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高效的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成熟和工艺发展,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如压缩机、换热器及节流阀,也逐渐多样化,涡漩式和变排量压缩机、高效换热器、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使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已优于HFC134a系统,作为下一代的汽车空调,二氧化碳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典型流程和特点;对国内外针对超临界CO2特性的研究、CO2制冷循环的研究、CO2制冷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以及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研究现状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在热泵型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O2是一种无毒、不燃烧的天然气体。它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温室效应也较小。CO2在超临界下运行,与传统制冷剂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实验表明,在自来水的进水水温8℃,出水水温60℃,蒸发温度0℃的条件下,用CO2作制冷剂的热泵型热水器供热系统的COP值可达到4.3。系统以周围空气为热源时,全年的运行平均供热COP值可以达到4.0,与传统的电加热或者燃煤系统相比,可以节省75%的能量。通过对运行的调节,再加上较高的压缩机效率以及CO2自身自辞的倍执件后,糟们可以获得高的COP值。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跨临界压缩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CO2制冷剂跨临界循环的优势,回顾CO2压缩机的发展历史,对已开发的各种类型的CO2压缩机进行分析,总结CO2压缩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二氧化碳制冷剂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及热力循环模型,并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烈虎  李青冬  徐荣吉 《制冷》2007,26(3):65-68
介绍了二氧化碳的热物理特性,理论分析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在讨论基本理论循环的基础上,研究了带回热器的循环、带膨胀机的循环、既带回热器又带膨胀机的循环。同时,比较了各种循环的性能系数,发现在各种循环中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排气压力使得系统的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并且带膨胀机的循环是性能系数最优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建立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数学模型,通过样机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用此模型分析了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变工况特性,以及吸气回热结构对于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8.
减少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循环高压截流损失的方案主要有膨胀机和喷射器两种。建立了跨临界二氧化碳节流阀循环模型、膨胀机循环模型和喷射器循环模型。研究了在典型的家用热泵热水器工况下采用不同循环时,气体冷却器工质进出口温度对循环性能和高压侧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冷却器工质出口温度低于40℃时,膨胀机循环效率高于喷射器循环;气体冷却器工质出口温度高于40℃时,膨胀机循环效率低于喷射器循环;膨胀机循环与截流阀循环的高压侧压力相同,低于喷射器循环。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跨临界汽车空调系统开发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热力学方法对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的排气压力和吸气回热器大小进行了优化计算,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二氧化碳压缩机、换热器、贮液器、管组并开发了专用的焓差法试验台,系统样机的实测制冷量达到4.5千瓦。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CO2作为工质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在汽车空调系统中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部件实现方面,都完全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CO2制冷剂的物理特性,分析了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特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CO2跨临界循环在汽车空调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蓄冷型二氧化碳空调系统理论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蓄冷型二氧化碳空调进行了理论研究。描述了系统组成和运行模式,建立了一个简易设计计算模型,重点计算了过冷运行模式下的制冷量和性能系数,给出了与常规系统不同的过冷器和蒸发器的设计结果。分析表明,融冰过冷方法能显著提高二氧化碳空调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Yong) 的(exergy)分析法,对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分析显示:炯效率随着放热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其最大值出现在最优放热压力处,同时,本文还就气体冷却器口温度、蒸发温度及蒸汽过热度对系统Yong效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气-气式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套气-气式跨临界二氧化碳(CO2)空调系统实验装置,对设计要点做了简要介绍,给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并模拟验证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存在最优压力这一结论。通过循环模拟,得到选定工况下对应不同蒸发温度和气冷器出口温度的最优压力值,将其模拟值与现有关联式计算所得最优压力值进行对比,并对其所得误差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准确度较高的最优压力关联式,从而为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郑开云 《发电技术》2020,41(4):399-07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CO2作为理想的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给出了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典型流程和特点;对国内外针对超临界CO2特性的、CO2制冷循环、CO2制冷设备的开发以及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制冷工况下,单级跨临界二氧化碳(CO_2)带膨胀机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无回热器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加回热器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一级节流无回热器循环和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一级节流加回热器循环五种循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膨胀机的效率为60%时,在所规定的蒸发温度范围内(-10~20℃),单级跨临界CO_2带膨胀机循环的性能要高于其它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当蒸发温度为5℃时,只要膨胀机的效率大于32%,单级压缩膨胀机循环的性能就高于其它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对于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前两种循环适用于中高温制冷,且回热循环性能较好;后两种带中间冷却器的循环适宜于中低温制冷,增加回热器后性能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R32由于具有ODP为零、GWP值小于R410A等优越的环境性能,逐渐被认识到可以用于替代R410A。这里对R410A和R32的循环性能、润滑油的选用、可燃性、充注量、换热器性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与R410A系统相比,R32系统的压缩机耗功略高,制冷量较高,同时排气温度也高出很多,具有极大的替代R410A的潜力。然而,相关研究也指出要使其能够在大范围推广使用,除了要有效解决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解决其微可燃性在设计应用中所受到的限制。通过解读国内外法规政策发现,国内外对R32的充注量限制有放宽的趋势,这对R32在常规空调热泵系统中替代R410A和R22的研究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