得到稳定的M_回、T_回、S_回、P_回等组织和所需要的力学性能。钢的组织决定钢的性能。 一般淬火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硬度下降,淬火内应力消除较充分,发生碳化物析出、扩散、聚集长大,马氏体分解及残余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当淬火温度低于1 04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超过1 040℃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又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减少,马氏体不断粗化,而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在1 040℃淬火后,当回火温度低于500℃时,钢的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先升高,并在520℃时达到最高值,此后钢的硬度又逐渐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8.
亚温淬火进入两相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加热到两相区,一种是先加热到AC_3以上,再预冷到两相区。一般选用直接加热到两相区的方法。直接亚温淬火与预冷淬火相比的特点是:加热温度低,热应力小,零件变形小,能显著减少形状复杂零件的变形和避免开裂,降低了电力消耗,减少零件的烧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现把直接亚温淬火的一些具体实例介绍如下。 1.主轴的亚温淬火 材料选用55钢,将主轴(图1)直接加热到两相区,硬度为220~240HB.因加热温度低,温度为755~760℃,故工件有未熔铁索体,淬透性也稍有降低,但按其要求是允许的。采用这种方法,使残余应力有比较合理的分布,减少了变形量,避免了轴淬火的开裂。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C95级石油套管用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后试验钢的奥氏体沿着轧制方向拉长,呈扁平状,再加热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则为等轴状;随着调质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合并,尺寸变宽,板条边界模糊,同时析出的碳化物也明显粗化,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直接淬火试验钢与再加热淬火试验钢相比,其板条更细小、位错密度更高、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0.
1.淬火油的选择 (1)影响淬火油选择的因素 ①钢材的性质 奥氏体晶粒度、碳含量、合金元素、奥氏体化温度、钢中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鼻子”的温度和时间、马氏体转变温度、淬火前的状态等。 ②工件的性质 截而尺寸和形状。截面尺寸小  相似文献   

11.
1Cr17Ni2不锈耐酸钢脆性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Cr17Ni2是M-F型不锈耐酸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造船、家电、机械及宇航工业。但该钢经固溶淬火和在550℃附近回火加热时易发生高温回火脆性,导致冲击韧度(α_k值)急剧降低,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沿晶界疲劳断裂事故。 1.脆性产生原因分析 1Cr17Ni2钢产生回火脆性的原因有两大因素,一是固溶淬火加热温度,二是淬火冷却速度。Cr17Ni2钢共析转变的特点是在1030~800℃较宽温  相似文献   

12.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13.
将具有平衡态的或者是非平衡态原始组织的亚共析钢进行加热,加热到铁素体与奥氏体共存的两相区即临界区温度区间,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淬火,这种淬火方式被称为亚温淬火。本次试验研究在亚温淬火条件下,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45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该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同时研究了亚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特点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800~840℃,随淬火温度升高,45钢的强度升高,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加工了一批金属夹持板,外形尺寸为34mm×35mm×5mm,用60钢制造,要求硬度HRC52~55。我们按60钢的传统淬火加热温度810~830℃加热(考虑到是水淬,取加热温度的下限),淬火后磨削时发现,全部夹持板都有纵向裂纹及弧形裂纹,有的裂纹长达数毫米,只能报废。  相似文献   

15.
一般淬火钢组织都是不稳定组织,都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倾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发生变化即经马氏体分解,残留奥氏体(A)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扩散、聚集长大三个过程,钢的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硬度下降,同时淬火内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因此,淬火钢的回火温度选择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是决定零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根据零件的硬度要求,从零件用钢的回火温度与硬度关系曲线或数据表来选择相应的回火温度,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几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选定合适温度,以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直径为8 mm的密封螺塞用锻造正火态45钢棒进行(750~880)℃×15 min淬火和550℃×30 min高温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分析淬火温度对开裂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750,780℃时,淬火后试样均未发生开裂,而当淬火温度为800~880℃时均发生了开裂;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减少,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800~830℃淬火时,淬火开裂的原因为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相区冷却速率过大,组织应力在试样外层集中,裂纹以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扩展;在850~880℃淬火时,淬火温度较高,晶界弱化,在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纹沿晶界扩展。在830℃淬火前增加3~5 s室温缓冷工序再回火后45钢既可获得最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与较高的硬度,又可避免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7.
我厂生产的 SN10少油断路器中的滚动触头,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冷挤压加工的凸凹模为 Cr12钢,模具寿命一般为3000~8000件,失效形式为开裂。由于零件的生产批量大,模具不能满足需要。为此,我们进行等温淬火复相热处理的试验。1.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的确定为确保淬火硬度,将加热温度定为1000℃(奥氏体晶粒为10级)。为了使高温区加热时间尽量缩短,  相似文献   

18.
将表面渗碳处理的SAE8620轴承钢在855℃奥氏体化后,在225℃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再在225℃下进行回火处理,研究了等温淬火时间(7,21 h)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7 h时试验钢表层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碳化物,等温淬火21 h后表层组织中的马氏体消失,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增加,针状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与等温淬火21 h相比等温淬火7 h试验钢的表层硬度更大,接触疲劳寿命也更长,这主要与其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更高、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更小、表层硬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抵抗塑性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厂生产的圆环如图1所示。技术要求:材料为35钢,批量2000件;淬火区域表面硬度(38±3)HRC,离表面3.2mm处最小硬度(32.5±3)HRC。图11.存在问题表面淬火需采用中频感应或火焰加热淬火。因35钢属于亚共析钢,含碳量较低,钢的淬硬性及淬透性都较差,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设备,难以达到要求的硬度,且热处理成本较高。再者我厂也没有中频感应加热设备。而火焰加热采用手工操作,又存在着加热不均匀,且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的问题。2.解决方案采用火焰表面淬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能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工件表面加热的均匀性。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我们制作简…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齿轮一般采用45钢制造,要进行调质处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淬火裂纹,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弄清淬火裂纹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裂纹的发生。 1.材质质量与淬火裂纹 发生淬火裂纹的难易因钢材材质的差异而不同。 (1)含碳量的影响 含碘量高,能导致M_S点温度降低,则钢的淬裂敏感性增加。特别是含碳量在0.45%~0.50%范围内,钢的相变点Ac_3、Ar_3陡降,产生低谷。如按常规淬火温度加热,奥氏体晶粒必然粗大,提高了淬透性,故容易发生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