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火龙果籽(H.polyrhizus)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火龙果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抽提溶剂、干燥时间、液料比、抽提温度、抽提时间等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溶剂抽提火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火龙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石油醚抽提法提取火龙果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7∶1(mL∶g),抽提温度78℃,抽提时间3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31.47%;火龙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食用油脂的国家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油中含8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47.98%)、油酸(28.13%)、棕榈酸(16.77%)、硬脂酸(5.02%);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77.58%,因而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的营养油脂。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奇亚籽的营养价值,对黑、白两种奇亚籽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将其应用在饮料中。采用国标的方法测定基本营养成分,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别测定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奇亚籽柠檬汁饮料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黑、白奇亚籽粗蛋白质、粗脂肪、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16.40%、28.32%、34.67%和29.10%、30.48%、26.65%;二者水分和灰分含量均低于10%。共检出16种氨基酸,黑、白奇亚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37和7.77 g/100 g,占氨基酸总量的32.92%、38.39%。以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为标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黑、白奇亚籽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2.82%和84.89%,其中omega-3占63.18%~68.37%,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饮料最佳工艺配方:浓缩柠檬汁添加量10%、麦芽糖醇添加量14%、结冷胶添加量0.15%、奇亚籽添加量3%和甜蜜素添加量0.02%。在此条件下,饮料感官评分为(88.5±0.71)分,可制得口感好、色泽明亮、体系稳定均一的奇亚籽柠檬汁饮料。综合分析奇亚籽作为一种新食品原料,其营养价值丰富,并通过优化饮料制作工艺,为其在饮料深加工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奇亚籽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作为奇亚籽副产物,奇亚籽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多样化的结构构象.奇亚籽胶作为食品工业应用的一个新型资源,可以改善产品的营养价值,调整食品系统的粘度、稳定性和质构.本文就奇亚籽胶的提取和干燥方式、主要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及其在肉制品、烘焙制品、乳制品和食品保鲜与包装等领域的应用进行... 相似文献
4.
常馨月陈程莉龚娣董全 《中国油脂》2020,45(2):111-116
奇亚籽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其中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被认为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免疫刺激剂作用、体外抗氧化和抗高血压作用以及调节血脂和肝酶等功效,食用奇亚籽油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和脑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奇亚籽油的提取方法及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研究报道,旨在为奇亚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对其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溶剂浸提番木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番木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番木瓜籽油的浸提温度为61℃、浸提时间为2.5 h和液料比为3.18∶1(mL∶g)。在该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21.27%;番木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了食用油脂的标准,但是其杂质含量较高,还需进一步精炼;番木瓜籽油中含有5种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18.90%)、油酸(71.06%)和亚油酸(4.28%)。 相似文献
6.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41-147
为提高奇亚籽饼的利用价值,根据组分溶解性质的差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分级提取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408 Bar的条件下,奇亚籽油得率为8. 92%,外观呈浅黄色,无结晶,气味较淡,密度0. 932 2 g/m L、折光度1. 479、酸值0. 183 2[(KOH/(mg/g)]、皂化值186. 50 mg/g。奇亚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98. 60%。从奇亚籽油中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的为芳香烃和烷烃类。在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1∶25、提取电压50 V,提取时间2 min的条件下,奇亚籽多酚的提取量为7. 25 mg/g。奇亚籽芳香水中共含有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酞酸二异丁酯和苯乙醛。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均可用于化工、美容等领域,该研究为奇亚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奇亚籽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干燥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微胶囊性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比(酪蛋白酸钠∶D-乳糖-水合物)1.1∶1(质量比)、固形物浓度31.32%、壁芯比2.34∶1(质量比),包埋率达到90.65%。所得微胶囊产品含有芯材、壁材的特征峰,表明形成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结构。制得的奇亚籽油微胶囊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紧凑的结构,大小均匀,流动性较好,粉末表面光滑,黏度小,稳定性良好,可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为奇亚籽油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奇亚籽粗蛋白为原料,酶解法制备抗氧化肽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酶并考察加酶量、pH值、时间、温度等对产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一步优化,同时建立酶解工艺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酶解最佳工艺为:加酶量3170 U/g,pH 6.9,酶解时间4.9 h,酶解温度50℃,此时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4.90%、41.03%,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回归模型较可靠,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为(0.53±0.03)μmol TE/mg,表明奇亚籽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以菰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菰米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菰米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等电点沉淀后冻干获得菰米蛋白粉,以相同条件下提取获得的淮稻蛋白为对照,对菰米蛋白的分子组成、热稳定性及消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条件对碱提酸沉法提取菰米蛋白的影响为: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8℃、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为3.5 h,此提取条件下菰米蛋白提取率可达45.97%;菰米蛋白等电点pH为3.5;与淮稻蛋白相比,菰米蛋白变性峰值温度为108.4℃,ΔH=164.4 J/g,菰米高分子质量蛋白含量较少,消化特性基本相同,但游离氨基酸含量始终较高。综上表明菰米蛋白是人体补充蛋白质的优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小麦麦胚多糖提取得率,本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小麦麦胚进行前处理,再结合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5(g/mL),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的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达到18.72%。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其重均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26×105、5.91×105和1.76×106Da,其峰面积比分别为14.56%、17.73%和67.71%,其表面结构呈片状不规则破碎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持油性能。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沧州沿海地区盐地翅碱蓬籽为原料,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剂,以提油率为指标,采用浸出法提取翅碱蓬籽油。利用正交实验法和响应面法对颗粒度、液料比、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双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差异不显著。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颗粒度100目、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150 min,此时提油率平均达到25.13%。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颗粒度100目、液料比21:1(mL:g)、提取时间128 min,此时提油率平均可达到25.12%。对响应面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翅碱蓬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检测结果为:皂化值199.09 mg KOH/g,碘值141.58 g I/100 g,酸值2.00 mg KOH/g,过氧化值2.53 mmol/kg,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具备开发为高级保健食用油的条件。研究结果为翅碱蓬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淀粉的最佳条件,以及油莎豆淀粉的理化特性,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提取油莎豆淀粉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变换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DSC分析研究其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 ℃、时间50 min、液料比15:1 mL/g、pH8,此条件下油莎豆淀粉提取率为92.22%±0.99%。将油莎豆淀粉与小麦淀粉等五种淀粉的理化特性对比发现:油莎豆淀粉颗粒较其它淀粉表面光滑,粒径范围与木薯淀粉、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相近,明显小于马铃薯淀粉,粒径范围2~15 μm,处于中小水平;油莎豆淀粉C-O和O-H拉伸程度较低,C-H的伸缩振动程度较低;油莎豆淀粉晶型与大多数谷物淀粉相似,属于A型淀粉;油莎豆淀粉在DSC实验中起始温度、峰值温度仅低于红薯淀粉,终止温度低于红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综上,油莎豆淀粉粒径相对较小,其属于A型淀粉,与B型淀粉相比不易发生水解,且其支链淀粉结构较多。 相似文献
15.
