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亭名园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始建最早的一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罢官后,于次年移居苏州,见郡学(即现文庙处)东侧,有一弃地,三面临水,便花了4万钱买了下来,于是"构亭北砖,号'沧浪'焉.  相似文献   

2.
“苏州名园”赏析(一) 沧浪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福煦 《园林》2004,(11):23-23
人言“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名园,人们自古歆羡,今起,我们将刊登一组“苏州名园”的文章,共10篇,介绍这些园林的简史和大体形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园林》2007,(10)
以亭名园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始建最早的一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罢官后,于次年移居苏州,见郡学(即现文庙处)东侧,有一弃地,三面临水,便花了4万钱买了下来,于是"构亭北,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相  相似文献   

4.
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 沧浪亭临水复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复鸣 《园林》2007,(10):36-37
以亭名园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始建最早的一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罢官后,于次年移居苏州,见郡学(即现文庙处)东侧,有一弃地,三面临水,便花了4万钱买了下来,于是“构亭北碲,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相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技法与人文精神,本文以苏州沧浪亭为例,通过对其园址变迁、空间布局、园中建筑、造景与意境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特征,为现代园林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以沧浪亭的历史变迁为脉络,探讨苏州私家园林得以保存和延续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是造园选址,位于古城内建筑群边缘的园林相较于城中心的园林,其基址和规模更易保持;其二是园林性质的转换,沧浪亭经历了从私家园林到寺庙园林的转换,且提前在清初进入政府保护的公共园林状态,保证了它的经营和修缮的基本经济来源;其三是园主人及其家族的兴衰对园林的存续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漏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装饰元素,在园林中运用广泛,其中苏州沧浪亭的漏窗具有典型特色。本文从漏窗的创设特点及应用技法着手,对传统漏窗艺术及沧浪亭中的漏窗进行解析,旨在传承古典园林中漏窗设计的优秀技艺,并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建平 《园林》2011,(2):51-52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在苏  相似文献   

9.
《建筑师》2016,(6)
苏州沧浪亭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从"沧浪之水缘由来"、"沧浪之景因何生"、"沧浪之境哪般看"、"沧浪之意如何承"四个方面,分析了沧浪亭物质地看存在一千年、精神地看承载二千年历史文化的缘由,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传统的内在精髓是如何通过园与人文精神、自然及社会时空的互动得以保存的内在机制和独特价值的,以沧浪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穿梭于情、景、境、意的表达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苏州以东方古典园林之城闻名于世。在众多名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沧浪亭。而沧浪亭又与苏舜钦的名字分不开。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舜钦状貌怪伟。慷慨有大志。初以文任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寻举进士,改光禄寺主簿,迁大理评事。旋被诬弹,放废吴中,后得湖州长史。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传,及谪死,世尤惜之。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贬谪后流寓吴中,见孙氏遗址高爽虚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  相似文献   

11.
苏州城市水道对于园林中的水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园林的格局有时要依据城市水系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如何处理引水入园成为了评判园林高低的标准,文章从苏州园林中取最悠久的沧浪亭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12.
王劲 《建筑师》2011,(5):66-72
北宋苏舜卿所建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其名取诸《孟子》及《楚辞》所载之沧浪歌.为古典园林中直接以沧浪典故命名造景之先声。 借苏舜卿之文坛声望.沧浪亭一跃成一代名医有欧阳修、梅圣俞等名家咏叹于前.中兴名将韩世忠经营其后:荒废百余年后,文瑛和尚仍寻其古迹、遗事.力图恢复。悠久的历史积淀促使沧浪典故与名园记忆在兴发、累积.断裂与接续中.逐步凝聚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意象:沧浪亭自身也从此转变成一处固定的文化地标,不因园废而消逝.却也不因园存就真正恢复其实。 清代帝王官绅多次重修沧浪亭.虽上承两宋园林之名.意图延续沧浪之文化意象.但其实却与宋之沧浪原貌、趣旨大相径庭。 本文通过历史考述.发掘出由宋至清园址环境变化、时代风尚转变等内外因素;并以之复现园林理水手法与理景意图不断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此“名”、”实”间的因循转变.引出核心疑问:曾经的沧浪文本与当今现代建筑学词汇所解读出的园林手法.一个抽象的文化意象与一个现存生动的园林.究竟何者才是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真实”的沧浪亭?  相似文献   

13.
青剑湖项目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青剑湖东南面,南邻双阳路、东邻CSSD用地.在整体规划布局中,整个岛屿及建筑始终围绕着一条景观主轴线展开.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现代景观应具备的美化环境,给人们身心健康带去积极影响等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思想,从养体劳形赏心悦目淡泊清心澄怀观道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以沧浪亭为例,挖掘古典园林中的康复功能。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康复养生理念以及对人们身心健康启示,对中国现代康复景观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州博物馆     
[摄影笔记]苏州博物馆,是我到内地来看的第一个大师级作品,同时也是第一个与贝老接触的案子。来到苏州,白墙江南多水乡,但相较于同里、西塘等水乡古镇,苏州的白墙黑瓦又显得如此的理所当然及纯粹。  相似文献   

16.
苏州火车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恺 《建筑创作》2007,(8):38-41
在苏州这样完整的古城边建设一项8万多平方米的项目,更何况是在人们生活了2500多年的敏感地段上树立起一座大型现代交通枢纽,无论如何都可以算是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17.
苏州印象     
苏州许多的新建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了一种称之为"印象"式的设计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式除了提取地域建筑的符号以外,也提取地域文化中最代表其性格的片断,用新技术与新手法进行表现,在符合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设备要求的同时,塑造了具有传统"印象"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18.
苏州赏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工匠们充分发挥了本民族的技艺特色,在汉末已能建造二至七层的楼阁式宝塔。到南北朝时期,还创造了一种密檐式的塔,檐口层层迭迭,造型庄严美观。在平面设计上,也不局限于方形,增加了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形式,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印象苏州     
正本案设计以苏州素有的建筑美感结合自然光运用到天花结构中,通过自然阳光的光晕衬托出空间感、地域感及时代感。通过打造建筑空间的模数和韵律解决了长条型空间的乏味感和单一感。白色孔洞象征着地域特色的桑蚕文化,既生动地表现出桑叶孔洞的象征意义又能够使空间灵动,充满活力和现代感。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结构分隔和材质变化产生出独特的江南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20.
《时代建筑》2011,(5):I0036-I0036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总体造型像一把打开的苏州折扇,既时尚又富有苏州婉约的特色。展馆为两层结构.其中室内展厅面积12万m2,二层展厅设计为无柱连续展厅,可提供不问断展览空间.货车可直达展馆二层卸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