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译诗的"三美"翻译理论,主张从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保持和传递原诗的神韵。"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理论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许英译杜甫的《登高》一诗来分析说明其"三美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以许渊冲的英译唐诗《无题》为研究案例,力图重构译诗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规范,探索古诗英译的描写性研究途径。文章认为,描写性研究途径纳入了对翻译过程中文化层面的考察,重视对翻译的文本、过程及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古诗英译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所做的为数不多的既表达私人情感、又怀念革命友人的诗词之一。从文化历史、文本内语义以及诗人和作品等几个不同的视角对原诗词进行了历时和共时、宏观与微观的多维度的语义考察和文化论证,并借考察和论证来对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进行语义观照。  相似文献   

4.
叠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应用于多种语言中。与英语相比,叠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更为频繁。本文主要从"三美论"的角度讨论元曲中叠词的英译,尤其侧重许渊冲译本《元曲三百首》中叠词的不同翻译策略。通过讨论"三美论"翻译原则以及《元曲三百首》中叠词的翻译,希望元曲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形式能引起翻译界更多的关注,像了解唐诗宋词那样加深读者对元曲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风格的变化是可用语境的变化来衡量的,对风格的解释依赖于对语言信息组合的把握。特定的句法形式,作为风格的“思想的外衣”,其本身就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译语中应采何种编码方式,译者并不总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对目的论的主要原则策略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林语堂先生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中隐含的文化翻译进行分析,结合其翻译目的得出结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主要采用纪实翻译,结合具体情境,工具翻译是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涉及到深层文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风格的变化是可用语境的变化来衡量的,对风格的解释依赖于对语言信息组合的把握。特定的句法形式,作为风格的"思想的外衣",其本身就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译语中应采何种编码方式,译者并不总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8.
在清编《全唐诗》收录的近五万首诗歌作品当中,有大约二十分之一左右的作品涉及到历代的宫廷生活或者提及宫廷范围内的人事,内容丰富,作者广泛。宫廷生活可以分为“后宫生活”和“前廷生活”,这些诗中有关后宫生活的内容则更具鲜明特色。这类作品有别于前代提出的“宫体诗”、“宫廷诗”、“后宫诗”、“宫词”等概念范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值得针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诗在句法方面省略现象非常多见。唐诗中的省略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省略平行语,使用名词仂语,使用关系语,使用紧缩句等。由于汉语语词组合灵活自由,行文重意合,偏流散,而英文句子结构严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汉语中省略的词句,在英译文中必须采取一定弥补措施,才不至于造成漏译误译。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宫廷中的仪式性乐舞和娱乐性乐舞都有诗歌传唱行为的参与。在仪式性乐舞活动中,所唱诗歌通常是诏命朝廷重臣创作,所用曲调大多由乐工制定,辞乐相配的方式有先辞后乐、先乐后辞、依调改辞,演唱由太乐署和鼓吹署中的乐工承担,采用齐唱形式。在娱乐性乐舞中,所唱诗歌多采自文人之作,辞乐相配的方式主要是"选诗入乐",演唱由教坊乐人承担,演唱方式多为独唱。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对全国的歌诗风气、歌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加强了上、下层两个诗歌创作空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初唐时期,在诗学理论方面出现了《笔札华梁》、《文笔式》、《诗髓脑》、《唐朝新定诗格》等诗学著述,这些诗学著述很少阐述高深的理论,而是以指导诗人提高创作技巧为主,并解决了律体定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促使诗歌律化进程基本达到完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初唐文学是盛唐文学到来前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唐诗发展链条上的第一环节。初唐诗人对轻盈流丽、豁达爽朗的生命意识的自觉追求,为继后盛唐诗歌的勃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初唐诗歌所蕴含的生命特质与盛唐诗歌的昂扬文风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唐长安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长安城城市规划思想的研究也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唐长安城的城市基址规则,形态,结构,聚居形式和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论述,以达到对其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认识完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立意、手法、风格,均有不少精彩之作。从内容上分析唐代边塞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代的诗歌创作,并深刻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盛唐精神。  相似文献   

15.
楷书,中国书法中书体的一种。楷书是由秦代隶书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来的。楷书发展于南北朝,至盛唐逐渐发展成熟。楷书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顶峰,首先是受唐代的科举制度刺激;而在社会思想方面,儒、佛学的发展是其内因;立碑树石是其表现;文房四宝的发展是其推动力。在漫长的楷书发展史中,唐楷独具一格,其地位之高,法度之严,影响之广,可谓前无古人,后世再也未能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