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斌 《城市住宅》2016,(7):114-116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为建筑业提供了全新的建造方式。通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发展的意义及优势的解读,结合相关政策论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的阻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影响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各项因素,分析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有利时机,并针对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从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五方面,阐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指出新型建筑工业化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据上海建工集团1月25日透露,目前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近日已突破600米高度,正在向其预计的632米顶点高度迈进。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最高端建筑的代表,不仅高度夺冠,不仅是在设计上利用了尖端绿色建筑技术,更以其工业化施工方法,开创了施工现代化和现场管理信息化的建筑工业新纪元,后者无  相似文献   

6.
住宅产业化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低碳、绿色安全工程,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为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大力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进程,作为2011中国混凝土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相似文献   

7.
马涛 《建筑》2021,(13):22-23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长期任务,其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预示着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在工程中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本刊专题予以关注,特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对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工业化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工厂——现场一体化和工厂——现场两阶段的管理模式,为建筑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庆虎 《江苏建材》2022,(2):100-102
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建筑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不足.就此,文章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并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的陶瓷生产工艺,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大力推进陶瓷砖薄型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概念,提出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经济和技术方面对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措施,以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义权 《城市建筑》2012,(9):115-120
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对建筑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大幅提高建设、管理的劳动生产率和建筑的整体水平,发展施工专业化,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逐渐走出一条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早在2004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即荣获国家级住宅产业化中心示范基地的称号,多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该项工作推行缓慢。如何突破传统观念,推进建筑工业化建设,是摆在建设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宏伟 《建筑经济》2021,42(7):5-10
中国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建筑业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行业长期沿用的经济效率比较优势战略已经不可持续.在新的条件下,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建筑业市场呈现新的特点,应重塑企业战略,以系统创新实现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不足、上下游企业关联性不强、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不适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BIM等智能化技术,构建基于智能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即DCCO模式,并将项目建造...  相似文献   

16.
为推广建筑工业化新技术,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2013年6月26-27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建筑新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在天津召开。会议由中建协科技推广部与建筑技术分会承办。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徐义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建筑技术分会会长王俊、天津市建筑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黑金山致辞。中建协副秘书长刘宇林、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年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区、有关行业建筑业(建设)协会及建筑业企业参会代表近200人。会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杰峰主持。中国建筑业协会徐义屏副会长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领会并贯彻执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用  相似文献   

17.
莫仕容 《建筑》2012,(6):20-24
广州建筑产业十多年来一直在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建筑总量达9907万平方米,完成了产值1680亿元,占全市同年GDP的16.8%(不合商品房销售产值)。建筑产业主要包含了建筑勘察行业、房地产开发行业、建筑施工行业、建筑监理行业和混凝土行业等。目前在广州注册执业的建筑行业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其中建筑施工工人高达35万人。如此产业之完整、经济规模之巨大、民生影响之直接的制造产业,仍然依赖和维持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生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史上属几起几落的一项改革。为何近期在工程界又再次成为焦点,为何又与绿色建筑挂上钩呢?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结束了长达13年的入世历程,对于建筑业来说,今年才是真正受到影响和冲击的开始,国外众多建筑商将于今年陆续进入中国,加入建筑行业的竞争之中,他们先进的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方式给中国的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建筑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陆绍机 《建筑施工》2002,24(4):325-326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筑行业最迫切、最直接的莫过于更新观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实施依靠科技和提高产品质量振兴建筑业的发展战略。为此,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思考和探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企业面对机遇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