以红松松仁粕为原料制备松仁膳食纤维,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筛选碱性蛋白酶为最适酶,选择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 个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最优酶解工艺条件,并对此条件下得到的膳食纤维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膳食纤维最优工艺条件为pH 9.2、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0 148 U/g、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3.1 h,膳食纤维含量可达77.67%。相对于松仁粕,其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分别提高了24.17%、25.95%、40.44%,溶解性降低了63.94%。松仁粕经酶解后得到的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性能,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天冬粗多糖的复合酶提取工艺,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酶底质量比和缓冲液pH值对天冬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最优条件下获得的天冬粗多糖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和吸湿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天冬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h,提取温度42.0 ℃,酶底质量比1.5%,缓冲液pH值5.3,粗多糖得率为18.54%。天冬粗多糖中糖纯度高达95.49%,蛋白质和多酚含量分别为1.07%和0.11%。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天冬粗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岩藻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摩尔比为53.91:26.00:6.19:5.33:4.53,且具有双螺旋结构。吸湿性实验结果表明,天冬粗多糖的吸湿率,与甘油的吸湿率相似,远高于透明质酸钠的吸湿率;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天冬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复合酶法提取并获得新型的高纯度、高活性的天冬粗多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豆为对象,根据国家标准,测定生、熟咖啡豆的营养成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咖啡精油的工艺参数;测定生、熟咖啡精油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分析生、熟咖啡精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经烘焙处理后,熟咖啡豆中水分、水浸出物、咖啡因、总糖、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与生咖啡豆中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临界CO2萃取生咖啡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4 ℃,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咖啡精油萃取得率为13.98%。烘焙处理前后,咖啡精油各常规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且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通过GC-FID分别检测到15和16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烘焙对咖啡豆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烘焙对咖啡豆及咖啡精油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云南地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海参废弃物利用率,本文以海参肠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海参肠多糖,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海参肠多糖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海参肠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8(mg/mL)、重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平均得率为4.43%±0.1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平均分子量为4.91×106 Da。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海参肠多糖主要由岩藻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含有部分半乳糖和葡萄糖。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热力学性质,发现温度在309℃时多糖结构发生崩解,在800℃时多糖重量损失为85.46%。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结构,发现多糖表面是由不均匀椭圆形球状颗粒组成。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热水提取海参肠多糖的特性,为海参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葡萄果渣酵素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酒及果醋酿造过程中废弃的葡萄果渣、糖蜜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多菌种共酵过程中物质间的转化与利用从而得到营养价值更高的酵素保健饮品。在确定基本超声条件(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50 W、超声温度30 ℃)的前提下,考察活菌接种量、初始pH值、糖添加量、超声时间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活菌数的影响;并探究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对葡萄果渣酵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得到初始pH 5.0、糖添加量8%、活菌接种量12%、超声时间60 min,并将该条件用于5 L罐的工艺放大,对补料方式进行改进,发酵终点时pH值为3.5,可滴定酸度为2.89%,总酚质量浓度为5.5 mg/mL。检测得到功能性成分如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3.78 mg/mL,SOD活力达到988 U/mL。采用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测定得到该酵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Trolox当量计)为(44.5±2.5)μg/g。经检测,该葡萄果渣酵素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散发葡萄特有的醇、酚、萜类香气,葡萄果渣酵素香气独特且绵密。得到的葡萄果渣酵素上清液色泽透明亮丽,香气绵柔,口感、滋味评价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竹虫利用率,以竹虫为原料,考察不同酶、pH 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加酶量对竹虫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竹虫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胃蛋白酶酶解,pH2.0、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12.5∶1(mL/g)、加酶量1.0%时提取工艺最佳,此时竹虫蛋白提取率为21.00%。竹虫蛋白对DPPH?、ABTS+?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43 mg/mL 和0.66 mg/mL,其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